生态网络城市研究 ——以兰州为例

生态网络城市研究 ——以兰州为例

论文摘要

生态网络城市是一种对现代城市地区空间结构和其特征认识的描述;网络城市包括现实物质的网络,也包括无形的虚拟网络,是城市空间外延产生的新的空间;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是一种区域城市化发展、组织管理、监测评价的手段。生态网络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区域研究的必然方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城市区域系统的发展,城市地区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只有用网络的思维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分析、模拟和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一方面探讨了网络城市的理论方法,另一方面以兰州地区为例进行应用实践研究,两部分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本论文主要应用文献检索分析、遥感与GIS技术、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参与式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生态网络城市理论和兰州地区生态网络城市发展模式、兰州地区一体化发展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为:(1)分析生态网络城市研究与实践发展,总结生态网络城市构成、特性与研究手段,为论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2)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建立GIS数据库,应用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开展研究,为论文提供了有力、可靠的支撑。(3)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兰州地区生态网络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构建兰州地区生态网络模型,并对该网络的连通性、景观变化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区进行研究,提出构建兰州地区三道生态屏障和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分区方案。(4)通过对兰州市典型廊道的人类活动、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兰州典型廊道的影响。(5)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构建兰州地区城镇网络,对城镇发展的廊道效应、城镇体系网络一体化建设和公路网络进行评价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与结构
  • 1.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1.2 数据
  • 1.1.3 研究区概况
  • 1.1.4 研究内容
  • 1.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 生态网络城市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的总体特征
  • 1.2.2 国内研究的总体特征
  • 1.2.3 典型案例分析
  • 1.2.4 网络城市研究演进
  • 1.2.5 大城市地区研究
  • 第2章 生态网络城市理论
  • 2.1 生态网络城市理论
  • 2.1.1 现代城市研究的转变—区域一体化的网络演变特征
  • 2.1.2 生态型网络城市—城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证
  • 2.1.3 空间网络结构—分散与集中的结果
  • 2.1.4 系统学思想—多要素综合研究方法
  • 2.1.5 区位理论新发展—网络中新型节点发展
  • 2.1.6 动态城市增长模式—网络城市的本质
  • 2.1.7 影响范围研究—网络组团功能研究
  • 2.1.8 信息化—新型城市的基础
  • 2.1.9 城市要素流动—组团间的网络协调
  • 2.1.10 城市空间与场所—连接城市与人类活动的纽带
  • 2.1.11 新都市主义网络观—倡导城市地区空间网络
  • 2.1.12 社会发展—网络城市产生的动力
  • 2.2 生态网络城市的系统构成与特性
  • 2.2.1 子系统
  • 2.2.2 构成要素
  • 2.2.3 网络化空间结构
  • 2.2.4 区域性与一体化
  • 2.2.5 网络城市的特性
  • 2.3 网络城市监测评价与基础手段
  • 2.3.1 总体特征
  • 2.3.2 基于网络城市的城市监测评价方法
  • 2.3.3 多要素综合的研究方法
  • 第3章 兰州生态网络研究
  • 3.1 生态网络理论方法
  • 3.1.1 生态网络的含义
  • 3.1.2 生态功能网络分析
  • 3.1.3 生态网络的构建要素
  • 3.1.4 生态网络的功能
  • 3.2 兰州地区生态网络
  • 3.2.1 功能区与节点
  • 3.2.2 廊道
  • 3.2.3 网络评价
  • 3.3 兰州地区生态连通性
  • 3.3.1 生态功能斑块
  • 3.3.2 连通性
  • 3.3.2 分析
  • 3.4 兰州地区景观变化
  • 3.4.1 工作流程
  • 3.4.2 方法
  • 3.4.3 分析
  • 3.5 兰州地区典型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 第4章 兰州地区主要生态廊道的典型分析
  • 4.1 榆中方向
  • 4.1.1 柳沟河流域
  • 4.1.2 宛川河谷
  • 4.1.3 榆中盆地
  • 4.2 其它廊道
  • 4.2.1 皋兰方向
  • 4.2.2 中川方向
  • 4.2.3 庄浪河谷地
  • 4.2.4 河湟谷地
  • 第5章 兰州城乡一体化网络城市建设研究
  • 5.1 兰州市城市网络构建的基础
  • 5.1.1 兰州市的区域地位
  • 5.1.2 兰州市发展的廊道效应
  • 5.2 兰州地区城镇网络
  • 5.2.1 网络节点
  • 5.2.2 联系廊道
  • 5.2.3 廊道综合效益分析
  • 5.2.4 廊道开发条件对比
  • 5.2.5 廊道发展方向比较
  • 5.3 兰州市城镇体系网络
  • 5.3.1 城镇体系网络特征
  • 5.3.2 兰州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 5.3.3 兰州市空间发展新模式
  • 5.4 兰州市交通网络评价
  • 5.4.1 评价指标
  • 5.4.2 分析
  • 5.4.3 公路网络建设对策
  • 5.5 兰州生态环境建设
  • 5.5.1 生态保护建设分区
  • 5.5.2 兰州绿色屏障建设布局
  • 5.5.3 兰州市域绿地系统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淮北石质山场森林生态网络多目标经营的探索[J]. 农业与技术 2020(13)
    • [2].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下社区公园提升的路径探讨[J]. 园林 2019(06)
    • [3].基于生态网络空间结构的浮梁县生态廊道规划设计[J]. 广东土地科学 2019(06)
    • [4].生态网络研究进展[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8)
    • [5].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 绿色科技 2014(02)
    • [6].产业生态网络视阈下旅游企业耦合的合作博弈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6)
    • [7].旅游产业生态网络初探[J]. 旅游论坛 2010(03)
    • [8].荷兰如何建设生态网络[J]. 绿化与生活 2019(02)
    • [9].基于信息生态网络法的湖北省能源网络分析[J]. 能源与节能 2019(03)
    • [10].荷兰生态网络建设经验[J]. 中国土地 2018(04)
    • [11].产业生态网络视阈下旅游企业共生机制构建[J]. 商业时代 2011(31)
    • [12].构建光伏产业生态网络的思考——以江西新余为例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10)
    • [13].杭州市城市生态网络初探[J]. 山西建筑 2008(09)
    • [14].区域生态网络精细化空间模拟及廊道优化研究——以汾河流域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0(05)
    • [15].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层级生态网络结构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7)
    • [16].建生态网络 筑生态之城[J]. 园林 2017(09)
    • [17].城市生态网络中生态源的界定[J]. 园林 2017(09)
    • [18].旅游产业生态网络演化机理初步研究[J]. 旅游论坛 2011(01)
    • [19].基于产业生态网络的区域旅游发展探析[J]. 现代商业 2011(27)
    • [20].高校新校区生态网络结构类型的研究[J]. 中外建筑 2008(11)
    • [21].产业生态网络中结点企业参与模式识别及柔性比较[J]. 管理评论 2008(10)
    • [22].城市生态网络构建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五河县为例[J]. 中华建设 2020(02)
    • [23].城市生态网络的功能与构建方法[J]. 园艺与种苗 2019(06)
    • [24].依托绿色生态网络建设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初探——以西宁市绿道生态网络系统规划建设为例[J]. 中外建筑 2017(06)
    • [25].全球城市发展背景下的上海生态网络建设思考[J]. 园林 2017(09)
    • [26].上海世博“生态网络”可否成样板?[J]. 通信世界 2010(09)
    • [27].促进工业园区产业生态网络进化的对策研究[J]. 管理学报 2008(03)
    • [28].构建生态网络体系 提升城市生态效能[J]. 园林 2020(01)
    • [29].中国科技创新能否有效支持科技创业——基于创业生态网络视角的省域考察[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03)
    • [30].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空间生态网络结构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3)

    标签:;  ;  ;  ;  

    生态网络城市研究 ——以兰州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