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课程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高校教学计划的核心。人文素质类选修课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教学实施情况,关系到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关系到医学院校高素质、复合型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1.通过对部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学生满意度状况,并分析影响学生对人文素质类选修课满意度的因素。2.针对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优化人文素质类选课的课程设置,加强其教学管理,提高其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强化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医学院校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1.问卷的设计:遵循调查表设计的一般原则,在大量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对教师、学生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并最终确定问卷。问卷设计从涉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因素展开,涵盖教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师授课,学生参与、课后效果等5个维度,主要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选修课的数量、课程学科覆盖范围、选课方式、选课自由度、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查方式、学生兴趣、学生上课热情、选课动机、课后收获等条目。2.抽样调查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校系、独立的重点医科大学、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各1所,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学校各抽取选人文素质类选修课6-8门。以当前学期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上课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100份。3.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问卷采用Likert量表5级评分法,从“非常满意”到“很不满意”或者从“非常符合”到“很不符合”按程度不同分5个等级,分别赋予5,4,3,2,1分。数据分析:①采用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对学生基本情况及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现状进行分析;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和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One-WayANOVA),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政治面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满意度状况。③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讨论1.问卷回收及数据整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16份,回收率为93.36%,剔除无效问卷24份,其中有效问卷992份,有效率97.64%。2.总体满意度及各维度得分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总体满意度得分3.25±0.52分,四个维度满意度得分和学生认知及参与情况自我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师授课(3.79±0.66分)>教学条件(3.37±0.97分)>课程设置(3.19±0.51分)>学生认知及参与(2.96±0.56分)>课后效果(2.76±0.66分)。总体而言,学生对于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最高,对于课后效果的满意度最低,同时,学生选修课的参与情况得分较低。3.各条目得分对问卷各条目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所有条目中学生评价得分最高的四项,由高到低分别是:教师的授课态度(4.09分±0.85分)>课前准备(4.04±0.89分)>知识技能(4.02±0.76分)>授课内容的连贯性(3.85±0.84分)。学生评价得分最低的四项分别是:选修课对于学生个人技能的提升(2.32±0.83分)<人文素质的培养(2.65±0.79分)<兴趣的增长(2.68±0.84分)<课堂互动(2.69±1.02分)。可见,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态度、课前准备、知识技能等比较满意,学生认为课程对于其兴趣的增长、技能的提升、视野的拓宽、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效果不明显,同时,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情况十分不理想。4.不同基本情况的学生总体满意度分析本次研究显示,不同学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总体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活动参与情况的学生总体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同基本情况的学生各维度满意度分析5.1不同学校学生对于教学条件的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课程设置、教授授课、课后效果三个维度的学生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5.2不同年级、不同活动参与情况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一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高于大二与大三的学生;很少参与校园活动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高于参与活动较多的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5.3不同年级、不同活动参与情况的学生对于教师授课、课后效果、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4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从均值看,女生对于教师授课的满意度高于男生;不同性别对课程设置、课后效果、教学条件的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5不同身份(学生干部与否)、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之间对于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师授课、课后效果各维度的满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6.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由调查分析可知,影响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的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课程的开设价值、课程特色、教师的课后引导、选课得到满足的情况、总课程数量、教师的幽默度、授课态度、课前准备、内容深度、人文选修课程数量、教师的知识技能、人格魅力等。政策建议:在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对于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监管、教学方法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1.加强重视,加大投入一方面,教师与学生都应加强选修课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性认识,教师应通过自身的重视,精彩的授课吸引学生;同时学生尽力参与配合,支持老师。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教学条件等的投入,加大对优秀课程的奖励。2.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资源首先,优化课程布局,丰富课程数量。学校应根据培养需要,合理构建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结构,综合配置课程资源。配备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增加课程的数量,拓宽其学科覆盖面。其次,加强课程规划,对准入课程严格把关。(1)成立专门的选修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现行选修课进行论证,合理规划设置课程。(2)加强对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申请开设的把关,降低课程开设的随意性。3.引进优秀教师,创新教学方式3.1引进优秀师资,加强教学实力。(1)根据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的整体课程布局,聘请优秀教师,或引进优秀社会人士来校开设课程,均衡各学科人文课程的师资力量。(2)鼓励校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提高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整体教学实力。3.2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1)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如采用专题讲座、经典解读模式、操作示范教学、互动讨论式教学、PBL教学等方法。(2)灵活的考核方式,例如采用考试、写论文、参与研究项目,或创造相关作品等方式评价学生选修课成绩。通过启发式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教学效果。4.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教学改进(1)建立与必修课同样的教学监督机制。加强督导组对于选修课的课堂考勤。每学期随机抽取部分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组织督导组、教务处及教研室老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打分评价。(2)建立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学生网络评价系统。建立一套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的满意度评价,监督教师的教学;通过了解学生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找到当前选修课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人文素质类选修课教学质量提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J]. 才智 2017(15)
- [2].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成绩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1)
- [3].河北省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1)
- [4].刍议医学院校廉政教育与医德教育相融合[J]. 新西部 2019(35)
- [5].高等医学院校精品教育办学之路[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11)
- [6].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手机成瘾对胜任力影响中的调节作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5)
- [7].军队医学院校研究生电子显微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4)
- [8].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之我见[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4)
- [9].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的关系探析[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5)
- [10].高职医学院校医养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J]. 西部中医药 2020(01)
- [11].医学院校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的困难与对策[J]. 办公室业务 2020(04)
- [12].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7)
- [13].高等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的发展现状[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02)
- [14].医学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方法探究[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4)
- [15].疫情期间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开设的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 2020(04)
- [16].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新进医学背景辅导员如何更快适应工作[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01)
- [17].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体医结合”背景下体适能课程的应用与研究[J]. 科技风 2020(15)
- [18].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模式研究[J]. 新西部 2020(14)
- [19].高职医学院校病理学信息化平台的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0)
- [20].“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党建工作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0)
- [21].坚持问题导向 提升宣传实效——医学院校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9)
- [22].高职医学院校排球课程的现状研究——以福建省四所高职医学院校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2)
- [23].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院校的应用与探索[J]. 大众标准化 2020(10)
- [24].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医学院校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6)
- [25].医学院校实习生党建管理工作问题探究[J]. 中国校医 2020(06)
- [26].提高民办高等医学院校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20(35)
- [27].医学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探析[J]. 美与时代(中) 2020(04)
- [28].医学院校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思考——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0(04)
- [29].广西4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调查与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3)
- [30].在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科研培训课程中开设真实世界数据与研究模块的探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