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研究

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研究

论文题目: 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工程热物理

作者: 胡学功

导师: 赵耀华,唐大伟

关键词: 矩形毛细微槽,相变换热,充液率,热阻,压降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微通道相变换热技术,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由于能依靠毛细力驱动液体流动,并易于在微槽内三相接触线区域促进扩展弯月面薄液膜的形成,创造高强度的蒸发换热条件,因而能够被用来实现极高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的换热过程。 本文旨在通过对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蒸发热沉单元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揭示液体在竖直矩形毛细微槽中的润湿(干涸)、流动和高强度相变换热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满足大功率激光器、微电子器件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的冷却需求。 本文首先利用30000帧/秒的高速摄像仪、CCD和宽视场体视显微镜相结合的可视化观察与测量技术,对微槽内液体的润湿与干涸特性、蒸发与沸腾景象以及汽泡动力学行为进行了观测,并对微槽内的液体的润湿和相变换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汽泡的动力学行为对微槽内的液体润湿高度和相变换热能力有强化作用。竖直矩形毛细微槽中存在有两种高强度的相变换热机制。一种是较低热负荷下的单一的微槽内三相接触线附近薄液膜区域中薄液膜的高强度蒸发换热机制(纯蒸发模式);另一种是高负荷下(槽内有沸腾现象时)的微槽内三相接触线附近薄液膜区域中的薄液膜高强度蒸发和厚液膜区域里的液体核态沸腾的联合换热机制。微槽群的几何尺寸对微槽内液体的润湿和相变换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竖直矩形毛细微槽中液体润湿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所提出的描述竖直矩形毛细微槽中液体润湿特性的理论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纯蒸发与沸腾两种情形下液体在微槽内的润湿特性以及与相变换热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对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热沉单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开发了高性能的自然冷却式和强制水冷式两种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对其中的自然冷却式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热阻、压降以及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的充液率对系统的热阻和传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在较高的输入加热功率下,系统高强度的散热能力的继续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凝器外壁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蒸发弯月面薄液膜的研究概况

1.2.2 开放式毛细微槽群热沉的研究概况

1.2.3 现有的各种冷却技术及其特点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内容

第2章 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内润湿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

2.2 微槽群中的蒸发与沸腾景象

2.3 液体在微槽中的润湿特性

2.4 液体在微槽中的相变换热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竖直矩形毛细微槽群内液体润湿特性的理论研究

3.1 竖直矩形毛细微槽内液体润湿特性的理论模型

3.2 理论计算结果及其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4.1 散热系统的结构设计

4.2 散热系统的性能测试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4.3 系统的温度(热阻)与传热特性

4.3.1 充液率对系统热阻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4.3.2 位差对系统热阻和传热特性的影响

4.3.3 不同液体工质对系统内总热阻变化的影响

4.3.4 系统的热流密度变换特性

4.4 系统压降特性

4.5 与其他散热装置的性能比较

4.5.1 与微槽平板热管的散热性能的比较

4.5.2 与 CPL和 LHP的结构及传热性能的比较

4.5.3 与CPU风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的比较

4.6 其他形式的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研发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内的工质流动与传热性能理论研究

5.1 系统内的工质流动与传热性能的理论与数学模型

5.2 理论计算结果及其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主要符号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8-10

参考文献

  • [1].微槽群结构热沉内流动和复合相变传热机理及应用研究[D]. 聂雪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
  • [2].水平螺旋微槽管壁面升膜传热传质机理及在海洋平台海水淡化中的应用[D]. 李艳.中国海洋大学2007
  • [3].速度滑移及温度跳跃区微尺度通道内的流动与换热[D]. 朱恂.重庆大学2002
  • [4].蒸发薄液膜及新型微槽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研究[D]. 寇志海.大连理工大学2011
  • [5].喷雾冷却及其换热强化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 谢宁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
  • [6].用于电子冷却的平板热管均热器及其传热特性研究[D]. 王晨.北京工业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基于Micro-PIV方法的微槽群热沉内流动与传热的可视化实验和理论研究[D]. 于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
  • [2].微槽群表面的喷雾冷却研究[D]. 陈东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
  • [3].高效微小通道热沉散热系统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 刘用鹿.华中科技大学2010
  • [4].微细通道内流动与换热可视化实验研究与分析[D]. 刘志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
  • [5].微细通道内流动沸腾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 颜晓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
  • [6].表面下微尺度热结构测量方法研究[D]. 布文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
  • [7].粗糙度对微细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 张春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
  • [8].液态金属芯片散热方法的研究[D]. 马坤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

标签:;  ;  ;  ;  ;  

高性能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