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上皮性肿瘤,也是多年来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基因水平的深入研究,人们已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连续过程,涉及到粘附分子、酶类、细胞因子、基因调控等多方面的因素。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性钙结合糖磷酸化蛋白,其内包含有特异的与细胞粘附有关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序列,通过与受体整合素、CD44等结合来促进细胞趋化、粘附、迁移和增殖,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的重要蛋白水解酶,ECM的降解一方面引起限制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的屏障的破坏,另一方面,有利于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故MMP-9在胶质瘤的侵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胶质瘤中两者表达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二步法PV6000试剂盒),检测非肿瘤脑组织、不同级别胶质瘤中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本研究选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标本60例。非肿瘤组织对照标本30例,取自颅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时内减压的部分非肿瘤脑组织。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3-4微米切片以备免疫组化染色。2.免疫组化:OPN单克隆抗体、MMP-9单克隆抗体及PV6000试验盒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二步法(PV6000试剂),按照说明书步骤逐步进行各项指标的免疫组化。3.结果判断:细胞胞质呈棕黄或褐色为阳性细胞。(1)染色强度:0为阴性,1为弱阳性,2为中等强度阳性,3为强阳性;(2)阳性细胞数所占百分比:0为无阳性细胞,1为阳性细胞数1%-25%,2为阳性细胞数25%-50%,3为阳性细胞数超过50%。(1)+(2)之和为3-6分的评为免疫组化染色阳性。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统计均在SPSS10.0软件上完成。两者在胶质瘤组织和非肿瘤脑组织之间的对比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X2检验,OPN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OPN与MMP-9在60例脑胶质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71.7%,两者在肿瘤组和非肿瘤脑组织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胶质瘤中OPN与MMP-9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但在复发组与非复发组之间、高级别胶质瘤组(Ⅲ、Ⅳ级)与低级别胶质瘤组(Ⅰ、Ⅱ级)之间差异显著(P<0.01)。此外OPN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1.胶质瘤中OPN与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脑组织,并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良好指标。2.胶质瘤中OPN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胶质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