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诺伊的抱怨》中波特诺伊的叛逆

《波特诺伊的抱怨》中波特诺伊的叛逆

论文摘要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是一位被公认的美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成长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在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学习,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主讲英语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再见,哥伦布》在1960年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之后他又发表了两部作品。罗斯在1969年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小说《波特诺伊的抱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及评论界的高度赞扬。《波特诺伊的抱怨》的发表使得罗斯—举成名,在美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罗斯对性进行了详尽且直白的描述,也因为在作品中揭示了犹太生活中的丑陋方面而受到犹太社会的批评。国内外学者对于《波特诺伊的抱怨》中体现的反叛精神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但都是从种族身份的角度出发。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和叛逆行为,展现罗斯对本民族僵化的传统和道德戒律的批判意识,意在指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他对犹太民族在现实与传统的夹击下两难处境的反映,而这种两难的处境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本文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波特诺伊的抱怨》这部作品的作者—菲利普·罗斯及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及该作品在文学界引起的反应及其研究现状。第二章对本文运用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本我,超我理论。并指出不同的心理势必会带来不同的外在行为的体现。第三章分析了男主人公阿莱克斯的叛逆,分别阐述了阿莱克斯对于家庭伦理的叛逆,对于犹太文化传统的叛逆,对于道德伦理的叛逆以及男主人公的矛盾的心情。第四章分析了造成主人公叛逆的原因,分别包括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第五章结尾部分指出了本作品分析的一个最终的目的及分析带给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启示,强调通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品人物的叛逆,真实地反映男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独特的社会处境和民族特征,成就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异化。社会应给与青年人宽松的发展环境,青年人应该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Introduction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hilip Roth
  • 1.2 A Brief Review of Portnoy's Complaint
  • 1.3 Literature Review
  • 2 Freud's Personality Theory
  • 2.1 The Id
  • 2.2 The Ego
  • 2.3 The Superego
  • 2.4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d, The Ego and The Superego
  • 3 Analysis of Portnoy's Rebellion
  • 3.1 Rebellion against Family Ethic
  • 3.1.2 Rebellion against Father
  • 3.1.3 Rebellion against Mother
  • 3.2 Rebellion against Religion and Tradition
  • 3.2.1 Jewish Religion and Tradition
  • 3.2.2 Rebellion against Religion
  • 3.2.3 Rebellion against Tradition
  • 3.3 Rebellion against Moral Ethic
  • 3.3.1 Portnoy's indulge in Maturbation
  • 3.3.2 Portnoy's Prusuit of 'Shikses'
  • 4 Reasons for Portnoy's Rebellion
  • 4.1 Individual Reason
  • 4.2 Family Reason
  • 4.3 Social Reason
  • 5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The Published Paper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Make your way around China with simple Chinese[J]. China & Africa 2013(02)
    • [2].波特的儿子[J]. 意林(少年版) 2014(24)
    • [3].Make your way around China with simple Chinese[J]. China & Africa 2013(01)
    • [4].比尔·波特:在中国旅行就像穿行历史中[J]. 环球人物 2014(06)
    • [5].波特的儿子[J]. 小学教学研究 2015(27)
    • [6].解构《波特诺的怨诉》中波特诺形象[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7].《波特诺的怨诉》中波特诺的分裂[J]. 青年与社会 2018(29)
    • [8].德勤如何挑选CEO[J]. 中国民商 2015(06)
    • [9].波特的儿子[J]. 微型小说选刊 2013(02)
    • [10].比尔·波特:走遍中国寻访隐士[J]. 新民周刊 2019(26)
    • [11].另类抢镜 伊曼·香波特[J]. 当代体育(扣篮) 2016(12)
    • [12].波特的儿子[J]. 少年文艺(少年读者文摘) 2014(Z2)
    • [13].迈克尔·波特:从“刀客”到“剑侠”[J]. IT经理世界 2012(17)
    • [14].从波特一生看她的女性意识[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5].成为美国人的焦虑:《波特诺伊的怨诉》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戏仿[J]. 山东外语教学 2014(05)
    • [16].比尔·波特:禅的相遇[J]. 中国新闻周刊 2011(01)
    • [17].关于波特通用竞争战略的质疑——兼论我国旅行社业的竞争战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4)
    • [18].由《他》看波特小说的人文立场与情感张力[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32)
    • [19].斯波特-6卫星于9月升空[J]. 国际太空 2012(09)
    • [20].波特商网演绎商界传奇——创新商业模式助推中小企业发展[J]. 中国乡镇企业 2011(07)
    • [21].波特啤酒[J]. 酒·饮料技术装备 2019(03)
    • [22].“流言”的政治功能——波特的“故事”与“诗”[J]. 外国文学评论 2011(02)
    • [23].英国影片《波特小姐》与《彼德兔》的互文[J]. 电影文学 2019(08)
    • [24].解读《绳》的女性意识[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5)
    • [25].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1)
    • [26].河与云的结点[J]. 普洱 2008(01)
    • [27].波特诺家中的性别错位[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28].管理科学著名定律连载之(29) 波特定律[J]. 施工企业管理 2009(10)
    • [29].波特作品中的隐喻思维[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0].如果哈利不波特[J]. 芳草(青春版) 2011(01)

    标签:;  ;  ;  ;  

    《波特诺伊的抱怨》中波特诺伊的叛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