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266100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了解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找出影响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并研究出解决方法。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是顺利实施新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推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一、前言
在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其中提到了课程资源的概念,提出应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当前,随着教育素质在各大学校的不断推进与大力实施,人们对于如何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进行了不断地研究与探讨。现在来看,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体育教育中,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要有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方式。所以,怎样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来改进体育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时候,体育教师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第一个是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第二个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性;第三个是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下面我将围绕这三点做进一步的说明阐述:
1.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有很多体育老师都习惯按照体育教材的内容来制定上课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这样,会使很多体育老师忽略了对身边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育老师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教学者,同时也应该是体育课程的开发者。体育课程资源相对于其他课程资源来说,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体育课程资源除了操场和一些运动器材之外,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开展趣味运动会,举办体育节等。但是,有的体育老师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有限,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使得应该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变得毫无兴趣可言,甚至使学生害怕上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开发体育资源的能力,把体育课上得充实、生动。
2.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中,体育教学内容就应该按照体育教材来展开。这种观念使得体育教材过于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统一教学,从而使得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而固有的教学方式也束缚了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不能引起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体育教师应该进行深度发掘,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积极创新,利用新型的体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度,从而达到全面提升的效果。
3.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度不够。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都局限于校内,体育老师按照就近原则,利用学校内本身就存在的操场、体育器材等设施进行体育教学,而这些多数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其实,体育老师不必局限于校内的现有资源,还可以多发掘一些校外的课程资源,如自然地理资源。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学生们更进一步地接近大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中去。同时也可以缓解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所带来的问题,形成独特的体育课程特色。如体育老师可利用学校附近的山、湖、树林等自然资源,举行定向越野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体育活动,通过把体育课程与自然地理资源结合起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提升听课效果,提高课程质量。
4.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方法。
(1)积极了解学生的需求,发掘新的课程资源。(2)充分利用体育教材。(3)全力开发多媒体、自然环境资源等课程资源。除了教材这一课程资源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课程资源,如多媒体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等。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具体标准动作,观看一些比赛等,形象生动,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相关知识。又如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爬山、定向越野等,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大自然,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三、结论
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不仅可以解决由于体育课程资源缺乏而导致的体育课程质量下滑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由于大量的体育课程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行为。
通过对体育课程资源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让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还能充分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开展体育程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师担任的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者的角色,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确保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75。
[2]魏亚楠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