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高强螺栓,初始本构关系,延性
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论文文献综述
郑霖强[1](2013)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形式是目前在我国多高层钢结构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连接形式。该节点形式在钢结构加工车间里完成悬臂梁段和柱构件的焊接连接工作,而拼接梁段与悬臂梁段之间的连接采用高强螺栓全拼接形式,此部分在工地现场完成。该连接形式克服了施工现场的焊接技术难以保证梁柱连接焊缝质量的缺点,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的作用。但在实际工程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节点的初始本构关系难以确定;2如何避免梁柱焊缝发生脆性破坏,提高整体的延性。通常情况下,将梁柱之间的全焊缝连接视为刚性连接,假定其在受力过程中具有充分的强度,同时能够保证梁柱间夹角不变。但是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这种假定不成立。全焊缝梁柱连接属于半刚性连接,我国颁布的《钢结构设计规范》里明确规定在进行内力分析时,应先确定所采用半刚性连接形式的弯矩-转角特性曲线。更何况对于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形式,拼接区的力学性能可能会对梁柱连接处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研究拼接区的主要设计参数对梁柱连接处的初始本构关系的影响程度,比较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的初始本构关系与普通全焊接梁柱连接的差别,是本文的任务之一。本文设计制作了2个带悬臂梁段高强螺栓拼接的焊接H型钢梁柱连接节点试件,进行边柱弹性加载、中柱弹性加载和中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试验现象和破坏机理,计算初始刚度。随后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定量分析与普通全焊缝梁柱连接节点形式之间的差别,研究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初始本构关系的确定方法。另一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全焊缝梁柱连接发生了大量的脆性破坏,此后大量的研究围绕着如何提高梁柱全焊缝连接节点的延性而展开。研究表明,即使采用更加严格、精细的焊接工艺技术,保证焊缝质量也不足以提高其延性。在塑性受力阶段,依靠焊缝来承受外力,或者说利用焊缝来耗散能量是行不通的。必须对节点形式加以改造,迫使塑性铰从梁柱连接处往外移。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削弱型节点和增强型节点的概念。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形式在梁上存在刚度突变,另外在弹塑性受力阶段,螺栓与拼接板之间、螺杆与孔壁之间会发生滑移,翼缘拼接连接板会发生屈曲,因此可以通过对拼接区合理地设计,使之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使此类节点的塑性铰在拼接区或其附近产生,可认为是削弱型节点的一种。本文根据目前通用的拼接区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元数值建模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研究,探求各参数对节点初始刚度和延性的影响程度。最后针对于现有的拼接区设计方法,提出合理地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温煦[2](2011)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加强型梁柱连接的抗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类近20年遭遇的多次地震中均可看到,钢结构多高层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多数发生在梁柱全焊连接节点部位。本文根据前人对传统梁柱刚性连接在低周循环反复荷载作用下破坏机理的研究,发现焊接缺陷易诱发梁柱刚性连接的脆性断裂,故选取焊缝质量有保证的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并结合采用梁端翼缘加盖板和加腋形式构成加强型梁柱连接。以使梁端塑性铰从梁根部外移到梁上为目标,着重讨论了加强型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并对不同构造的梁柱刚性连接是否满足延性要求做出了判断。文中考虑接触滑移的叁维非线性,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余海群在足尺钢梁柱刚性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所建议的钢框架梁柱连接优先采用梁上翼缘加梯形盖板节点和梁下翼缘加腋节点以及基本试件无翼缘加强的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在单调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梁上翼缘加盖板节点的极限塑性转角大于0.03rad,满足《FEMA临时指南》对延性抗震框架的要求;梁下翼缘加腋节点的极限塑性转角也有可能满足《FEMA临时指南》的要求。相比之下,梁下翼缘加腋节点达到了使梁端预期塑性铰外移到梁段的目的,其性能更为优越。分析结果表明,梁柱连接受力非常复杂。梁翼缘与柱连接的坡口全熔透焊缝受柱的约束,形成叁向应力状态;坡口焊缝下设置衬板,形成人工裂纹,存在应力集中;翼缘坡口两侧设置引弧板可减少焊接起落弧的缺陷,但翼缘两侧仍存在应力集中;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的梁腹板上下端焊接孔应力集中不明显。总体上,梁翼缘根部的叁向应力状态和应力集中是造成梁根部破坏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对3个不同连接构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9)
马良[3](2010)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的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过程,通过对拼接点的合理设计,从而达到很好的耗能性能,并指出其作为一种新的节点形式,符合我国的国情,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19期)
周殿文,金丽萍,贠航[4](2009)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几何、材料、状态叁重非线性的基础上,对此类节点钢梁拼接节点承载力不同的两个试件进行精细的叁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此类节点在单向荷载作用下的P-Δ曲线和在循环荷载下的滞回曲线,并将此类节点的性能与无拼接节点的刚性梁柱连接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拼接节点承载力较低的此类节点有良好的延性、塑性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09年10期)
李启才,顾强,苏明周,陈爱国[5](2004)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个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试件的设计和循环加载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指出可以利用接触面的滑移和螺栓与孔壁的挤压来消耗能量 ,减少地震作用向梁柱焊缝的输入 ,提高连接的抗震性能。最后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4年06期)
李启才,苏明周,顾强,陈爱国[6](2003)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循环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验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抗震性能,对4个试件进行了循环加载试验。试验侧重于对拼接节点的研究,采用10.9级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翼缘和腹板全部拼接。试验结果表明:螺栓拼接节点的延性远好于梁柱焊缝连接;较弱的拼接节点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接触面的滑移摩擦、螺栓与孔壁的挤压和翼缘拼接板的屈曲都使连接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但滑移伴随有剧烈的响声,会使人产生心理恐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设计建议:尽量将拼接设计得弱些,可以提高梁柱连接的转动能力,减少地震作用向梁柱连接焊缝的输入,延缓焊缝的脆性破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李启才[7](2002)在《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悬臂梁段高强螺栓拼接的刚性钢框架梁柱连接在美国和日本的多高层房屋和工业厂房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我国高层钢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推荐形式。这种连接具有工厂焊接,工地高强螺栓拼接的综合优势,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塑性转动能力等优点。但由于传统上一直按照与梁截面等强来进行抗震设计,而没有进行较多的研究,其抗震优势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对于这种连接抗震性能的利用,国际上只有少数学者提出了理论设想,而没有试验或有限元模拟研究的验证。因此,对这种连接形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和破坏机理进行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抗震设计建议和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重大的工程价值。 为了获得对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抗震性能的感性认识,本文首次对这种连接进行了四个试件的循环加载试验,试验侧重于对拼接节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螺栓拼接节点的延性远好于梁柱焊缝连接;较弱的拼接节点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接触面的滑移、螺栓与孔壁的挤压和翼缘拼接板的屈曲都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 然后,本文在考虑材料、几何和状态叁重非线性的基础上,对该连接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计算机模拟,主要考虑了带悬臂梁段全螺栓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与无拼接的梁柱连接及翼缘对接焊接腹板拼接的连接节点的对比,各种设计方法之间的对比,以及翼缘拼接和腹板拼接的螺栓间距、直径和数量,拼接点与梁端之间的距离,梁和柱的翼缘、腹板厚度,柱的轴力,接触面的摩擦系数,翼缘和腹板拼接板的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最后,本文根据试验和有限元研究结果,提出了设计和施工建议。 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所得的结论,纠正了一些传统观念上的错误。采用本文建议的方法,不仅能够节约节点的材料用量和施工费用,而且抗震性能更好。本课题的研究对修订规范和指导工程设计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2-12-01)
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人类近20年遭遇的多次地震中均可看到,钢结构多高层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多数发生在梁柱全焊连接节点部位。本文根据前人对传统梁柱刚性连接在低周循环反复荷载作用下破坏机理的研究,发现焊接缺陷易诱发梁柱刚性连接的脆性断裂,故选取焊缝质量有保证的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并结合采用梁端翼缘加盖板和加腋形式构成加强型梁柱连接。以使梁端塑性铰从梁根部外移到梁上为目标,着重讨论了加强型梁柱连接的滞回性能,并对不同构造的梁柱刚性连接是否满足延性要求做出了判断。文中考虑接触滑移的叁维非线性,采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余海群在足尺钢梁柱刚性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所建议的钢框架梁柱连接优先采用梁上翼缘加梯形盖板节点和梁下翼缘加腋节点以及基本试件无翼缘加强的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在单调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梁上翼缘加盖板节点的极限塑性转角大于0.03rad,满足《FEMA临时指南》对延性抗震框架的要求;梁下翼缘加腋节点的极限塑性转角也有可能满足《FEMA临时指南》的要求。相比之下,梁下翼缘加腋节点达到了使梁端预期塑性铰外移到梁段的目的,其性能更为优越。分析结果表明,梁柱连接受力非常复杂。梁翼缘与柱连接的坡口全熔透焊缝受柱的约束,形成叁向应力状态;坡口焊缝下设置衬板,形成人工裂纹,存在应力集中;翼缘坡口两侧设置引弧板可减少焊接起落弧的缺陷,但翼缘两侧仍存在应力集中;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的梁腹板上下端焊接孔应力集中不明显。总体上,梁翼缘根部的叁向应力状态和应力集中是造成梁根部破坏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对3个不同连接构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计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论文参考文献
[1].郑霖强.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温煦.带悬臂梁段拼接的加强型梁柱连接的抗震性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
[3].马良.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J].山西建筑.2010
[4].周殿文,金丽萍,贠航.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09
[5].李启才,顾强,苏明周,陈爱国.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节点试验分析[J].工业建筑.2004
[6].李启才,苏明周,顾强,陈爱国.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循环荷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
[7].李启才.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
标签:带悬臂梁段拼接的梁柱连接; 高强螺栓; 初始本构关系; 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