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新疆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经过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单纯性ILC患者69例以及IDC457例。统计患者年龄分布、月经状况、影像学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免疫组化等临床病理特征。结果:ILC组的中位年龄50岁,IDC组47岁,在年龄构成中≤35、36-65岁、≥65岁分别占2.9%、81.2%、15.9%;IDC组分别占9.2%、79.6%、11.2%(P>0.05);ILC组和IDC组绝经前患者分别占50.7 %、60.8 %,(P =0.111);ILC组和IDC组双乳癌的比例分别为5.8%、0.4%(P=0.000);ILC组单用超声、钼靶的检出率分别为79.3%、73.6%,IDC组分别为92.0%、84.5%(P<0.05);ILC组和IDC组肿瘤位于中央区比例分别为34.3%和15.6%(P=0.000);两组多中心多灶性所占比例分别为13.4%、2.4%,ILC组高于IDC组(P=0.000);ILC组和IDC组T4所占比例分别为8.7%、0.9%(P=0.000);ILC和IDC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52.9%、46.1%(P=0.259);淋巴结转移数10以上ILC组占20.6%,IDC组9.3%(P=0.005);ILC组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6.5%,14.5%,IDC组分别为58.2%,57.1%,22.3%(P=0.182,0.926,0.139)。结论:1.ILC与IDC比较ILC影像学表现有时不典型,联合运用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明显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2.ILC与IDC比较同时性双乳癌发生率更高,原发肿瘤位于中央区较多,多灶性,多中心所占比例较高。3.ILC与IDC比较原发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参照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经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8)
    • [2].1例妊娠合并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的个案管理[J]. 人人健康 2016(18)
    • [3].乳腺增生中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超诊断与鉴别[J]. 西部医学 2013(06)
    • [4].乳腺骨肉瘤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观察[J]. 当代医学 2010(06)
    • [5].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模态表现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6].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4)
    • [7].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03)
    • [8].高频超声对乳腺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08)
    • [9].71例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08)
    • [10].X线钼靶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06)
    • [11].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05)
    • [1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与肿瘤侵袭生长关系的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7)
    • [13].超声与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0)
    • [1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J]. 浙江医学 2019(15)
    • [15].乳腺癌60例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6)
    • [16].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与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检查比较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 2017(05)
    • [17].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08)
    • [18].乳腺管状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05)
    • [19].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02)
    • [20].乳腺浸润性癌中P-ERK与CXCL1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12)
    • [21].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21)
    • [22].钼靶X线征象在浸润性导管癌VEGF强阳性判断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2(22)
    • [2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08)
    • [24].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 中外医疗 2013(29)
    • [25].不同病理类型伴钙化乳腺癌X线征象[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2(03)
    • [26].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4)
    • [27].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1(08)
    • [28].207例乳腺癌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9)
    • [29].乳腺隐匿性浸润性导管癌7例[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7)
    • [30].伴钙化乳腺癌X线征象的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标签:;  ;  ;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