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指示种研究

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指示种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2009年12月和2010年1月在南黄海海域进行的两次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及优势种;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并根据暖水种的数量和分布探讨了浮游动物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两航次共鉴定各类浮游动物87种,且仍然以温带和暖温带种为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等温带和暖温带种类在浮游动物数量组成中具有较大优势。大网丰度平均值为22.13 ind/m3,湿重生物量平均值为41.03 mg/m3,二者均呈现外海高,近岸低的特点,而中网丰度则由外海向近岸逐渐增高,大网与中网丰度递变规律的不同主要由不同网具对小型浮游动物捕获效率的差异引起的。聚类分析将调查区域的浮游动物划分为三个群落。Shannon-Weaver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十分有限。围绕暖水种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显示,2009年12月暖水种仅分布在南黄海东南部黄海暖流源地附近;而2010年1月35~36°N暖水种种类明显增加,截平头水蚤Candacia truncata、长尾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出现的位置与暖流路径相吻合,海洋真刺水蚤Euchaeta rimana数量相比12月有明显向北推进的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暖水种的分布与温度有良好的相关性,体现出暖水种对黄海暖流入侵路径和范围具有较好的指示性。而在环境因子上,12月可观测到暖水舌由外海延伸至近岸,但营养盐的侵入仅发生在黄海暖流源地附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 1.2 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概述
  • 1.3 数量生态学在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1.4 浮游动物指示种研究
  • 1.5 黄海暖流研究概述
  • 第二章 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及生物量
  • 2.1 调查区域与方法
  • 2.2 结果
  • 2.2.1 种类组成
  • 2.2.2 丰度及生物量
  • 2.2.3 浮游动物优势种
  • 2.3 讨论
  • 第三章 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 3.1 分析方法
  • 3.2 结果
  • 3.2.1 温度、盐度水平分布
  • 3.2.2 多样性指数
  • 3.2.3 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3.2.4 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多维定标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浮游动物对黄海暖流的指示作用
  • 4.1 暖水种水平分布
  • 4.2 主成分分析
  • 4.3 暖水舌断面生物、化学要素垂直分布
  • 4.4 讨论
  • 结语
  • 图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冬季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指示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