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湖南郴州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引起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诱因,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对院内收治的20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儿的感染诱因均为继发性感染,均伴有基础性疾病;真菌感染的最常见诱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中以白色念珠菌病原体居多,其次为热带念珠菌;易感部位新生儿时期为消化系统,≤3岁时期为呼吸系统。结论:对于新生儿体质较弱者和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格外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应密切关注患儿住院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尽量降低院内患儿感染情况。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小儿;临床治疗
在儿科疾病中,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在临床就诊的小儿中不少见,此病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多因小儿机体免疫抵抗力弱、或因先天免疫功能的缺陷、或因过度的医疗干预措施所引起条件致病性真菌在患儿体内繁殖,进而引发感染[1-2]。本研究对院内收治的20例小儿深部真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20例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d-12岁,经院内检查发现所有患儿的病理类型均为继发性感染,住院后均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同时进行痰或脑脊液的培养以发现菌丝或孢子为标准,所有患儿均行至少两次的检查,且检查结果均为阳性者纳入此次研究范畴。
1.3治疗方法
在患儿入院后,均给予3-4mg•kg-1•d-1的氟康唑,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分1次或2次服用;或给予100-150mg•kg-1•d-1的5氟尿嘧啶联合1mg•kg-1•d-1的两性霉素B1进行治疗,依据患儿实际临床症状每天分3-4次口服治疗。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给予静脉输注治疗[3]。
2结果
2.1基础性疾病的统计
对本研究中所有患儿的感染诱因进行分析,全部为继发性感染,其基础性疾病详情况见表1。
2.5治疗结果
20例患儿中,新生儿和婴幼儿真菌感染病死率为50%,2例儿童患儿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3结果
在临床中,对于小儿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可见,本病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新生儿期为多见,在本研究中,新生儿所占比例达70%,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抵抗力较弱所致[4-5]。同时对真菌感染的诱因进行分析可知,抗生素的长时间应用为临床中最常见的诱因,在本研究中,抗生素长时间应用所占比例为50.00(10/20),使用至少两种抗生素所占比例为55.00%(11/20),说明在我国现今临床中抗生素的应用仍处于广泛使用阶段,还需进一步限制抗生素的滥用[6-7]。
同时在本研究中发现,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多与新生儿出生时机体状况有关,如相较正常体重、足月生幼儿,早产儿和体重较低的幼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同时,新生儿胸腺发育完善情况、败血症等亦是感染发生的基础性疾病,且临床中,新生儿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后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故较易被患儿家属或医生发现,进而贻误治疗时机[8]。在研究中发现≤3岁组感染发生最主要诱因是抗生素的使用,而年龄较大的患儿感染发生的诱因则主要归结为化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体质较弱者和长期、较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格外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应密切关注患儿住院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尽量降低院内患儿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1]卜祥芳,耿荣,钱素云等.儿童重症监护室深部真菌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1):35-38.
[2]扈容英,喻楠,张云霞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2):80-83,87.
[3]余旭良,祝进,陆军等.深部真菌感染动态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1):5362-5364.
[4]杜贻豹,韩晓东,狄建忠等.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10):826-828,831.
[5]杨军,廖志勇.(1-3)-β-D-葡聚糖动态监测在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价值的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15):2863-2864.
[6]孙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52-52.
[7]徐睿霞.新生儿真菌感染疾病的防治[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78-978.
[8]赵智,雷宏涛,康华等.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6例临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