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宪政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宪政,王权,孟广林,君权
宪政史论文文献综述
王栋[1](2019)在《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读《英国“宪政王权”论稿》》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宪政王权"论稿》一书以"宪政王权"为研究主题,对中世纪后期英国政治史进行了宏阔总结。《论稿》特色鲜明,在唯物史观的指导和中国经验的启发下,精心考辨了西方学界已有成果,在"文本中的政治"以及"制度中的政治"中研究和揭示了"实际发生的政治",得出了接近历史实际的判断,并总结出了政治史研究中的"利益原则"和"实力对比原则"。《论稿》虽然在内容、翻译和字句中存在瑕疵,但总体上不惟总结了已有的政治史成果,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开拓了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期刊2019年04期)
熊孜[2](2016)在《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博林布鲁克的《爱国者君主观》一文对于18至19世纪的政治思想或说宪政思想的塑造影响深远,但在国内对他的专门研究作品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在此将从其内容含义、对政治实践的影响及在思想史上的关联这叁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Issac Kramnick所作的研究结论过于马克思化,这一点已经由J.G.A Pocock指出,但后者也存在没有关注到的地方,那就是博林布鲁克思想的转型。本文即是在对前者的批评与对后者的补正之上立论,关键在于把握博林布鲁克在与沃尔波论战时期一贯秉承的乡村意识形态如何在《爱国者君主观》这一后期作品中发展并实现转型的。为此本文将详解《爱国者君主观》一文中的乡村表达,进而考察它们所造成的现实渊源、影响与思想承续。(本文来源于《朝阳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单士磊[3](2017)在《韩宪法法院院长任命案遭否决》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宪法法院院长候选人金二洙的任命案9月11日在韩国国会全体会议上以两票之差未获通过,这不仅成为首例遭国会否决的文在寅政府人事任命案,也是韩国宪政史上首例被否决的宪法法院院长任命案,并创下宪法法院院长一职空缺时间最长的纪录。作为共同民主党合作伙(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7-09-13)
李敦球[4](2017)在《朴槿惠弹劾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里程碑式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10日,注定是韩国的一个特殊日子,这一天将会连同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名字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天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对总统弹劾案作出裁决,宣布国会在去年12月9日提出的总统弹劾议案成立,朴槿惠立即被罢免,开了韩国历史的先河。朴槿惠前总统因亲信干政丑(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7-03-15)
成珞[5](2016)在《弹劾案通过,韩国或现“权力真空”》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陷“亲信干政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遭遇任内最大考验。韩国国会于12月9日召开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针对总统的弹劾案。朴槿惠当天晚些时候被停止行使总统权限。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9日表示,希望韩国局势能尽快恢复稳定,两国关系能得到良好发展。(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6-12-10)
汤童琳[6](2016)在《吴宗慈的宪政史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中国正深陷于于内忧外患的困扰中,这个曾受万国朝圣的泱泱大国不但已经无法从表面上维持它的繁盛,甚而内里也已然腐朽不堪。在民族危亡的重要时刻,爱国志士纷纷参与到救国行动中来,而吴宗慈也是万千热血革命者之中的一员。他秉承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积极地参与到革命事业中来。他紧紧跟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在护法运动中积极奔走,在立宪问题上寸步不让,为叁民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吴宗慈仅仅是民初宪政改革派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无数个像吴宗慈一样的革命者为了寻求中国未来的道路而不断地积极探索着。吴宗慈的宪政史观就是在这样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他在跟随孙中山参与护法运动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宪政改革是革命的关键,政府只有通过颁布宪法才能将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稳固下来,才有可能实现民主的愿望。而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作为近代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不但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政治主张,而且进一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改革的方方面面。吴宗慈有感于此,他将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的前后事宜都记录下来以供后世学者参考借鉴。通过研究吴宗慈的宪政史观可以对民初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当今的政治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这叁部分内容,其中正文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吴宗慈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宪政思想的萌芽过程;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吴宗慈的宪政史观的形成过程,具体分为他的宪政史观的思想源头、史观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最后的体现过程;第叁章具体论述了吴宗慈所着的《中华民国宪法史》的编撰过程的艰辛及意义;第四章回归历史的评价,对吴宗慈的宪政史观做出总体上的客观评价。(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赵卓然[7](2016)在《世界史研究的新探索——《西方宪政史》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宪政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作为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资助项目的重要结项成果,由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担任主编,参编人员均为国内大学世界史教学科研一线专家、学者。本书有着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视野和研究态度,其思路分为两线:一为制度层面的宪政,一为思想文化层面的宪政。但两线决非平分秋色,而是以制度为主,思想文化为辅,并(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吴娜[8](2015)在《英国宪政史中的传统模式以及现代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为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之一,它的宪政发展模式有着自身的特色,在麦基文的《宪政古今》一书中,就曾对英国的宪政发展状况进行过叙述,从而让人们对英国的宪政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英国宪政的发展带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对英国宪政史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的认识现代社会的宪政发展。本文通过对英国宪政史中的传统模式以及现代化状况进行分析,增强人们对英国宪政的认识,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5年06期)
刘祥[9](2015)在《中国美国宪政史研究的新起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美两国在近代发生接触以来,所有关于美国的中文着述都有着一个最基本的目的——了解美国,这本厚重的《原则与妥协》也不例外。正如王希教授在本书的初版序言中所说,他对美国宪法和宪政的研究既是为了探讨美国宪法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起源与变化,分析美国宪法发生变化的(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5-01-21)
田雷[10](2014)在《第二代宪法问题——如何讲述美国早期宪政史》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代宪法"作为一个理论问题的提出,意在超越现有的关于美国早期宪法史的主流叙事。在由第二代宪法所组织起的早期宪法史叙事结构内,"代际"是宪法叙事的基本单元,美国早期宪法史由主流的"建国——重建"两阶叙事转化为"第一代——第二代一第叁代"的叁代叙事。传统的两阶叙事讲述的是一种"转型"故事,即重建对建国宪制的再造,而叁代叙事则关切由第二代国家构建者所开创的守法道路,关键问题呈现为第二代是如何在漫长的建国时刻中守护并且传承原初宪制的。生活在"内战前",美国第二代国家构建者所面对的结构性难题即是建国者通过制宪所规定的究竟是何种性质的联邦共同体。他们的政治求索未能挽救美国免于内战,但在守法主义的宪政视野内,他们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一代人。在叁代叙事结构内,第二代与其说是"失败"的一代,不如说是"悲剧"的一代:他们面对着联邦党人宪制所遗留的建国不彻底难题,却无法启动制宪权进行完制续造,而只能在原初宪制框架内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治标而不治本的妥协。(本文来源于《环球法律评论》期刊2014年06期)
宪政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博林布鲁克的《爱国者君主观》一文对于18至19世纪的政治思想或说宪政思想的塑造影响深远,但在国内对他的专门研究作品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在此将从其内容含义、对政治实践的影响及在思想史上的关联这叁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Issac Kramnick所作的研究结论过于马克思化,这一点已经由J.G.A Pocock指出,但后者也存在没有关注到的地方,那就是博林布鲁克思想的转型。本文即是在对前者的批评与对后者的补正之上立论,关键在于把握博林布鲁克在与沃尔波论战时期一贯秉承的乡村意识形态如何在《爱国者君主观》这一后期作品中发展并实现转型的。为此本文将详解《爱国者君主观》一文中的乡村表达,进而考察它们所造成的现实渊源、影响与思想承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宪政史论文参考文献
[1].王栋.中世纪英国宪政史研究的新理路——读《英国“宪政王权”论稿》[J].古代文明.2019
[2].熊孜.博林布鲁克宪政思想研究——以18世纪英国宪政史为背景[J].朝阳法律评论.2016
[3].单士磊.韩宪法法院院长任命案遭否决[N].法制日报.2017
[4].李敦球.朴槿惠弹劾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里程碑式事件[N].中国青年报.2017
[5].成珞.弹劾案通过,韩国或现“权力真空”[N].解放日报.2016
[6].汤童琳.吴宗慈的宪政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7].赵卓然.世界史研究的新探索——《西方宪政史》评介[J].山东社会科学.2016
[8].吴娜.英国宪政史中的传统模式以及现代化分析[J].法制博览.2015
[9].刘祥.中国美国宪政史研究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15
[10].田雷.第二代宪法问题——如何讲述美国早期宪政史[J].环球法律评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