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研究 ——以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承担减灾职能为例

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研究 ——以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承担减灾职能为例

论文摘要

上海是一座遭受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频繁袭扰的城市。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上海市面临的灾害威胁将有增无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受到严峻地考验。 近年来,上海市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原有的单灾种减灾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新的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以期有效整合减灾管理的组织、资源和信息,提升城市抵御各类灾害侵袭的整体能力。由于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承担起部分减灾管理工作,上海市政府在筹划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之初,就将减灾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赋予了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也以此为契机,根据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民防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尝试做好将防空战备与减灾管理合二为一的“民防”工作,以求得两项工作的相互促进。 从上海市减灾管理工作的实践来看,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的运行并不顺畅。主要反映在:减灾管理的组织、资源和信息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减灾管理的整体合力;减灾工作的日常管理远远落后于应急管理。这些情况不利于上海市减灾工作的整体协调发展,也不符合上海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上海市民防办公室由于职责不明确等原因,无法深入开展上海市减灾管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造成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运行不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综合减灾管理体制没有国家法律给予支持;仅片面强调灾害的应急管理,忽视了灾害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关的组织结构设计存在着明显缺陷。上海市民防办公室则由于领导体制不顺畅、政府减灾职能配置重叠以及自身素质等原因,缺少代表市政府行使职权的权威、也缺乏承担减灾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因而不能有效承担起上海市减灾管理的综合协调任务。 为使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其功能,上海市政府应该充分履行政府的减灾管理职能,均衡发展减灾的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工作,并通过调整相关的组织结构、促进国家的减灾管理体制立法,进一步理顺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此外,上海市政府应该抓住国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这一契机,适时考虑组建新型的综合性减灾管理职能部门,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从多方面入手做好城市的减灾管理工作。上海市民防办公室可以结合国家民防工作领导体制的调整,把握国家理顺减灾管理体制的机遇,积极寻找适合本单位发展的新方向;并在现有的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内,重新寻找自己的职能定位,以期今后在上海市的减灾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灾害威胁与上海市减灾管理体制沿革
  • 第一节 上海市灾害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二节 上海市减灾工作及其管理体制沿革
  • 第三章 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设计缺陷分析
  • 第二节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承担减灾职能的障碍分析
  • 第四章 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的建议
  • 第一节 充实上海市政府减灾管理职能
  • 第二节 调整综合减灾管理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减灾管理法律体系
  • 第四节 新建综合性减灾管理职能部门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进一步研究
  • 第一节 全文总结
  • 第二节 进一步理顺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展望
  • 第三节 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承担减灾职能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溧阳市社区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调查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9(06)
    • [2].以韧性能力建设为核心 切实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四川举办第三届减灾兴川文化月[J]. 中国减灾 2019(23)
    • [3].传防灾理念 授减灾技能[J]. 中国应急管理 2019(11)
    • [4].发掘利用防震减灾档案资料 助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J]. 兰台世界 2019(S2)
    • [5].内蒙古自治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调查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24)
    • [6].防灾减灾学报2019年总目次[J]. 防灾减灾学报 2019(04)
    • [7].融合发展促改革,筑牢基础谋新篇——北京市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综述[J]. 中国减灾 2020(01)
    • [8].浙江台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特色与实践[J]. 中国减灾 2020(03)
    • [9].融入大应急 高质量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J]. 中国减灾 2020(03)
    • [10].青海大通:主动作为,扎实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J]. 中国减灾 2020(03)
    • [11].山东:创新思路 因地制宜 多措并举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J]. 中国减灾 2020(05)
    • [12].公众防震减灾态度调查分析——以北京朝阳区、大兴区为例[J]. 现代职业安全 2020(02)
    • [13].新时代做好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思考——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J]. 云南科技管理 2020(01)
    • [14].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J]. 中国减灾 2020(07)
    • [15].对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的分析思考[J]. 四川地震 2020(01)
    • [16].省应急管理厅检查高桥街道永定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J].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9(12)
    • [17].新时代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大学建设的初步思考[J]. 未来与发展 2020(04)
    • [18].天气预报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提升对策[J]. 农家参谋 2020(05)
    • [19].持续推进防震减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 社会治理 2020(03)
    • [20].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成绩与挑战——“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经验”分论坛综述[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19(Z6)
    • [21].山西省地方标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解读[J]. 大众标准化 2020(09)
    • [22].官微互动在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及策略分析——以山西省地震局官方微信为例[J]. 防灾减灾学报 2020(02)
    • [23].江苏省防灾减灾中心无人机应用实践[J]. 中国减灾 2020(11)
    • [24].国际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实践与需求——第三届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国际研讨会综述[J]. 中国减灾 2020(11)
    • [25].我们时刻准备,只为生命可贵——上海民防系统开展“5·12”防灾减灾周宣传活动[J]. 生命与灾害 2020(06)
    • [26].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及其科技支撑[J]. 甘肃地质 2020(Z1)
    • [27].山区高速公路减灾防灾选线技术研究[J]. 青海交通科技 2020(02)
    • [28].创新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产业 2020(07)
    • [29].聚焦防灾减灾,共建“一带一路”[J]. 科技导报 2020(16)
    • [30].国际防灾减灾科学联盟[J]. 科技导报 2020(16)

    标签:;  ;  ;  ;  

    上海市综合减灾管理体制研究 ——以上海市民防办公室承担减灾职能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