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资产减值现象频繁发生。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已成为大势所趋。从1992年坏账准备的提出到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颁布,可以说,我国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实现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和等效。然而当准则中允许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因此加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五章研究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问题。首先从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入手,再对我国资产减值规范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然后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剖析,试图找出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本文研究选题相对比较新,在会计国际趋同的大趋势下,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实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笔者通过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以图表形式,较为清晰全面地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并在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素质、改善上市公司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准则制定方面
  • 1.2.2 资产减值与会计目标方面
  • 1.2.3 我国减值准则与IAS36 的比较方面
  • 1.2.4 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方面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第2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的资产减值
  • 2.1 资产的涵义
  • 2.2 资产减值的涵义
  • 2.2.1 资产减值与资产损耗的关系
  • 2.2.2 资产减值与折旧的关系
  • 2.3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2.3.1 资产减值与会计目标
  • 2.3.2 资产减值与会计信息质量
  • 第3章 趋同和等效趋势下资产减值准则演进
  • 3.1 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 3.2 新旧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比较
  • 3.2.1 适用范围上的比较
  • 3.2.2 确认和计量上的比较
  • 3.2.3 信息披露上的比较
  • 3.3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
  • 3.3.1 适用范围上的比较
  • 3.3.2 确认和计量上的比较
  • 3.3.3 信息披露上的比较
  • 第4章 转型经济下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的分析
  • 4.1 我国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总体分析
  • 4.1.1 提取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数量分析
  • 4.1.2 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影响
  • 4.1.3 减值准备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 4.2 我国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具体分析
  • 4.2.1 金融资产方面
  • 4.2.2 存货方面
  • 4.2.3 长期资产方面
  • 4.3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较少
  • 4.3.2 部分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 4.3.3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差
  • 4.3.4 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随意性
  • 4.3.5 审计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 第5章 规范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政策建议
  • 5.1 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 5.1.1 扩大资产减值准则适用的企业类型
  • 5.1.2 适当减少人为判断
  • 5.1.3 补充相关处罚规定
  • 5.2 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素质
  • 5.2.1 改变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认识
  • 5.2.2 完善计提减值准备内部控制制度
  • 5.2.3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 5.3 改善上市公司外部环境
  • 5.3.1 健全和发展资产价格信息体系
  • 5.3.2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 5.3.3 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监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2006 年各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与相关资产余额比例表
  • 附录C 2006 年各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与利润比值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