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钌配合物的合成、催化性能及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钌配合物的合成、催化性能及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非血红素铁氧化酶的化学模拟是近年来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各种光谱手段及晶体学的发展,已解析出多种非血红素铁氧化酶活性中心的晶体结构。在这些结构中,都存在组氨酸,其中的咪唑环与铁配位。由此可见咪唑环类配体在非血红素铁氧化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迄今对非血红素铁氧化酶活性中心结构的化学模拟大多选择非环状的N4配体与铁配位,其中吡啶环类配体广泛被应用。此外由于非血红素铁氧化酶能够利用分子氧或H2O2等“绿色”氧化剂,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高选择性地催化烷烃、烯烃和酚等众多有机底物的氧化反应,这对于开发绿色环保氧化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论文采用含咪唑环类非环状N4配体对非血红素铁氧化酶的活性中心进行了化学模拟,对配体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非血红素铁氧化酶模型配合物,并研究了铁配合物对环己烷、环己烯、乙苯、苯乙烯、1-辛烯及金刚烷的催化氧化活性和选择性。所得模型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模型配合物都具有六配位八面体构型,催化数据显示该类配合物对有机底物催化活性中等,催化结果低于同类含TPA(TPA=tris(2-pyridylmethyl)amine)配体的模型配合物。其中配合物[FeL4Cl2](ClO4)(Fe4a,L4=N,N-二(2-吡啶甲基)-N-(2-苯并咪唑甲基)胺)显示了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以H2O2为氧化剂氧化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83.8%,以tBuOOH(过氧叔丁醇)为氧化剂氧化金刚烷的3°/2°达到19.9,表明在以上体系中高价态铁氧中间体为主要氧化物种。综上,苯并咪唑类配体的引入使其在非血红素铁氧化酶活性中心结构模拟上与天然酶更为接近,但是其仿生催化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利用所得的模型配合物[Ru(L4)(BPY)](PF6)2(Ru4a)和[Ru(L4-H)(BPY)](PF6)(Ru4b),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构建了一个质子偶合电子转移模型。NMR和MS研究发现,配体L4中的N-H键的质子可以发生可逆的去质子化/质子化反应,并且在此过程中配合物结构没有改变。通过CV研究发现,中心金属Ru(Ⅱ/Ⅲ)的氧化还原电位从0.69V降低到0.26V,Pourbaix曲线的斜率为53.6(接近59),因此该质子偶合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包含一个电子与一个质子。此外,对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探,光谱电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采用闪光光解的方法来研究此模型的动力学;配合物Ru4a对光敏剂Ru(BPY)3(PF6)2有明显的淬灭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非血红素铁氧化酶概述
  • 1.1.1 蚯蚓血红蛋白(Hr)
  • 1.1.2 甲烷单加氧酶
  • 1.1.3 铁博莱霉素
  • 1.1.4 非血红素铁氧化酶模型体系
  • 1.2 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
  • 1.2.1 概述
  • 1.2.2 Marcus理论
  • 1.2.3 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机理
  • 1.3 课题构想
  • 2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及试剂
  • 2.2.2 测试仪器
  • 2.2.3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及铁配合物的合成
  • 2.2.4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 2.2.5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配合物催化氧化实验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及其铁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培养
  • 2.3.2 配合物Fe3a、Fe5a、Fe6a和Fe5c的晶体结构
  • 2.3.3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配合物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 2.4 小结
  • 3 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及试剂
  • 3.2.2 测试仪器
  • 3.2.3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
  • 3.2.4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钌配合物单晶结构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钌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培养
  • 3.3.2 配合物Ru4a和Ru4b的晶体结构
  • 3.3.3 配合物Ru4a和Ru4b的质谱表征
  • 3.3.4 配合物Ru4a和Ru4b的核磁共振表征
  • 3.3.5 配合物Ru4a和Ru4b的电化学表征
  • 3.4 光驱动钌模型配合物的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初探
  • 3.4.1 课题构想
  • 3.4.2 结果与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摘要
  • 附录A 谱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Q值效应对多核子转移反应的影响[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9(00)
    • [2].应用β型分子筛膜分析碱金属离子转移反应[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5(02)
    • [3].基于单颗粒碰撞电化学的液/液界面加速离子转移反应研究[J]. 分析化学 2020(11)
    • [4].新型U型双四硫富瓦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J]. 皖西学院学报 2012(05)
    • [5].原子核的大质量转移反应和丰中子超重核的产生(英文)[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13(03)
    • [6].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在有机合成的运用与实践探讨[J]. 轻工科技 2016(05)
    • [7].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09(03)
    • [8].手性噁唑啉催化醛的不对称苯基转移反应[J]. 化学通报 2008(07)
    • [9].二氯二氰基苯醌及其阴离子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的理论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12)
    • [10].~(238)U(~(18)O,~(16)Of)转移反应估量~(239)U(n,f)截面的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0(00)
    • [11].Ni-Mo/Al_2O_3催化剂上硫转移反应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4(04)
    • [12].薄层循环伏安法研究硝基苯/水界面上离子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2(02)
    • [13].烯丙基转移反应合成直链高烯丙基醇[J]. 有机化学 2008(12)
    • [14].晶种数量对MOR分子筛上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及反应机理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7(09)
    • [15].萘对非贵金属改性甲苯歧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4(04)
    • [16].歧化及烷基转移反应中甲苯与C9芳烃含量变化对苯收率和C8芳烃收率的影响[J]. 化工管理 2020(09)
    • [17].苯和乙醇制乙苯工艺中液相烷基转移反应的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02)
    • [18].用转移反应研究~6He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9(10)
    • [19].苯与重芳烃烷基转移反应工艺研究[J]. 工业催化 2017(12)
    • [20].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用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发展现状[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4(04)
    • [21].F改性Hβ对Mo-Ni/F-Hβ催化剂的FCC汽油硫转移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 2020(04)
    • [22].路易斯酸离子液体催化三异丙苯/苯的烷基转移反应[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3].二环己基-18冠-6加速锶离子在微米管支撑的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反应[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04)
    • [24].利用(~7Li,~6Li)反应测量~(15)N(n,γ)~(16)N天体物理反应率[J]. 核技术 2014(10)
    • [25].苯与1,2,4-三甲苯在纳米HZSM-5上的烷基转移反应[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1(09)
    • [26].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负氢离子转移反应[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8(04)
    • [27].~(238)U+~(238)U碰撞中利用转移反应产生丰中子重同位素(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09(00)
    • [28].纳米MCM-49分子筛催化二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催化性能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09)
    • [29].液-液相转移反应萃取法高选择性合成二烯丙基胺[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8(04)
    • [30].ZSM-5分子筛催化甲苯和三甲苯的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11)

    标签:;  ;  ;  ;  ;  

    含咪唑基多齿配体铁、钌配合物的合成、催化性能及质子偶合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