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印本文库建设与应用——一种科技论文非正式交流系统

e印本文库建设与应用——一种科技论文非正式交流系统

论文题目: e印本文库建设与应用——一种科技论文非正式交流系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情报学

作者: 乔冬梅

导师: 陈光祚

关键词: 学术交流,开放存取,非正式交流,印本文库,开放文库计划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e印本文库是学术交流开放存取运动提倡的主要交流方式之一,是早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就创建了的、完全基于网络的学术交流系统。它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和接收作者以自存档方式提交的论文预印本及其元数据,并通过互联网,把符合收录要求的论文按原样提供全世界研究人员和普通大众免费浏览、下载、复制和合理使用。这种交流机制利用互联网快速、远程、交互的信息传播特点和开放式的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了科学家之间的快速、远程、直接交流,从而克服了期刊出版时滞过长带来的学术交流障碍,并且通过提高论文传播效率与范围,降低论文获取的财力与存取障碍,扩大自存档者的学术影响。 从开始创建至今,e印本文库的功能一直随着互联网信息编码、组织和传播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完善:(1) 媒体处理软件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e印本文库可存储、管理、检索的文件类型、媒体类型都更加丰富,可以收录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等媒体编辑的资料,同时,e印本的内涵也由论文预印本扩展到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图书、书目、技术报告、工作论文、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多种白色和灰色文献。(2) 《开放文库计划》(OAI)和网络信息增值服务业的发展,使e印本文库的数据资源能够被采集、分拆、集中和重组,并用于提供跨库检索、引文链接与检索、长期保存等增值服务。(3)互联网在各种学术机构的普及,使更多研究机构有条件创建e印本文库,同时使更多研究者能方便地提交和利用e印本资源及相关增值服务。 这些发展使e印本文库在揭示、集中、组织学术信息资源方面,具备了更多优势,更能提高学术资料的获取和利用效率,其应用价值也超出了网络非正式科学交流的范畴。首先,e印本内涵的扩展实质上扩大了交流对象的覆盖范围,通过自存档方式使更多灰色文献被集中和开放存取。其次,e印本元数据采集与增值服务的发展,使单个e印本文库收集的资源能够被分拆、集中和重组,提供更丰富、专业的信息服务项目。最后,机构e印本文库的发展,使e印本文库成为研究机构实现内部成员与外部环境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宣传自身研究成果的阵地,并且使e印本文库有了超越学术领域使用的可能性。e印本文库作为最早发展起来的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交流形式,它利用了、也显示了互联网在信息生产、收集、传播和利用方面的优越性,随着困扰互联网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和各项网络技术的开发,e印本文库的功能还会被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e印本文库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十余年默默无闻的研究、试验和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美洲、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逐渐发展起来。我国从1997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0.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内容

0.4.3 研究方法

0.5 本文拟创新之处

1 e印本文库基本原理与交流模式

1.1 什么是e印本文库(e-print archive)

1.1.1 “e-print”和“archive”由来及涵义

1.1.2 “e-print archive”概念内涵

1.1.3 “e-print archive”中文翻译

1.2 e印本文库应用方法:以arXiv.org为例

1.2.1 自存档基本要求

1.2.2 e印本提交过程

1.2.3 e印本检索利用

1.2.4 辅助服务项目

1.3 e印本文库基本原理

1.3.1 e印本文库基本功能模块

1.3.2 e印本文库主要特点

1.4 e印本文库交流模式

1.4.1 e印本文库交流模式的系统分析

1.4.2 e印本文库交流模式的功能分析

2 e印本文库类型与建设过程

2.1 e印本文库类型

2.1.1 学科e印本文库

2.1.2 机构e印本文库

2.1.3 其他e印本文库类型

2.2 e印本文库建设前期准备

2.2.1 e印本文库建设经验借鉴

2.2.2 e印本文库建设政策制订

2.2.3 e印本传播系统选择

2.3 e印本文库创建过程:以机构e印本文库为例

2.3.1 建设政策制订

2.3.2 软件安装配置

2.3.3 e印本文库网站设计

2.3.4 e印本资源管理与维护

3 e印本文库信息资源收集与管理

3.1 e印本文库学术交流理念

3.1.1 学术交流理念的演变

3.1.2 对正式科学交流方式的补充

3.2 e印本文库信息资源建设

3.2.1 样品库选择与利用

3.2.2 机构间的合作

3.2.3 e印本收集策略

3.2.4 服务内容拓展

3.3 e印本文库质量控制

3.3.1 e印本内容质量控制

3.3.2 e印本元数据质量控制

3.3.3 e印本文库数据访问质量控制

3.4 e印本文库知识产权管理

3.4.1 e印本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分析

3.4.2 e印本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3.5 e印本文库长期存取

3.5.1 e印本文库长期存取必要性

3.5.2 e印本文库长期存取影响因素

3.5.3 e印本文库长期存取发展策略

4 e印本文库增值服务开发与利用

4.1 《开放文库计划》(OAI)

4.1.1 《开放文库计划》发展简史

4.1.2 《开放文库计划》技术框架

4.1.2 《开放文库计划》应用特点

4.2 基于OAI的跨库检索服务

4.2.1 基于OAI跨库检索基本原理

4.2.2 基于OAI跨库检索实例分析:ARC

4.2.3 基于OAI实现跨库检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3 基于OAI的引文链接与服务

4.3.1 基于OAI引文链接与服务基本原理

4.3.2 引文自动标引与链接基本原理

4.3.3 基于OAI引文链接与服务案例分析:Citebase Search

4.3.4 基于OAI引文链接与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5 我国e印本文库发展与利用

5.1 我国发展e印本文库的现实意义

5.1.1 网络科教信息资源的淹没与拯救

5.1.2 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高的困境与出路

5.2 我国e印本文库发展策略

5.2.1 我国e印本文库发展现状

5.2.2 我国e印本文库发展环境分析

5.2.3 我国e印本文库发展策略

5.2.4 我国e印本文库宏观管理模式

5.3 我国e印本文库利用策略

5.3.1 我国e印本文库利用现状

5.3.2 e印本资源信息服务策略

5.3.3 e印本资源获取与利用技巧培养

5.4 我国e印本文库发展与研究瞻望

论文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开放存取期刊学术影响力研究[D]. 周金娉.吉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图书馆治理的比较制度分析[D]. 黄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
  • [2].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 夏义堃.武汉大学2005
  • [3].本体的构建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 杜文华.武汉大学2005
  • [4].基于本体的语义信息系统研究[D]. 余传明.武汉大学2005
  • [5].基于语义Web的知识处理研究[D]. 严亚兰.武汉大学2005
  • [6].WWW信息导航机制研究[D]. 金燕.武汉大学2005
  • [7].我国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徐革.西南交通大学2006
  • [8].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 过仕明.吉林大学2006
  • [9].网络链接分析与网站评价研究[D]. 段宇锋.武汉大学2004
  • [10].机构知识库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 邓君.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  

e印本文库建设与应用——一种科技论文非正式交流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