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电子对抗;雷达系统;应用
1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比拼的主要是陆军、空军、海军三个兵种之间的实力,现在除了这些最基本的以外还有一些新型军队的对抗,比如信息对抗。信息战在战争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战场上的战机千变万化,所以情报信息的优先获取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如今我国军队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如何,这种信息技术都在哪些方面有所运用,这两点是本篇文章重点讨论之处。
2雷达电子对抗概述
2.1雷达对抗
雷达对抗是一种使用特殊的电子设备对敌人的雷达进行侦察和干扰的电子对抗技术。雷达对抗由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两个部分组成。获得敌人雷达的型号和具体信息是战争中雷达对抗的目的,并且使用相对应的方法,切断敌方雷达的正常运转,降低敌方雷达的工作效率。(1)雷达侦察:雷达对抗的基础是应用雷达侦察设施获取敌人雷达的信号并通过研究、解析、测定,最后得到敌人雷达的信息报告。雷达情报侦察与雷达对抗支援侦察两者相辅相成,这两个侦察方式也是雷达侦察的主要工作模式。(2)雷达情报侦察的工作流程:对敌方雷达进行监测,伺机截取敌人雷达发出的信号,然后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来分辨出雷达的种类、作用、组成和能够操控的武器等等相关的具体报告,最后延展出敌人整个防护系统结构的报告。(3)雷达对抗支援侦察的工作流程:获取了一系列敌人军事基础设备情况后,再次对敌人雷达发出的信号进行截取,研究辨别能够威胁到我方雷达的所有雷达的型号、数量、种类等相关信息,为我方指挥小组讨论下达进一步的指示提供情报基础。
2.2雷达电子对抗
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是电子战争中常用的战争对抗技术。雷达主要是用来定位敌人的位置,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敌人据点的环境信息,为我方选择最佳战术提供情报基础。除此以外,雷达技术还能扰乱敌人的雷达信号,影响雷达电波的输送,达到对敌人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破坏,阻断敌人雷达电波传输路径的目的。雷达主要是对电磁波信号有干扰作用,通过干扰电磁波的传播来扰乱敌人雷达的工作。
3雷达电子对抗技术的应用
3.1利用模糊信息处理能力,确保信息处理合理性与高效性。
通过利用自适应技术的模糊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分析、判定以及描写不同模糊信息,从而保证了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合理性。当中的这种智能化信息分析功能可以完成描述不同的先验信息,从而找到与作战有关的有用信息,进而为作战提供一定可靠的信息与依据。以往的聚类分析方式仅是依靠数据集合的具体情况开展,但是这种划分属性的方式太死板,同模糊聚类相比来说,模糊聚类分析可以按照不同数据的隶属程度来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数据间的隶属关系与存在的重合交叉程度,以此确保数据处理的合理性。同时,当前,电磁环境中的电子符号信号主要是以非合作性为主,难以严格界定实际的属性,并且还有很多的中间性,而模糊聚类分析则能够根据这些信号的相关要求进行很好界定。
3.2突破电子侦察的不足,重新界定聚类结果
智能化电子对抗设备在电子侦察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量式聚类和不同的聚类处理方式突破电子侦察中存在的问题,和聚类结果相同度的分析与判断后的结果进行再次界定,使聚类方式的选择更具合理性。根据增量数据的实际条件做好记录工作,对增量聚类存在的主要优势和问题具有一定的了解,进而选择合适的对应存储模式。在使用电子侦察过程中,因为智能化技术可以涉及较大的数据集和具有较大规模,所以无法把电子侦察划分到统一的主存储器当中,面对电子对抗的具体要求,自适应技术能够相适应,其利用数据流的有效区分来有序而不断地处理数据,在结合数据处理结构联合之后完成有效分析,为聚类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为有关的作战提供可靠依据。
3.3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
快速傅里叶变换是目前进行时频变换最常见的手段,雷达对抗侦察接收机截获雷达信号后,将截获的连续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离散的雷达信号,再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整个信号频谱。信号频谱可以预览信号的频率分布并进行分析。根据频段的幅度信息分布情况,即谱峰的数量及相对电平的大小等参数可判断同时截获脉冲信号的数量,根据频谱形状可初步判断信号的调制样式。当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结果出现很多谱峰,且这些谱峰的位置较近不易于区分时,可以使用能量谱密度估计方法,提高测频的准确度。但是,采用经典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栅栏效应,频率泄露较大,导致测频误差较大。除了栅栏效应之外,快速傅里叶变换还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无法对非平稳信号的频谱准确分析及对脉内细微特征提取不完善。
3.4建模与仿真技术的运用
雷达对抗系统模型和仿真技术具有动态性,互动性,替代性及行动性的特点。在构建高质量的雷达电子对抗系统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型和仿真技术的结合应用。雷达电子对抗系统囊括了许多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这些新兴技术能够提供该系统未来发展的动力。除此以外,还要不断对雷达对抗系统模型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应用成果进行不断分析,为将来把该技术推广向其他方面进行前期技术的铺垫。为雷达系统的网络连接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各组件之间的连通性,必须在确定的合适的位置安装反射内存卡,只有这样才能在光纤互换器和有关传输介质的帮助下组成具备优秀拓扑结构的雷达内存网,与反射内存卡有关的相关软件能够做到系统内全部数据的相互交换,这样所有数据就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处理,保证数据的最新性。雷达在被该系统控制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的网络能够让雷达对时钟数据进行每时每刻的录取,提升不同时刻的数据获取能力,在这样的系统控制下,高效的处理数据才能够提高雷达定位目标、跟踪目标的工作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适应对抗技术与常规对抗技术相比具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出对抗处理是一种动态的、自适应的、流程闭环的处理过程。同时为满足以上要求,适应敌方辐射信号变化,需要在对抗处理中展现出人脑的处理特征,即是模糊处理和综合判断的工作形式。在运用过程中,还要按照装备的具体战技指标需求,与工程实现的能力相结合,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优化,最终还需通过大量试验和测试,逐渐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振伟,周永彬,季绣宇.浅谈雷达电子对抗技术[J].电子世界,2015(15):61-62.
[2]门金柱,王红军,王建国.舰舰导弹突防中的弹载电子对抗作战问题探讨[J].飞航导弹,2014(06):45-48.
[3]刘恩凯.舰载雷达电子对抗技术浅析[J].电子世界,2014(10):322.
[4]张洪水.雷达电子对抗新技术探讨[J].硅谷,2012(11):25-26.
[5]张国柱,黄可生,姜文利,周一宇.电子对抗系统中雷达情报综合技术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0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