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区域货币合作在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亚货币合作最早开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更好地防范和联合抵御金融风险,进而提高应对潜在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自救能力,东亚各国在开展区域货币合作方面达成了共识。经过东亚各国的共同努力,合作在多个相关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为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但从16年东亚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合作的进程仍然缓慢,实质性的突破很少,东亚货币金融合作陷入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原因还应是东亚地区各国合作的现实基础和模式选择,因而,东亚货币合作未来发展的关键应重点关注这这两项。经过理论界反复探讨,通常把区域货币合作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种,即单一货币联盟模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以及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具体来看,单一货币联盟模式,也是一种超主权货币合作模式;多重货币联盟模式则是在单一货币联盟条件不具备或区内部分成员国经济周期更一致时,在货币区内成立多个次货币区域的一种货币合作方式;主导货币区域化模式又包括两种,一种是区外强势货币主导的合作模式,一种是区内强势货币主导的合作模式。不难发现,三种货币合作模式中,单一货币联盟合作模式是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模式的最高层次,欧元区是该模式实践的典范。因此,以欧元区为代表的超主权的单一货币联盟模式,一直是各区域货币合作模式追寻的目标,但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的选择更应考虑本地区的现实经济基础以及是否满足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合作模式。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尽管导致此次危机的原因众多,但究其本质却与欧元区采用合作模式的内在缺陷有关。国内外学者在担忧欧元区货币合作前景的同时,也对东亚能否开展区域货币合作产生了质疑。欧债危机对单一货币联盟合作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追求通过单一货币联盟作为开展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目标的进程。现阶段,在欧债危机基本平复时期,通过总结欧债危机的经验与教训,反思欧元区货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重新审视和探讨东亚货币合作构想的未来可实现性、10+3构建区域合作的现实的经济基础以及符合现阶段东亚地区更适宜模式选择,对东亚货币合作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全面探讨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经济基础和模式选择。结合东亚13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欧元区单一货币联盟模式所暴露出的问题,本文认为:东亚13国尚不具备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东亚货币合作并不适合选择单一货币联盟模式,更适宜选择区内强势货币主导的合作模式;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和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流通程度来看,现阶段人民币区域化似乎是东亚货币合作更加现实的模式选择。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综述。本章的第一部分,先介绍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即最优货币区理论;本章的第二部分,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相关研究情况,并进行文献评述;第二章是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依次介绍了东亚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区、清迈倡议和清迈倡议多边化、亚洲债券基金和亚洲债券市场一体化、东亚区域汇率协调,以及亚洲货币单位构想;第三章对东盟10国和中、日、韩这13个国家开展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经济基础进行实证检验。主要是通过基于引力模型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分析,判断东亚13国市场一体化程度;基于惩罚性样条平滑滤波的经济周期协调性分析,判断东亚13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线性及非线性单位根检验视角下区内各国国内价格稳定性分析,判断东亚13国通货膨胀的相对稳定性;非对称收敛视角下东亚各国货币相对亚洲货币单位的稳定性分析,判断东亚13国的汇率稳定性;综合实证结果、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历史文化背景,判断东亚13国是否具备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以此作为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现实考量;第四章探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和启示。通过反思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欧元区单一货币联盟合作模式存在的内在缺陷;结合东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单一货币联盟模式在东亚地区的适用性和最优模式选择的现实可行性。经过理论论述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13个国家现阶段尚不具备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不适合选择单一货币联盟合作模式;第五章阐述人民币区域化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首先比较了三种货币合作的模式,结合东亚地区东盟10国和中日韩的各国实际情况,论述了为什么人民币区域化是现阶段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选择。其次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条件,再比较了人民币区域化的成本与收益,进而探讨了人民币区域化的路径选择,最后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