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优秀路拳道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眼动,VR眼动仪,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
优秀路拳道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陈岩,尚张钰婷,郭振向,蒋帮华,包大鹏[1](2019)在《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的VR眼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虚拟现实(VR)眼动仪采集和记录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的眼动参数并分析其眼动特征,对比找出能够反映其中枢机能下降的测试任务及眼动参数。方法:通过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问卷)筛选出24名跆拳道运动员参与研究,通过下蹲跳(CMJ)测试成绩评价其是否出现神经-肌肉疲劳;训练前后受试者分别完成3种不同类型的认知任务("舒尔特方格""迷宫逃脱""找不同"),采用aSee Pro VR眼动仪记录其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眼动参数,共采集1 474人/次,筛选出现神经-肌肉疲劳的运动员73人/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运动员疲劳前后完成特定任务的结果及完成认知任务过程中的眼动参数;采用Friedman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完成不同类型认知任务时的眼动参数。结果:1)训练前后受试者完成认知任务的结果无显着性差异;2)受试者疲劳前后完成"舒尔特方格"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眼跳速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5;P<0.005);3)受试者疲劳前后完成"迷宫"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1);4)受试者疲劳前后完成"找不同"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眼跳速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05);5)认知任务对受试者瞳孔直径大小影响的顺序为"找不同""迷宫""舒尔特方格",对其眼跳速度影响的顺序为:"找不同""舒尔特方格";6)完成不同种类的认知任务时,其眼动参数各不相同。结论:1)跆拳道运动员出现神经-肌肉疲劳后其内部唤醒水平过高、视觉敏感度大大降低;2)"找不同"任务结合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瞳孔直径和眼跳速度能够作为评估跆拳道运动员出现神经-肌肉疲劳时其中枢机能下降的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胤宸[2](2019)在《奥运会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术特征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每届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共获得六金一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强队[1]。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四届奥运会女子跆拳道项目决赛阶段48场比赛的击头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击头技术种类不断增加,击打方向更加全面;(2)击头技术运用最为频繁的是下劈技术,其次是高横踢技术;(3)各级别之间使用击头技术最多为-49KG,成功次数最多为-57KG,使用次数和成功次数最少的是+67KG。以期总结击头技术发展特征和规律,为今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黄岩,刘华胜[3](2019)在《对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数字化体能调控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备战新式赛季制全国比赛过程中,对一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刘某进行16周的体能训练,并通过身体机能、形态、力量、爆发力、爆发力耐力等指标的阶段性与过程性评估,完成其备战过程及比赛期间的体能调控,为教练组提供该名运动员体能状态的数字化的客观指标,保障运动员以最佳的体能状态去完成比赛任务。研究对象:跆拳道运动员刘某为国际健将,国际公开赛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研究方法:实验法,对刘某赛前16周的备战过程进行跟踪监控,通过常规血液指标监控机能水平,利用3Dfit身体形态测试仪监控器形态指标,利用beast加速度测试仪、keiser综合训练架及功能训练器监控器力量及爆发力发展指标,通过pavigym快速反应训练系统及六边形测试器监控器监控器灵敏能力及神经控制能力。研究结果:1.身体机能及形态监控在赛前训练体能调控中的应用研究刘某是+87kg级别的运动员,虽然无体重限制,但过大的体重已限制其速度的发挥,故本研究中针对刘某进行机能状态平稳的前提下,为期减控体重,最终实现该名运动员的减重目标,并保证其机能状态稳定还略有提升。根据在赛前、赛区对其进行的运动表现监控数据显示,该名运动员在92-93kg,体脂百分比在15-16%的区间时,表现出较好的竞技状态,如表3中最佳体脂百分比所示。2.赛前训练过程中各类体能指标对体能调控的应用研究2.1有氧能力的调控——最大摄氧量指标的提升本项指标体能调控的任务中,体能训练计划为其每周均安排-2-3堂的有氧课,每趟有氧课用心率表监控,控制心率在140-160次/分的强度下,持续30-45分钟。经过第一个阶段的训练,刘某的最大摄氧量水平明显提升,其中最大摄氧量的绝对水平提升了4.2%,由于运动员体重的降低,相对最大摄氧量提升了8.5%,本阶段训练目的及体能调控目的完成。2.2力量属性的调控——最大力量及最大爆发力的提升在经过8周的训练后,刘某的卧推与半蹲的1RM力量分别提升了9.1%和4.1%,卧推的增长幅度大于半蹲的增长幅度,可归因于跆拳道项目以腿部动作为主,其原来的力量训练对上肢关注较少,训练效率较低,在利用数字化的评估与监控后,上肢力量水平提升比下肢要明显。同时,经过8周的训练,其卧推和半蹲的最大功率分别提升了22.1%和22.2%。杠铃高翻是杠铃力量训练中最经典的爆发力训练,经过8周的针对性训练后,刘某高翻的负荷和最大功率均涨幅明显,最大负荷增幅26.7%,最大功率增幅49.6%,但从表5中高翻类的数据可看出,运动员呈现出第二次比第一次高翻1RM涨幅较大的特点,这和运动的适应性有关系,在第叁次和第二次的阶段测试对比后,才是训练效果的真是检验。所以,根据力量训练的数字化反馈结果,该名运动员前8周的训练达到了力量提升及体能调控目的。2.3爆发力耐力的调控——爆发力连续输出能力的提升刘某的爆发力连续输出能力在经历8周(第9周到第16周)的训练后,总功率输出水平增长了20.2%。同时从图2的衰减趋势图,可以看出,在第9周测试时,运动员连续7次的功率输出呈锯齿状的不稳定,即运动员不能保证每一次的爆发力输出均为100%输出,在经过8周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衰减趋势图明显呈线性递减,及表明在系统训练后运动员完成一次交手回合时,能保证每次100%的功率输出。3.赛前训练中神经肌肉功能监控对体能调控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一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进行赛前4周(第12周-第16周,第17周出发赛区)的全部体能训练课进行训练前的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纵跳爆发、灵敏控制)的测试监控,旨在通过监控的数据指标为运动员调整体能状态,更好的完成教练组安排的赛前计划提供数字化的客观依据,使运动员能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去参加重大比赛。在备战总决赛的训练过程中,从随堂测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六边形跳完成时间和纵跳高度呈波浪形增长,将赛前4周10堂课的纵跳摸高监控指标与六边形跳的缩短时间指标相迭加,可以看出,无论从神经肌肉的募集能力还是控制能力,其都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再和年度最好成绩"best"进行对比后,也可发现该名运动员在本次大赛前的体能状态从赛前减量的恢复到增长,效果明显。经过对比,可证实该名运动员以个人最好的体能状态去参加年度冠军总决赛,并获得了该级别的冠军。研究结论:1.赛前训练中数字化体能调控,可让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可视化,通过自主的训练方式,可按计划完成教练组设定的训练目标。2.教练员可通过简单的随堂测试,掌握运动员当天的竞技状态,并通过其竞技状态的测试结果来微调训练计划,从而提高单堂课的训练效率和降低损伤发生的可能性。3.赛前训练过程的多指标综合监控,可总结出教练员需求的可视化数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丹,吴建忠,吴素英,孔佳敏[4](2019)在《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首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随着世界跆拳道竞赛体系改革和运动员积分世界排名制度的实行,比赛的竞争性和激烈程度日趋增加,世界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也日趋接近;对跆拳道比赛总体得分技术的分析已无法满足训练实践的需要,跆拳道技术运用特征的精细化分析是科研工作的必然趋势。跆拳道比赛首分是双方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的首次得分;先拿到比赛首分对运动员的心理优势和战局优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获得世界跆拳道大奖赛前叁名运动员比赛首分的得分时间、得分技术、得分部位等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更好的把握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首分的运用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跆拳道国家队女子运动员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训练和参赛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国际互联网上应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网(维普VIP)、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世界跆拳道联盟官网、中国跆拳道协会官网搜集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以"跆拳道"、"优秀运动员"、"女子"、"技战术"、"特征"等为关键词,搜索和查阅相关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进行归类总结。2)录像观察法:通过世跆联官网、YouTube、央视影音,下载获取2018年世界跆拳道大奖赛(罗马站)半决赛和决赛比赛视频,对共计24场比赛视频进行观察,并统计数据。3)数理统计法:主要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复相关系数法对初选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再次筛选,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并通过其软件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赋权。4)逻辑分析法:运用演绎、类比、推理、归纳、分析等逻辑手段和方法对文献资料、观察数据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反复认证,得出本文结论。研究结果:1)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第一局得首分21次,占87.5%;第二局得首分2次,占8.3%;第叁局得首分1次,占4.2%。其中男子运动员第一局首分10次,女子运动员第一局首分11次;2)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首分技术横踢12、推踢5次,对方犯规4次,下劈1次,拳1次,前勾踢1次。其中,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首分因对方犯规行为有消极、攻击下肢和禁止的"鱼踢"技术;女子运动员在比赛中首分因对方犯规行为只有倒地行为。3)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首分技术特征为前腿技术12次,占60%,后腿技术8次,占40%;男女运动员前腿技术均达到6次;躯干得分15次,头部得分5次,男子运动员躯干得分7次,女子男子运动员躯干得分8次,均高于头部得分,在使用前后腿技术得首分上,前腿技术的打法很是实用,且前腿技术较灵活多变,可以说是成为新时代的一种得分新技术;使用前腿技术取得首分大过于使用后腿技术取得首分。运用前腿技术的打法得到了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青睐。4)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首分技术运用特征为实战站架左开势5次,右开势4次,左闭势4次,右闭势7次;进攻16次,反击2次,迎击2次,其中男女运动员进攻均为8次;远距离9次,中距离9次,近距离2次;5)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得首分取得比赛胜利18次,占75%;男子运动员10次,女子运动员8次;得首分未取得比赛胜利6次,占25%,运动员2次,女子运动员4次。研究结论:1)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得首分以第一局为主,第一局首分率高达87.5%,男女运动员无显着差异;说明当今跆拳道电子护具时代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开局进入状态快速,并积极主动;2)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取得首分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横踢、推踢和对方犯规;前腿技术均多于后腿技术,取得首分部位以躯干得分为主;首分距离均以中远距离为主,近距离为辅,闭式多于开式;进攻是运动员取得首分核心战术,也是当今跆拳道比赛中的主流打法。3)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首次得分与比赛结果关系特征为先取首分并赢得比赛胜利比例远高于先取得首分未赢得比赛胜利的比例,比赛中的首次得分对于整个比赛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世界跆拳道优秀男女运动员的首分特征和首分对比赛的关键性作用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岩,包大鹏[5](2019)在《神经肌肉疲劳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专注影响的VR眼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跆拳道运动属于技能类同场格斗对抗性项目,运动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战术和技术水平的发挥,而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发挥是建立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基础上。运动员技战术能力和运用技战术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训练来实现的,经过一整天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会产生特定的反应,但其注意力控制水平是否会伴随着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并不清楚。由于眼睛和大脑之间有着丰富的感觉和运动联系,能够提供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信息。本研究旨在通过测试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前后的注意力控制水平来探讨训练引起的神经肌肉疲劳是否会引起注意力控制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运动员训练前后完成注意力控制水平测试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有24名跆拳道运动员参与,平均年龄19.45±2.14岁,被试平均训练年限为6.30±2.78年,其中女性14名,男性10人,运动成绩均为全国比赛前叁名。本研究要求所有参与测试的运动员填写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问卷),从成就感、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的消极评价叁个维度评价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确保所有运动员无长期的运动与心理疲劳。2.2测试方案:跆拳道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疲劳通过CMJ(counter movement jump)进行评价,CMJ是评价个人和团队项目运动员神经肌肉状态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每天上午正式训练前热身活动之后、下午训练结束之后进行CMJ测试,测试时要求运动员双手叉腰,每名运动员测试3次,取最好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同一训练日训练后CMJ测试成绩低于训练前成绩则说明该运动员神经肌肉出现疲劳。运动员注意力控制水平及眼动特征采用a See Pro VR眼动仪进行测试和记录,该设备采集频率为120-380Hz,采用适合于VR的高速眼动追踪算法,确保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软件技术人员将测试运动员注意力控制水平所使用的舒尔特方格测试添加到VR场景中,每名运动员完成3次随机出现的4×5舒尔特方格测试,每次持续时间为20s,取运动员按照正确顺序读取的的最后一个数字为本次测试成绩,最终成绩取3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值。通过aSee Studio VR眼动分析软件对测试中采集到的眼动数据进行分析。测试共持续8周,训练前测试时间为:早上6:30,训练后测试时间为:CMJ测试完成之后。为了消除早起对测试产生的影响,在测试之前,由相关人员带领运动员完成提前设计好的快节奏动作练习。测试前向运动员说明测试要求、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测试严格按照操作进行,由专业操作人员完成测试。2.3数据统计:通过CMJ测试筛选出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的训练日,将这些训练日的舒尔特方格测试成绩和眼动指标参数进行汇总和整理,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M±SD表示。数据处理前先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运动员训练前后舒尔特方格测试成绩、眼动指标参数的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以P<0.01为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前后舒尔特测试成绩无显着性差(P>0.05),说明运动员经过一整天的训练即使,其注意力控制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或提升。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前后瞳孔直径(Pupil)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并且训练前瞳孔直径小于训练后瞳孔直径,说明神经肌肉产生疲劳的同时伴随着运动员内部唤醒水平的下降;训练前后运动员眼跳距离(Saccarde Amplitude)、眼跳速度(Saccarde Velocity)、注视时长(Gaze Event Duration)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由于训练所导致的神经肌肉疲劳并不会引起跆拳道运动员注意力控制水平的变化,说明日常训练无法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水平产生足够的影响。因此,建议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增加提升运动员注意力控制水平的训练课和训练任务,以提升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水平。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的同时其瞳孔直径显着增大,说明运动员的内部唤醒水平明显下降,表示运动员完成一定负荷的训练后其疲劳程度有所提升。因此,建议教练员在训练课后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加快运动员疲劳的消除速度。(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许梅[6](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周俐君技战术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从技术、战术和得分情况等方面,对2018年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中周俐君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比赛中周俐君以前腿横踢技术动作为主,侧踢技术为辅,技术使用的种类比较丰富,但转身高难度技术动作使用较少;反击战术使用最多,其次是进攻战术,迎技战术使用最少;使用2分非旋转腿法击打躯干得分最高,4分旋转腿法击打躯干没有得分,旋转腿法技术较为欠缺。建议:周俐君日常训练应更加全面、系统的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高难度旋转腿法的训练储备;在战术方面,在谨慎的基础上,加强主动进攻和攻防转换能力的转换,来增加得分的机会;应继续发挥其善于应用前腿技术的特点,同时加强高位和高难度转身技术的练习,通过中位和高位的结合来提高比分。(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陈田希[7](2019)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功情景下归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中国跆拳道队第五期集训队跆拳道队员44人为调查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性别、体重级别、训练年限叁个方面,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在竞赛成功情景下归因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竞赛成功情景下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认为心理调控能力、赛中的注意力和信心与意志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因素;成功情景下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相对于男子运动员受到体能因素影响更大,相对于女子运动员而言男子运动员对赛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更强;训练年限越长的跆拳道运动员抗干扰能力和比赛的控制能力越强;成功情景下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归因类型呈现内部的、可控性的归因类型。(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李际麟,宋旭,游永豪,张阳[8](2019)在《安徽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前腿横踢技术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imi动作捕捉系统进行拍摄并选取指标,对安徽省3名优秀跆拳道女运动员进行运动学测试分析。发现:在时间特征上,启动阶段时间花费较长,完整动作中动作时间主要花费在启动和收落阶段;启动阶段,膝关节角度大小决定启动时间;踢击阶段,膝关节角度越小击打力值越大;启动阶段至收落阶段,髋角度表现出"大小小大"的阶段变化,尤其是收落阶段髋关节角度较大,不易再次启动进攻。(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教练员》期刊2019年02期)
栾竣凯[9](2019)在《2017年跆拳道世锦赛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跆拳道锦标赛是水平最高的跆拳道赛事,有力地推动着跆拳道运动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发展。中国女子跆拳道队在世锦赛上屡创佳绩,始终保持着世界强队水平,但近年来中国女队成绩有所下滑,2013年、2015年和2017年连续3届世锦赛无金牌入账。为促进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发展与提高,保持我国女子跆拳道队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本文对世界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为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借鉴。本研究以2017年跆拳道世锦赛女子半决赛、决赛共计24场比赛,32名运动员的技术和战术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优秀女子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7年跆拳道世锦赛优秀女子运动员注重拳法使用,拳法使用率比2015年世锦赛上升2.38%,得分比重提高5.28%;横踢技术使用广泛,形式多变,是使用最多、得分最多的技术。(2)优秀女子运动员具有以前腿推踢和前腿横踢进攻为主导的前腿战略意图,同时具备较强的后腿技术得分能力和击头能力。(3)小级别运动员具有“多打多得,连击多变”的技术特征,具有较高的的高位技术得分能力;中大级别运动员擅长以推踢和前横踢为主导的前腿组合技术的使用;大级别在技术使用上具有“稳、准、狠”和“前腿战略、后腿得分”的技术特征。(4)战术上,小级别运动员具有“灵活多变”的战术特征,中小级别以单一推踢技术为主的进攻、迎击打法特征明显,风格硬朗,多采用正面对抗的方式;迎击战术是中大级别重要的得分战术;大级别运动员反击打法特征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小艳[10](2019)在《跆拳道大满贯赛制改革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从1995年引入跆拳道项目至今,举办比赛不计其数。2017年我国举办了仅次于奥运会的国际跆拳道竞技比赛“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2017年大满贯比赛的成功举办之后,为促使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使比赛朝着更激烈、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世跆联与中跆协对跆拳道大满贯赛制做了尝试性修改,2018年6月,第二届跆拳道大满贯比赛正式实施新的赛制。新赛制的实施对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运动员如何适应新赛制、合理在比赛中运用新赛制,充分发挥技战术获取比赛胜利,运动员理解和掌握新赛制,为其在比赛中技术的正确使用及合理的攻防战术转换起到关键性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归纳法对2017-2018年两届跆拳道大满贯比赛总决赛的半决赛、奖牌赛阶段比赛(共64场)视频中运动员技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总结赛制改革后运动员技战术产生的变化及其发展方向,得出如下结论:1推踢控腿犯规行为严判的新赛制,使运动员技术回归传统,由新兴前推踢为主的技术转变为以简单实用的横踢技术;2高难度动作分值的增加,总体上提高了运动员对高难度技术的使用次数,尤其是后踢技术使用最多,国内运动员使用后旋技术的次数增加也较为明显。3新赛制中严判消极、单脚出界犯规行为和叁局两胜制的出现,要求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更为积极进攻避免犯规,还要合理分配体能,促使运动员进攻战术的使用次数增加,迎击、反击战术使用次数的减少;4赛制改革后的叁局两胜制,导致女子进攻次数减少,但同时提高了反击战术成功率,男子战术使用的成功率还需加强;推踢的判罚及高难度动作分值的增加,男女运动员减少推踢技术的使用,尝试使用转身技术得分;女子运动员增加了对拳的使用;5由于国内运动员的进攻战术使用次数的提高,国外运动员迅速增加迎击战术的使用进行应对,促使国外运动员进攻战术使用的下降。建议:1教练员应加强运动员对新赛制的理解,利用赛制在比赛中正确使用技术及合理的进行攻防转换,更好的赢得比赛;2教练员需要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对高难度技术的训练,使其能够在比赛中增加分数;3教练员需要合理安排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能力,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体力应对比赛;4教练员应为女子、男子运动员分别制定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及竞赛计划,培养运动员拥有适合自己的“绝招”技术;5教练员应加强国内运动员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在场上能够应对各种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优秀路拳道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每届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共获得六金一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强队[1]。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四届奥运会女子跆拳道项目决赛阶段48场比赛的击头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击头技术种类不断增加,击打方向更加全面;(2)击头技术运用最为频繁的是下劈技术,其次是高横踢技术;(3)各级别之间使用击头技术最多为-49KG,成功次数最多为-57KG,使用次数和成功次数最少的是+67KG。以期总结击头技术发展特征和规律,为今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秀路拳道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陈岩,尚张钰婷,郭振向,蒋帮华,包大鹏.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神经-肌肉疲劳状态下的VR眼动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
[2].刘胤宸.奥运会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术特征发展研究[J].体育风尚.2019
[3].黄岩,刘华胜.对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数字化体能调控的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王丹,吴建忠,吴素英,孔佳敏.世界跆拳道优秀运动员比赛首分特征[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陈岩,包大鹏.神经肌肉疲劳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专注影响的VR眼动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许梅.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周俐君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科技.2019
[7].陈田希.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竞赛成功情景下归因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8].李际麟,宋旭,游永豪,张阳.安徽省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前腿横踢技术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9
[9].栾竣凯.2017年跆拳道世锦赛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10].徐小艳.跆拳道大满贯赛制改革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运用影响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