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等的言论自由

论平等的言论自由

论文摘要

人,生而可以言论,但是,从言论到言论自由不是一个当然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平等的自由。平等源于自然法理念之公平与正义,是人心最易感受的价值概念。平等的内涵经历了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两个阶段,此相对应,言论自由的价值取向也由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承认公民应该拥有合乎社会正义及人类尊严的平等权利,并且以宪法层次来肯定这种权利,是人类精神文明高度的表现。这是形式平等的表现,也是实质平等的基础。但是,由于国家只凭法律形式上的自由及平等,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得最大的福祉。法律虽然保障个人的言论自由,但是仍然会有权利对权利的侵犯,引发社会出现两级分化现象,最终可能产生权利的不平等情况,并使言论自由成为只是徒具形式的自由。这样一来,民主法治国理念及制度将面临严重的危机。所以国家应当明确言论自由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实质的平等,将法治概念从形式意义法治国引向实质意义法治国,并且做到:一方面,必须原则上大力维护个人的自由,并由公民依自己的能力发挥其法律权利。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在维护自由体制和民主体制的情况下保障个人的实质平等,即,在个人无力达到幸福状况时,予以积极的援助。这种实质平等要求同样的情形,必须要同样的对待;不同的情形,必须要差别对待。这个平等权利本身是绝对性的,不能受到国家侵犯,也不能受到具有相对优势的私人权利的侵犯。立法者负有积极的义务,公正地去界分同同、异异。同时,以平等权来拘束立法者对言论自由的法律的制定,意味着立法者必须权衡宪法全盘价值体系,斟酌社会现实事务的本质。惟有如此,才能保障每个公民能真正获得合乎人类尊严且能合乎社会正义的言论自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言论自由的释义
  • 1.1 言论自由的相关概念
  • 1.2 言论自由的历史沿革
  • 1.2.1 禁锢时期
  • 1.2.2 萌芽时期
  • 1.2.3 兴起时期
  • 1.2.4 优位时期
  • 1.3 言论自由的价值取向
  • 1.4 言论自由的应然属性
  • 1.4.1 政治性
  • 1.4.2 基本性
  • 1.4.3 相对性
  • 1.4.4 积极性
  • 第二章 言论自由的不平等分析
  • 2.1 不平等的来源
  • 2.1.1 主体因素
  • 2.1.2 社会因素
  • 2.1.3 自身因素
  • 2.2 不平等的实质
  • 2.3 不平等的矫正
  • 2.3.1 矫正的主体
  • 2.3.2 矫正的途径
  • 2.3.3 矫正的宪法依据
  • 2.3.4 矫正的原则
  • 第三章 平等的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
  • 3.1 实体保护
  • 3.1.1 直接保护
  • 3.1.2 间接保护
  • 3.2 程序保护
  • 3.2.1 程序保护的功能
  • 3.2.2 程序保护的前提
  • 3.2.3 程序保护的要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遵循上市公司股东实质平等原则的思考[J]. 现代管理科学 2010(10)
    • [2].从缔约形式与实质平等看网约专车合法化[J]. 民商法争鸣 2015(00)
    • [3].关于性别平等的法律思考[J]. 长治学院学报 2018(01)
    • [4].论选举权的合理差别[J]. 知识经济 2013(13)
    • [5].德法共治与践行男女实质平等[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02)
    • [6].我国现行留学生勤工助学法规冲突和协调的思考[J]. 高教论坛 2017(06)
    • [7].近世中国平等观念之演变——以不平等条约为视角[J]. 求索 2016(02)
    • [8].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正当性分析——以消费者为例[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9].A股亟待推动股东实质平等[J]. 董事会 2016(07)
    • [10].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J]. 江汉论坛 2019(11)
    • [11].科学建构体现男女实质平等的新时代婚姻家庭制度——兼论民法典编纂中的女性权益保护[J]. 妇女研究论丛 2018(03)
    • [12].论刑法基本原则的相对性[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 [13].平等保护视角下社会权的可诉性及其程度[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11)
    • [14].重读平等:正义与公平的形式要求[J]. 求索 2014(08)
    • [15].禁止前科歧视的学理分析——以平等就业权为视角[J]. 学术界 2010(05)
    • [16].权力的张力:从平等的视角看[J]. 社会科学研究 2013(02)
    • [17].我国社会权保障的回顾与展望——基于两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比较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5(04)
    • [18].同案不同判的现实必然性[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6)
    • [19].宪法平等规范的法理学诠释[J]. 政府法制 2009(19)
    • [20].和谐社会主题下的平等制度完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5)
    • [21].生存者权保障:家产制的结构特征及功能分析——以满铁华北农村惯行调查为中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2].人权特殊保护的代价分配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6(02)
    • [23].合理差别基础上的平等立法完善[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3)
    • [24].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正当性分析——以消费者为例[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3)
    • [25].法律援助中的政府责任、律师义务及民众权利[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6].浅析私主体泛平等化与实质平等[J]. 法制博览 2015(01)
    • [27].债权平等及其突破模式选择[J]. 河北法学 2013(06)
    • [28].平等真义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2)
    • [29].行政协商:意义、价值与存在的问题[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 [30].平等权视角下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二)[J]. 职大学报 2010(04)

    标签:;  ;  ;  

    论平等的言论自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