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

我国主要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

一、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论文文献综述)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1](2021)在《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病严重威胁中国居民健康。与健康人群相比,慢性病人群患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几率增加,可加重原有慢性病,导致慢性病人群死亡率增高。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减少慢性病人群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严重并发症的机会,降低住院和死亡,减轻疾病负担。本共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证据,介绍了中国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主要慢性病人群罹患流感和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建议等内容,旨在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应用疫苗防控慢性病人群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参考。

娄阁[2](2021)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APP需求分析及应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国当前慢性病健康管理APP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用户对健康管理APP的认知、态度和功能需求,为研发社区健康管理APP提供理论依据,并形成基于移动健康技术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APP应用模式。方法:选择宁波市北仑区和济南市平阴县1 506名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30名患者家属、460名社区医护人员、12名专科医生、12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采用定量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对健康管理APP的认知、态度、使用和功能需求情况。定量调查资料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以SAS 9.4、SPSS 22.0、SPSSAU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健康管理APP的使用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管理APP使用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用户认知、态度和功能需求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和解释访谈结果。结果:1、移动健康管理APP使用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APP的使用率为16.60%,社区医护人员中,有46.30%使用健康管理APP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健康管理APP使用影响因素分析:文化程度高(OR=3.25,95%CI:1.63~6.49)、家庭收入高(OR=4.11,95%CI:2.10~8.05)、现在吸烟(OR=1.83,95%CI:1.14~2.93)、健康管理 APP 医药广告多(OR=1.85,95%CI:1.35~2.53)与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APP的高使用率相关,而年龄高(OR=0.20,95%CI:0.10~0.38)、缺乏运动(OR=0.40,95%CI.0.28~0.57)、不良饮食习惯(OR=0.67,95%CI:0.49~0.92)与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APP的低使用率相关;男性(OR=2.07,95%CI:1.36~3.17)、全科医生(OR=2.36,95%CI:1.35~4.15)、经常运动(OR=2.32,95%CI:1.59~3.37)、使用愿意高(OR=5.57,95%CI:1.60~19.40)与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APP的高使用率相关。3、需求分析:外部变量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影响用户对APP的使用态度,态度进而影响用户使用需求,包括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需求。研究对象对APP的功能需求中,需求最大的是健康监测,其次是健康教育,其他功能包括健康提醒和预警、医患互助、健康干预和其他功能。对于APP的设计,简单实用最为关键,其他包括设置激励机制、APP数据与当地卫生系统关联、操作性强等。结论:1、本研究中慢性病患者和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APP的使用率较低,应积极促进移动健康技术与传统慢性病健康管理融合发展,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和效率。2、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管理APP的自身特点,如是否有较多的医药广告与健康管理APP的使用相关。3、社区健康管理APP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简单实用、操作性强的APP,专注做好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设置激励机制,提高慢性病患者和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依从性。

任新闻[3](2021)在《2010-2018年中国居民吸烟归因死亡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定量测算2010-2018年中国居民不同省份、性别和年龄人群因吸烟导致的死亡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控烟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3、2015和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以及相关协变量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估算2010-2018年中国30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以及与吸烟量和吸烟时间有关的暴露加权RR值。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计算吸烟归因死亡分值的方法,以及GBD提供的不同吸烟量/戒烟年数与死于相关疾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合不同人群的吸烟量、戒烟年数的分布,得出不同省份、年龄、性别的与吸烟相关的27种疾病的吸烟归因死亡分值(PAF)。由2010-2018年全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获取不同省份、年龄、性别的与吸烟相关的27种疾病的死亡水平。基于不同省份的PAF值及死亡数据、人口数据,计算由吸烟导致的不同疾病的死亡数及死亡率。比较2010-2018年吸烟导致的不同性别、年龄、疾病、省份的PAF值和吸烟归因死亡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讨论其原因。结果1.吸烟暴露水平结果(1)男性人群中,现在吸烟率高于从不吸烟率高于以前吸烟率,且现在吸烟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现在吸烟率是51.1%。女性人群中,从不吸烟率远远高于现在吸烟率,高于以前吸烟率,2018年女性人群现在吸烟率是2.45%。全人群中,从不吸烟率高于现在吸烟率高于以前吸烟率,且现在吸烟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结果是26.94%。男性的现在吸烟率远远高于女性人群。(2)男性人群中,现在吸烟率随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在45-49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女性人群中,现在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70-74岁以及75-79岁年龄组最高,之后下降。全人群中,现在吸烟率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之后下降。在45-49以及55-59岁年龄组最高。2.PAF结果(1)男性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的PAF先升高后降低,大部分疾病在50-54及55-59岁组PAF值最高,而在80岁及以上年龄组PAF值最低。女性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的PAF先升高后降低,大部分疾病在高年龄组70-74、75-79和80岁及以上PAF值最高,而在30-34岁年龄组最低。每一种疾病在任何一个年龄组,男性PAF值均大于女性(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三种疾病除外)。(2)男性人群中,PAF值最高的疾病是喉癌,2018年PAF值是84.40%。其次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动脉瘤,食道癌。最低的疾病是前列腺癌,胆囊、胆道疾病,结肠、直肠癌,Ⅱ型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女性人群中,PAF值最高的疾病是喉癌,2018年PAF值是25.18%。其次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动脉瘤,唇、口腔癌。最低的疾病是乳腺癌,胆囊、胆道疾病,肝癌,Ⅱ型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全人群中,PAF最高的疾病是喉癌,2018年PAF值是76.05%。其次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主动脉瘤,食道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低的疾病(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除外)是胆囊、胆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炎,Ⅱ型糖尿病,结肠、直肠癌和哮喘。(3)男性人群中,27种疾病总PAF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在55-59岁年龄组总PAF值最高,2018年高达49.29%。30-34岁年龄组总PAF值最低,2018年是30.60%。女性人群中,27种疾病总PAF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在75-79岁年龄组最高,2018年高达11.91%。30-34岁年龄组最低,2018年是0.86%。全人群中,27种疾病总PAF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下降,在55-59和60-64岁年龄组27种疾病总PAF值最高,在30-34和80岁及以上年龄组27种疾病总PAF值最低。(4)男性27种疾病总PAF值在41%左右,2010-2018年男性人群中总PAF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略有升高。且男性人群中27种疾病总PAF值远高于女性人群,女性人群27种疾病总PAF值在8%左右。全人群27种疾病总PAF值从2010年的28.87%下降到2018年的26.9%。(5)男性人群中,重庆、四川、云南、甘肃和浙江等省份的27种疾病总PAF值较高,北京、新疆、辽宁、西藏和上海等省份的27种疾病总PAF较低。女性人群中,黑龙江省、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吉林等省份27种疾病总PAF值较高,上海、福建和海南、西藏和河南等省份27种疾病总PAF值较低。全人群中,黑龙江、四川、内蒙古、重庆和贵州等省份27种疾病总PAF值较高,西藏、上海、新疆、河南和广西等身份27种疾病总PAF值较低。3.吸烟所致疾病的死亡情况(1)全人群中,归因总死亡数从2010年的176.26万人升高到2018年的224.29万人。吸烟所致疾病死亡数和死亡率最多的疾病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和下呼吸道感染。男性人群中,归因死亡总数从2010年的153.72万人升高到2018年的197.81万人,吸烟所致疾病死亡数和死亡率最多的疾病是脑卒中,2018年死亡人数42.11万人,其次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食道癌。女性人群中,2018年的归因死亡总数是26.48万人,吸烟所致疾病死亡数和死亡率最多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2018年死亡人数是7.68万人,其次是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以及食道癌。(2)全人群吸烟归因总死亡率从2010年的233.86/10万升高到2018年的268.96/10万,而男性人群从2010年的405.17/10万升高到2018年的471.58/10万,女性人群从2010年的60.21/10万升高到2018年的63.89/10万,女性远低于男性。以上人群2010-2018年归因总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而标化归因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3)男性人群中标化归因总死亡率较高的省份是四川、青海、贵州、云南和湖南等省份。较低的省份是上海、北京、海南、浙江和吉林等省份。女性人群中标化归因总死亡率较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吉林等省份。较低的省份是上海、海南、福建、重庆和广西等省份。男女合计,标化归因总死亡率较高的省份是黑龙江、内蒙古、贵州、四川和湖南等省份。较低的省份是上海、北京、海南、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结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我国归因于吸烟的死亡占27种疾病总死亡的27%左右,男性41%左右,女性8%左右。吸烟给我国带来沉重的死亡负担,2018年达到224.29万人。男性吸烟归因死亡数远高于女性。由吸烟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COPD和肺癌。吸烟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造成极其沉重的疾病负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贵州、四川和湖南等省份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控烟措施。结合人群间的差异,亟需在不同人群中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夏章[4](2021)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目前有关小组活动长期效果评价的研究较为少见,小组活动长期效果尚不明确。对已有研究检索发现,多数研究报告了临床指标,对糖尿病预后不良事件报告较少,故本次研究将分两部分开展,通过系统综述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临床指标的长期影响,通过随访研究来评估自我管理对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以补充系统综述分析结果的不足。研究目的1.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控制、生存质量、心血管病事件、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死亡事件的长期影响。分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2.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的影响。分析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3.探讨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改进方法和干预重点。研究方法1.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28日发表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随机对照试验和群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与研究质量评价过程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开展。使用Cochrane Q检验和不一致指数检验评估异质性,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小或异质性大但异质性来源可识别,则选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作为效应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总体效应值,并进行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若纳入研究异质性大且来源无法识别,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参照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评估证据质量。使用Revman5.3、Microsoft Excel 2019 绘图,使用 Stata16.0、GRADE Profiler 3.6 分析数据。2.采用现场调查和信息系统匹配的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014年7月-11月参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试验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现场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信息,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确认患者存活情况,通过北京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患者死亡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组活动与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关系。以自我管理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使用SAS9.4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综述共纳入25项研究5 071名随访患者。2项研究为低风险,1 1项研究为风险不确定,12项研究为高风险。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39%(95%CI:-0.56,-0.21)]、舒张压[MD=-1.32 mmHg(95%CI:-2.44,-0.21)]、收缩压[MD=-1.92 mmHg(95%CI:-3.47,-0.37)]的长期效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研究开展后12个月降低效果最显着,其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舒张压和收缩压结果不够稳健。小组活动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体重的长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体质指数结果不够稳健且可能受发表偏倚影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心血管病事件、死亡事件无法进行Meta分析。除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体重证据质量等级为中外,其他指标证据质量等级为低或极低。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MD=-0.53%(95%CI:-0.79,-0.27)]、小组活动持续开展[MD=-0.87%(95%CI:-0.79,-0.27)]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家属/好友参与、小组患者数≤1 0人、患者年龄<60岁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可能有利因素。2.现场调查随访362人,随访率为72.40%,信息系统匹配483人,随访率为96.60%。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自我管理患者而言,自我效能得分≥80分是防止糖尿病肾病[OR=0.06(95%CI:0.01,0.5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OR=0.06(95%CI:0.01,0.55)]发生的保护因素;生活在城镇[OR=0.24(95%CI:0.07,0.89)]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相比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下,收入在 1000-3000 元[OR=0.28(95%CI:0.08,0.98)]是防止高血脂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OR=0.36(95%CI:0.14,0.88)]、≥3000 元[OR=0.15(95%CI:0.03,0.70)]、入组前自报发生某些合并症[OR=0.20(95%CI:0.07,0.52)]是防止其他合并症发生的保护因素。居住地为城镇[OR=0.16(95%CI:0.04,0.55)]是防止入组后死亡发生的保护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与自我效能得分、家庭人均月收入与入组前合并症自报情况、居住地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相加效应交互作用。研究结论1.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对血压降低可能有长期效果,对血脂、体重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死亡未见影响,对患者生存质量、自我管理依从性、就诊次数的长期影响尚无法定论。2.医生/护士/专家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是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有利因素,自我效能高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收入水平低、农村居民是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3.建议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由医生/护士/专家来组织开展,以患者自我效能提高为核心目标,同时建立小组活动持续开展机制,以期实现自我管理效果长期维持。4.建议把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居民作为今后糖尿病干预重点人群。

剌媛媛[5](2021)在《山西省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山西省1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吸烟、饮酒等行为生活方式,了解山西省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现状,结合死因监测资料以伤残调整寿命年为指标评估山西省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计算疾病的健康损失,包括早死导致的寿命损失和伤残导致的寿命损失两方面。死因资料来源于《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慢性病患病资料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11个地市15岁以上居民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15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4137份。使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24.0进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不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4种主要慢性病归因于吸烟和饮酒行为的疾病负担采用反事实分析法。结果:1.山西省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8.80%。其中城市位列前5的依次为:高血压(23.19%)、糖尿病(10.44%)、冠心病(4.75%)、脑卒中(2.77%)、骨质疏松(2.26%)。农村位列前5的依次为:高血压(28.90%)、糖尿病(9.84%)、类风湿性关节炎(6.60%)、冠心病(3.31%)、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2.84%)。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2.2019年山西省4种主要慢性病共导致了93.81万人年的伤残调整寿命损失,在其组成中,脑卒中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占比较大,为74.86%;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占比较大,分别为68.13%,54.00%。4种慢性病导致的每千人口伤残调整寿命年为26.26,由高到低依次为冠心病(49.28%)、脑卒中(37.62%)、糖尿病(9.25%)、高血压(3.85%)。从年龄来看,4种疾病的每千人口伤残调整寿命年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糖尿病和冠心病在45-59岁组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最高,脑卒中在60-69组最高,高血压在80岁以上组最高。从性别看,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每千人口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男性高于女性,糖尿病的每千人口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女性高于男性。3.山西省2019年吸烟造成4种慢性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共19.47万人年,早死所致寿命损失为11.01万人年(56.55%),伤残所致寿命损失为8.46万人年(43.45%)。冠心病归因于吸烟的疾病负担最重,其次为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饮酒造成3种慢性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共4.81万人年,早死所致寿命损失3.09万人年(64.24%),伤残所致寿命损失1.72万人年(35.76%)。脑卒中归因于饮酒的疾病负担最重,其次为冠心病、糖尿病。从性别看,吸烟和饮酒导致的疾病负担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看,吸烟和饮酒导致的疾病负担在30-60岁年龄组呈现整体上升趋势,60岁以上开始下降。结论:1.山西省慢性病患病形势依然严峻,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存在显着差异。2.山西省人群因4种主要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冠心病和脑卒中疾病的防控。同时要关注因行为危险因素导致的不同性别、年龄组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变化,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3.吸烟、饮酒行为造成的疾病负担严重,给男性造成的疾病负担高于女性。吸烟和饮酒行为造成的疾病负担以早死所致寿命损失为主,说明其对人群的早逝有很大影响,控制吸烟和饮酒有利于降低人群死亡水平,提高期望寿命。

周宇畅[6](2021)在《2005-2018年中国分省糖尿病患病和伤残寿命损失研究》文中指出自21世纪以来,糖尿病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患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糖尿病患者1.16亿,患病率为10.9%。疾病负担研究中的伤残所致生命损失年(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s),对了解和衡量不同疾病、伤害等对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的 YLD排位由1990年的第十一位升至2019年的第七位,数值由242.2万人年升至639.1万人年。然而,GBD采用的数据来源非常有限,这可能对中国人群的估算结果造成较大偏差;同时国内地区的抽样调查通常局限在省、市或区县范围内开展,为期几个月或1年左右,时空范围均较小,因此很难获得中国及分省糖尿病伤残寿命损失的时空变化趋势。本研究拟参考GBD的研究设计及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人群监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国内人群专题调查,测算2005~2018年中国及各省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伤残所致寿命损失,为国家和各省的糖尿病防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首先,收集2005~2018年糖尿病患病相关的监测数据和文献资料、社会经济学和人口学数据。患病数据来源于2004、2007、2010、2013、2015和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China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 Surveillance,CCDRFS)以及2005~2018年发表的57篇中国及分省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相关文献;由于以上资料存在部分年份、省份患病数据缺失问题,因此本研究收集城镇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受教育年限及每万人医院卫生院病床数等社会经济学和卫生资源数据通过协变量建模的方法对缺失部分患病率进行填补。采用的人口学数据包括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04~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人口数据。其次,测算2005-2018年全国及各省不同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结合上述患病、人口学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学数据,采用基于贝叶斯meta回归方法的DisMod-MR模型测算2005-2018年中国及各省份、性别和年龄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最后,估计2005-2018年中国各省不同人群糖尿病的伤残损失寿命年。后遗症比例来源于全国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调查及参考专家的建议,伤残权重(disability weights,DW)来源于中国人群健康状态认知度调查。结合糖尿病患病率及各种后遗症所占比例,估计2005-2018年中国及各省不同人群糖尿病所致的YLD。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作为标准人口计算2005-2018年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患病率及伤残寿命损失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度量。结果:1.2004、2007、2010、2013、2015 及 2018 年 CCDRFS 分别调查采集有效样本量为 32 987、50 717、98 658、176 534、179 514 和 184 509 人,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糖尿病患病率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具备全国和(或)分省代表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发表文献共57篇,其中全国代表性文献11篇。2.2005~2018年中国及分省糖尿病患病流行情况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最低,分别为6.82%和7.32%;2018年最高,分别已达到12.65%和11.56%。且男性糖尿病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始终高于女性,2018年,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3.65%和11.61%,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2.51和10.57%。在年龄方面,75岁以上老年群体患病率一直较高,其中80~84岁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患病率从2005年的22.45%升至2018年的35.36%;15岁以下未成年群体患病率始终较低,0~4岁组患病率最低,2018年仅为0.06%。在地区分布方面,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和新疆等地较高,2018年,北京、天津、辽宁和新疆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4.77%、24.12%、17.9%和14.34%;西藏和广西等西部地区一直较低;2018年西藏和广西的患病率分别为2.54%和6.17%。3.2005~2018年中国糖尿病所致YLD、YLD率和标化YLD率持续增加,YLD从2005年的840.1万人年增加至2018年的1674.1万人年,YLD率由64.98人年/万人升至120.52人年/万人,标化YLD率由69.70人年/万人升至110.16人年/万人;YLD率和标化 YLD率的 APC(95%CI)分别为 5.05%(4.72%-5.38%)和 3.71%(3.48%-3.94%)。在性别方面,男性糖尿病所致YLD、YLD率及标化YLD率始终高于女性,但上升速度相近;2018年,男性和女性糖尿病YLD率分别升至130.06人年/万人和 110.57 人年/万人,APC(95%CI)分别为 5.03%(4.69%-5.36%)和 5.08%(4.76%-5.41%);标化YLD率分别升至119.15人年/万人和100.71人年/万人,APC(95%CI)分别为 3.72%(3.49%-3.94%)和 3.71%(3.48%-3.93%)。在年龄方面,除10~14岁组糖尿病所致YLD有轻微下降以外,其余各年龄组YLD均增加。2005年和2018年分别是50~54岁组和45~49岁组糖尿病所致YLD最高,0~4岁组均最低。各年龄组YLD率均增加,80~84岁组最高,YLD率由2005年的213.88人年/万人升至2018年的336.82人年/万人;0~4岁组最低,2018年YLD率为0.53人年/万人。另外,各年龄组YLD率上升趋势差异较小,35~39岁组升高最快,YLD率从2005年的67.90人年/万人升至2018年的108.59人年/万人,其实为40~44岁组,YLD率从86.62人年/万人升至138.30人年/万人,APC(95%CI)分别为 3.81%(3.58%-4.04%)和 3.80%(3.57%-4.03%)。在地区分布方面,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上升趋势相对较快。河南、江苏和山东等地YLD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西藏、青海和宁夏位居末位。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东北三省和新疆糖尿病YLD率和标化YLD率均较高,2018年北京、辽宁和新疆的YLD率分别为235.95人年/万人、170.51人年/万人和136.64人年/万人。西藏、广西等西部地区较低,2018年西藏和广西的YLD率分别为24.21人年/万人和58.80人年/万人。另外,贵州和重庆YLD率和标化YLD率的上升速度位居全国前列,YLD率分别从2005年的28.27人年/万人和65.95人年/万人升至2018年61.82人年/万人和141.62人年/万人,APC(95%CI)分别为 6.75(6.26%-7.23%)和 6.39%(5.95%-6.82%);上海、北京 YLD 率和标化YLD率的增加趋势相对较为平缓,YLD率的APC(95%CI)分别为1.11%(0.63%-1.59%)和 2.41%(2.05%-2.77%)。结论:2018年全国糖尿病患病率达12.65%,伤残寿命损失严重。2005~2018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及YLD率逐年持续增加,男性高于女性,75岁以上老年群体较高;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较高;其次为新疆和东北三省等,西藏、广西等西部地区较轻;重庆和贵州地区YLD率增加较快。本研究提示应加强对男性群体及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糖尿病防控工作,减少糖尿病所致的健康负担。

申静蓉[7](2021)在《云南省白族居民烟草暴露的流行现状及吸烟相关脑卒中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分析云南省白族居民烟草暴露和脑卒中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测算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来估算云南省白族居民归因于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脑卒中的危害程度,进一步分析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与吸烟/被动吸烟的关系,并探讨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为减少烟草暴露的危害、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减轻脑卒中患病家庭的经济负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 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的现场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4—5月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抽取2700名≥35岁白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相关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情况、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家族史、因脑卒中支出的医疗费用情况等,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被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脑卒中直接经济负担的测算采用直接法,间接经济负担测算采用人力资本法。采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发生率评价脑卒中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不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有趋势性的资料采用趋势性χ2检验,采用t检验进行不同性别间脑卒中经济负担的差异比较及其他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及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双侧检验α=0.05。[结 果]本次调查共发出2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01份,有效回收率为92.63%。云南省2501名≥35岁白族居民中,现在吸烟率为30.5%,吸烟类型以吸过滤嘴香烟为主(占84.5%),初次吸烟年龄和规律吸烟年龄都以≥18岁人群为主(65.6%和78.1%);52%的现在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68.4%的现在吸烟者从未尝试过戒烟,有88.1%的吸烟人群每日吸烟量≥10支;被动吸烟率为21.1%,脑卒中患病率为6.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卒中家族史、年龄越大、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性较高,有脑卒中家族史的白族居民患脑卒中的风险为无脑卒中家族史的白族居民的 2.071 倍(OR=2.071,95%CI=1.083~5.081);年龄越大的白族居民患脑卒中的风险越高(OR=1.063,95%CI=1.046~1.081),现在吸烟的白族居民患脑卒中的风险为非现在吸烟白族居民的3.596倍(OR=3.596,95%CI=2.468~5.238),被动吸烟的白族居民患脑卒中的风险为非被动吸烟白族居民的3.361倍(OR=3.361,95%CI=2.266~4.983)。在消除吸烟和被动吸烟后,可使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下降44.19%和33.25%。性别比较发现,男性脑卒中归因于吸烟的比例显着高于女性,而女性脑卒中归因于被动吸烟的比例高于男性。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者的人均直接和间接负担分别为8720.33元和152.28元。其中男性患者的人均直接经济负担高于女性(t=2.288,P=0.02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困户白族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风险分别为非贫困白族居民的 1.676倍(OR=1.676,95%CI=1.079~2.602)和 3.278 倍(OR=3.278,95%CI=2.311~4.648),患脑卒中白族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风险分别为未患脑卒中白族居民的 4.511 倍(OR=4.511,95%CI=3.005~6.770)和 1.851 倍(OR=1.851,95%CI=1.131~3.029);年人均收入>5700元白族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风险分别为年人均收入≤5700元白族居民的0.430倍(OR=0.430,95%CI=0.314~0.588)和 0.035倍(OR=0.035,95%CI=0.020~0.06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偿前,云南省155户白族居民脑卒中患者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和因病致贫的发生率分别为25.16%和18.71%,补偿后分别为21.94%和9.67%,分别下降了 12.80%和48.32%。[结 论]云南省白族居民现在吸烟率较高,被动吸烟率较低,吸烟和被动吸烟均可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且消除了吸烟和被动吸烟后可显着降低脑卒中患病风险,应加强当地居民烟草暴露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少吸烟行为和被动吸烟危害,从而进一步降低脑卒中患病率;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较大,现行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当地农村居民的医疗经济负担,特别是改善了因病致贫的情况,应继续加强对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的医疗与经济支持。

赖佳伟[8](2021)在《新余市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14~2018年江西省渝水区人群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预测渝水区2019~2021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同时探索心血管疾病死亡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找到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热点区域及异常区域。从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为渝水区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和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获取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2014~2018年居民全部死亡案例,并通过漏报调查等质量控制手段最终得到死亡资料;历年的人口结构金字塔从新余市统计年鉴上获得。死因分类划分标准参照第十版国际疾病编码(ICD-10)进行。主要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等指标评价疾病负担;使用蒋庆琅法编制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采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Eviews8.0,通过序列的平稳化、模型的识别、模型参数估计和适应性检验得到合适的ARIMA季节乘积模型,对未来三年该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月度死亡例数进行预测。在GIS分析中,首先,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分析该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流行趋势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然后采用局部空间Getis-Ord Gi*热点分析进一步分析不同乡镇/街道之间CVD死亡率的关系,最后使用局部空间自相关(Anselin Local Moran’s I)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去进一步挖掘某些隐藏在低值中的高点和隐藏在高值区域中的低点地区。结果:2014年~2018年渝水区居民合计死亡人数为23504人,粗死亡率为5.19~5.42‰之间,标化死亡率为5.34‰。全人群前三位死因顺位为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男性和女性死因顺位同样如此。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从2014年(5.74‰)到2018年(4.87‰)下降了0.87‰,降幅为15.16%,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居民期望寿命整体均呈现出上升水平,全人群期望寿命为78.82岁(男性76.57岁,女性81.41岁)。5年间,全人群人均期望寿命从2014年77.96岁到2018年79.85岁,提高了1.89岁,男性提升1.70岁,女性增加2.18岁。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34‰(男性2.38‰,女性2.29‰),5年间全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2.21~2.45‰之间波动。心血管疾病造成的PYLL居于所有死因第三位,合计17736.5人年(男性17736.5人年,女性7444.0人年);给全人群造成的PYLLR为6.00%(男性8.00%,女性3.76)。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20.70/10万(男性为123.32/10万,女性为117.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2.96/10万(男性为157.10/10万,女性为106.35/10万)。5年间,渝水区居民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在113.81~127.60/10万之间波动,未见明显趋势,标化死亡率整体下降,由2014年的135.51/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11.62/10万,2018年有所回升为116.58/10万。心脏病死亡率为102.46/10万(男性为103.32/10万,女性为101.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4.83/10万(男性为133.56/10万,女性为91.33/10万)。5年间,渝水区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在84.70~115.66/10万之间波动,未见明显趋势,标化死亡率整体略有下降。使用渝水区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每月死亡时间序列数据,成功建立了ARIMA乘积季节模型,最终模型为ARIMA(1,1,1)(1,1,1)12,平均绝对误差(MEA=12.0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6.85%),模型回代拟合效果良好。模型预测偏差率(BP=0.33%),方差率(VP=7.68%),协变率(CP=92.00%),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预测结果显示渝水区的心血管疾病仍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渝水区心血管疾病死亡地图显示,渝水区各街道/乡镇的死亡率相差较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Global Moran’s I结果显示,有部分年份心血管疾病死亡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即空间的区域存在聚集趋势;另有部分年份未发现空间自相关关系,属于随机空间分布模式。Getis-Ord Gi*热点分析,发现这5年间的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渝水区中部,如新钢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珠珊镇;热点区主要是西北部的欧里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Anselin Local Moran’s I聚类和异常值分析5年间,总体上来看,发现了一个L-L低低聚集区,为珠珊镇。结论:(1)渝水区2014~2018年居民粗死亡率粗死亡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人均期望寿命有所提升。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是前三位死因。降低死亡提升当地居民寿命,宜以老年人与婴幼儿为重点人群,同时需加强以心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2)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各死因之首,负担较大,寿命损失7.20年,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健康负担。呈现出男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女性的分布特征。加强以男性为主的心血管疾病防控,对于维护当地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该地居民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寿命损失较高。在未来脑血管疾病防控中,当地宜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防控策略,加强健康监测、高危险人群筛选等管理措施,积极开展临床治疗防止并发症与后遗症,加强晚期病人康复等防控措施。(4)近年该地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略有上升趋势,寿命损失较高;这提示心血管引发的心脏病是当地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遏制其上升趋势是当前工作的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加强预防、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综合防治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从而降低心脏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5)构建的ARIMA(1,1,1)(1,1,1)12乘积季节模型检验参数优良,可以对渝水区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作出较准确的预测。(6)空间分析发现:渝水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某些时段上存在聚集趋势;发现的热点与冷点区域对当地心血管疾病防控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便于卫生管理部门合理安排卫生人力、物力与财力,统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防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罗蝶[9](2021)在《新余市渝水区成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相关疾病关系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新余市渝水区18岁以上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掌握新余市渝水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患病率流行病学现状、影响因素,摸清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关联;为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高血压等肥胖相关疾病个性化干预提供支撑;为当地制定超重肥胖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了新余市渝水区18岁及以上的社区常驻居民3039例进行调查及部分生理指标测量。居民调查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行为方式、饮食情况,测量的主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调查由经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完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的关联。资料组间的比较还使用了χ2检验、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结果:(1)新余市渝水区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超重流行特征。粗超重率为25.47%(95%CI:23.92~27.02),标化超重率为24.88%。城区居民超重率22.24%,低于农村的28.31%(χ2=14.679,P<0.001);女性超重率(23.81%)低于男性(27.42%)(χ2=5.163,P<0.05);45岁~59岁年龄组超重率最高为30.73%,18岁~44岁年龄组超重率最低为21.85%(χ2=19.08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的超重风险低于男性(OR=0.184,95%CI:0.690~0.960),农村超重风险是城区居民的1.332倍(OR=1.332,95%CI:1.125~1.577)。与18~44岁年龄组相比,45~59岁年龄组的人更容易超重(OR=1.622,95%CI:1.243~2.116)。摄入蔬菜量越大,超重风险越低(OR=0.687,95%CI:0.495~0.953;OR=0.641,95%CI:0.458~0.898)。(2)新余市渝水区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肥胖流行特征。肥胖率为5.40%(95%CI:4.59~6.20),标化肥胖率为4.66%。城区居民肥胖率为4.57%,低于农村的6.12%(χ2=3.353,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3000元的人群肥胖风险低于月收入<3000元(OR=0.549,95%CI:0.336~0.897)。与摄入蔬菜不足的人群相比,摄入蔬菜适量的人群更容易肥胖(OR=2.151,95%CI:0.928~4.985)。(3)新余市渝水区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中心性肥胖率为25.27%(95%CI:23.73~26.82),标化中心性肥胖率为18.84%。中心性肥胖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25.08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59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患中心性肥胖的危险分别是18-45岁年龄组的1.617倍(95%CI:1.191~2.195)和1.794倍(95%CI:1.340~2.402),与已婚/同居人群相比,离婚/分居/丧偶人群更容易患中心性肥胖(OR=1.597,95%CI:1.267~2.013)。月收入≥3000元的人群中心性肥胖风险低于月收入<3000元(OR=0.612,95%CI:0.481~0.799)。与每天食油量≤25g的人群相比,每天食油量>25g的人群更容易中心性肥胖(OR=1.587,95%CI:1.304~1.932)。与摄入蔬菜不足的人群相比,摄入蔬菜适量和充足的人群更不容易中心性肥胖(OR=0.594,95%CI:0.425~0.829;OR=0.521,95%CI:0.371~0.732)。(4)新余市渝水区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肥胖与相关慢性病的关系。高血压和糖尿病总患病率分别为37.94%和6.80%。超重人群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组的1.692倍和1.420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组人群的2.563倍和1.442倍;中心性肥胖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是非中心性肥胖组的1.444倍和1.381倍。结论:新余市渝水区18岁以上人群的超重流行现状不是很严重,呈现农村高于城区居民,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且超重率随年龄升高呈现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肥胖率患病率呈现农村高于城区居民的特点。渝水区居民腹型肥胖的流行现状并不严重,患病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城区居民低于农村的特点,且随着年龄升高,中心性肥胖率随之增加。无论是中心性肥胖还是全身性肥胖均与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度相关,相较于体重正常人群,肥胖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更高;相较于腰围正常人群,中心性肥胖患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更高。相关部门应制定应建立有利于群众选择低脂、低能量的健康食品生产和销售政策,提倡健康低脂饮食。社区防控工作应将肥胖纳入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一部分,多角度完善肥胖的防控策略,重点关注中老年中心性肥胖人群,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

谭思悦[10](2021)在《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内蒙古地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内蒙古地区可能存在结核病与糖尿病重叠的区域,分析不同水平的结核病暴露情况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为糖尿病的区域化管理和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内蒙古地区项目,从个体角度及不同特征人群角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关系及差异性,并探索不同水平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采用空间相关分析及空间扫描统计分析内蒙古地区糖尿病及结核暴露情况的聚集地区,探索是否具有重叠区域。结果: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为8.5%,标准化患病率为6.4%,结核病暴露情况为每10万人口中有54.4人患有结核病,其中地区、居住地、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腰围以及结核病暴露情况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呈正相关性(rs=0.1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东部地区(OR=1.038)、年龄为34-44岁的人群(OR=1.106)、静息时间≤2h(OR=1.048)的受访者在结核病暴露环境中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患病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区域性结核病流行和糖尿病的患病在部分地区存在地理重叠:西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周围区域,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红旗街道及免渡河镇周围区域存在高结核病暴露和高糖尿病患病人群共存的聚集现象,而在东部地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奴耳镇以及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乡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和结核病暴露情况均处于较低水平;糖尿病患病风险随每10万人口结核病暴露人数的三分位数由低到高(T1~T3)呈上升趋势(Ptrend=0.004)。结论: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流行情况居全国中等水平,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相关,部分地区糖尿病患病与结核病暴露存在地理一致性,表明每个地区可能需要实施更合适其独特流行病学背景的控制策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公共卫生政策和行动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和结核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整,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预防疾病的双重流行。

二、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论文提纲范文)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 CC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1.1 高血压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2 冠心病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1.3 脑卒中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2.1 流行特征
        1.2.2 疾病负担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3.1 COPD
        1.3.2 哮喘
        (1)定义:
        (2)流行特征:
        (3)疾病负担:
    1.4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疾病负担
        1.4.1 流行特征
        1.4.2 疾病负担
2 主要慢性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2.1 心脑血管疾病
        2.1.1 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1.2 感染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
    2.2 糖尿病
    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4 恶性肿瘤
        2.4.1 恶性肿瘤患者更易患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2.4.2 感染易导致恶性肿瘤加重
    2.5 流感造成的疾病负担
        2.5.1 流感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5.2 流感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2.6 肺炎造成的疾病负担
        2.6.1 肺炎在全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2.6.2 肺炎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疾病负担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糖尿病: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恶性肿瘤:
3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有效性
    3.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简介
        3.1.1 流感疫苗
        3.1.2 肺炎球菌疫苗
        (1)PPV:
        (2)PCV:
    3.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的应用效果
        3.2.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2.3 糖尿病患者
        3.2.4 恶性肿瘤患者
    3.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的应用效果
        3.3.1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3.3 糖尿病患者
        3.3.4 恶性肿瘤患者
    3.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4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1 一般人群流感疫苗和PPV23接种的安全性
    4.2 流感疫苗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2.1 心脑血管疾病
        4.2.2 糖尿病
        4.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2.4 恶性肿瘤
    4.3 PPV23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3.1 心脑血管疾病
        4.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3.3 糖尿病
        4.3.4 恶性肿瘤
    4.4 流感疫苗和PPV23联合接种在主要慢性病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
        4.4.1 心脑血管疾病
        4.4.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4.4.3 糖尿病
        4.4.4 恶性肿瘤
5 WHO和其他国家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1 流感疫苗接种推荐
        5.1.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1.2 糖尿病患者
        5.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1.4 恶性肿瘤患者
    5.2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荐
        5.2.1 心血管疾病患者
        5.2.2 糖尿病患者
        5.2.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5.2.4 恶性肿瘤患者
6 中国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建议
    6.1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程序
        6.1.1 流感疫苗
        6.1.2 肺炎球菌疫苗
    6.2 慢性病人群接种建议
7 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APP需求分析及应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课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说明
1 前言
    1.1 慢性病疾病负担
    1.2 国内外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1.2.1 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1.2.2 国外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1.3 移动健康技术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3.1 体征监测
        1.3.2 风险评估
        1.3.3 用药管理
        1.3.4 危险因素干预
        1.3.5 健康知识传播
        1.3.6 定位和预警
    1.4 健康管理APP研究现状
        1.4.1 健康管理APP功能和使用情况
        1.4.2 健康管理APP需求分析现状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现场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4.1 研究理论基础
        3.4.2 调查方法
    3.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6 指标定义
    3.7 质量控制
        3.7.1 问卷设计
        3.7.2 现场调查
    3.8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基本情况
        4.1.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4.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4.2 健康管理APP使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4.2.1 患者端
        4.2.2 医护端
    4.3 研究对象对APP的认知、态度、功能需求
        4.3.1 患者端
        4.3.2 医护端
    4.4 专题小组访谈结果
        4.4.1 当前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问题
        4.4.2 研究对象对APP的功能需求
        4.4.3 APP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4.5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APP应用模式
5 讨论
    5.1 本研究的特点
        5.1.1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5.1.2 基于用户群体的需求分析
        5.1.3 基于需求分析构建APP应用模式
    5.2 研究对象健康管理APP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5.2.1 患者端
        5.2.2 医护端
    5.3 研究对象对APP的认知、态度、功能需求分析
    5.4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APP应用模式分析
    5.5 创新性与局限性
        5.5.1 创新性
        5.5.2 局限性
6 结论
7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APP需求调查问卷
    社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APP需求调查表
    访谈提纲
综述 移动健康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2010-2018年中国居民吸烟归因死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研究背景
    1.1 全球及我国烟草流行情况
    1.2 吸烟造成的健康危害
        1.2.1 吸烟相关疾病
        1.2.2 吸烟所致的死亡
    1.3 吸烟归因疾病负担研究方法进展
        1.3.1 PAF及相关定义
        1.3.2 人群吸烟归因分值
    1.4 开展吸烟归因死亡研究的必要性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数据来源
    3.1 中国人群吸烟暴露水平数据
    3.2 死亡及人口数据
    3.3 吸烟暴露水平与相关疾病RR值
4. 研究方法
    4.1 相关定义
    4.2 吸烟相关疾病种类
    4.3 人群吸烟暴露水平估计
        4.3.1 吸烟相关率
        4.3.2 吸烟相关量
    4.4 人群死因别死亡水平计算
        4.4.1 死亡水平估计
        4.4.2 计算不同死因死亡情况
    4.5 吸烟归因死亡分值PAF计算
        4.5.1 分性别、年龄组PAF点估计值的估算
        4.5.2 全年龄组不同死因PAF计算
        4.5.3 不同年龄组27种疾病总PAF值
        4.5.4 全年龄组27种疾病总PAF估算
    4.6 吸烟归因死亡计算
    4.7 统计学方法和软件
    4.8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5.1 2010-2018年中国3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相关率
        5.1.1 不同性别人群吸烟相关率变化情况
        5.1.2 不同年龄组吸烟率变化情况
    5.2 吸烟归因死亡分值(PAF)
        5.2.1 各年龄组不同疾病的吸烟归因死亡分值
        5.2.2 全年龄组不同死因
        5.2.3 不同年龄组27种疾病总PAF值
        5.2.4 全年龄组27种疾病总PAF值
        5.2.5 不同省份27种疾病总PAF值
    5.3 吸烟归因死亡
        5.3.1 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情况
        5.3.2 吸烟导致的不同疾病的归因死亡率
        5.3.3 不同性别人群吸烟归因死亡率和标化归因死亡率
        5.3.4 不同省份吸烟相关疾病总标化归因死亡率
6. 讨论
    6.1 吸烟暴露水平
    6.2 吸烟归因死亡分值PAF和吸烟归因死亡
        6.2.1 吸烟归因死亡分值PAF的意义
        6.2.2 PAF值和归因死亡情况
        6.2.3 不同省份27种疾病总PAF和标化死亡率
    6.3 中国烟草控制面临的挑战及相关建议
    6.4 创新性与局限性
        6.4.1 创新性
        6.4.2 局限性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成果
附表

(4)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随访效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设计与相关定义
        4.2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4.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4.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4.5 文献质量评价
        4.6 统计分析
        4.7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文献检索结果
        5.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5.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
        5.4 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5.5 证据质量评价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关系
        6.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脂关系
        6.4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血压关系
        6.5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体重控制关系
        6.6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生存质量关系
        6.7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和死亡事件关系
        6.8 国内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差异比较
        6.9 本研究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7 小结
第二部分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5年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随访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材料与方法
        4.1 研究现场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5 质量控制
        4.6 技术路线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5.3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
        5.4 自我管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及死亡影响因素
    6 讨论
        6.1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2 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3 自我效能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
        6.4 低收入、农村居住地与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关系
        6.5 农村居住地与社区患者死亡关系
        6.6 随访研究结果与系统综述研究结果关系
        6.7 本研究的局限性
    7 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5)山西省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2 山西省慢性病患病情况
    2.3 山西省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分析
    2.4 山西省行为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分析
3 讨论
    3.1 山西省主要慢性病患病形势严峻
    3.2 山西省主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较大
    3.3 行为危险因素归因疾病负担严重
4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病疾病负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慢性病健康教育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6)2005-2018年中国分省糖尿病患病和伤残寿命损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数据
        1.1.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
        1.2.文献资料收集
        1.3.人口学数据
        1.4.社会经济学数据
        1.5.后遗症比例数据
        1.6.伤残权重数据
    2.分析方法
        2.1.糖尿病患病率的计算
        2.2.糖尿病伤残损失生命年及相关指标计算
        2.3.年度变化百分比计算
        2.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中国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人口学情况
    2.纳入文献情况
    3.糖尿病患病率情况及趋势变化
        3.1.不同性别糖尿病患病率变化情况
        3.2.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病变化情况
        3.3.不同地区糖尿病患病变化情况
    4.糖尿病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变化情况
        4.1.不同性别糖尿病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变化情况
        4.2.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变化情况
        4.3.不同地区糖尿病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变化情况
讨论
    1.总体情况
    2.糖尿病患病及伤残所致负担情况及趋势变化
        2.1.性别差异
        2.2.年龄差异
        2.3.地区差异
结论
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云南省白族居民烟草暴露的流行现状及吸烟相关脑卒中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2.1 总目标
    2.2 具体目标
3 资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的统计分析
    3.4 伦理学问题
4 结果
    4.1 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4.2 云南省白族居民烟草暴露(吸烟和被动吸烟)流行情况
    4.3 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
    4.4 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归因于烟草暴露(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归因危险度分析
    4.5 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5 讨论
    5.1 云南省白族居民烟草暴露(吸烟和被动吸烟)流行情况
    5.2 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病情况
    5.3 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归因于烟草暴露(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归因危险度分析
    5.4 云南省白族居民脑卒中患病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7 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省白族居民35岁及以上烟草暴露及吸烟相关脑卒中调查表
综述 少数民族烟草暴露的流行现状及吸烟相关脑卒中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新余市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疾病负担
        1.2.1 国外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疾病负担
        1.2.2 国内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及疾病负担
    1.3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预测模型的研究
    1.4 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布的研究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死亡资料
        2.1.2 人口资料
        2.1.3 研究资料的审核及质量控制
    2.2 研究方法
        2.2.1 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性分析
        2.2.2 心血管疾病的的ICD编码及其分类
        2.2.3 心血管疾病死亡预测模型建立
        2.2.4 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析
        2.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渝水区居民全死因水平
        3.1.1 渝水区2014~2018年全人群死亡概况
        3.1.2 渝水区居民主要死因构成及其顺位
        3.1.3 渝水区居民不同年龄组居民死亡情况
        3.1.4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期望寿命变化情况
        3.1.5 渝水区全人群前5位死因减寿分析
    3.2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2.1 不同性别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2.2 不同年龄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2.3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因别死亡情况
        3.2.4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3.3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3.3.1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脑血管疾病死亡性别特征
        3.3.2 渝水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年龄特征
        3.3.3 渝水区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3.4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脏病死亡情况
        3.4.1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不同性别心脏病死亡特征
        3.4.2 渝水区居民不同年龄心脏病死亡特征
        3.4.3 渝水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3.5 渝水区2014~2018年居民去心血管疾病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3.6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模型的构建及预测
        3.6.1 原始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3.6.2 时间序列的平稳化处理
        3.6.3 模型的识别及建立
        3.6.4 备选模型参数估计和择优
        3.6.5 最优模型的显着性假设检验
        3.6.6 季节乘积ARIMA模型的预测应用
    3.7 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布
        3.7.1 渝水区2014~2018年各乡镇/街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情况
        3.7.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
        3.7.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区域
        3.7.4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聚集类型和异常值
第4章 讨论
    4.1 渝水区居民全死因水平分析
    4.2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4.3 ARIMA季节乘积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4.4 渝水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空间分析
第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5.3 本次研究的不足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综述 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新余市渝水区成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相关疾病关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
        1.2.2 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
        1.2.3 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1.2.4 超重、肥胖的社会、经济和疾病负担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抽样方法
        2.3.1 样本量的估计
        2.3.2 抽样方法
    2.4 现场调查方法
        2.4.1 体格检查
        2.4.2 问卷调查
    2.5 指标定义
    2.6 质量控制
        2.6.1 调查前质量控制
        2.6.2 调查时质量控制
        2.6.3 调查后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1 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3.3.2 民族构成情况
        3.3.3 城乡分布情况
        3.3.4 文化程度构成情况
        3.3.5 婚姻状况构成情况
        3.3.6 职业构成情况
        3.3.7 经济收入构成情况
    3.2 研究对象吸烟与饮酒行为现状
    3.3 研究对象饮食行为现状
    3.4 研究对象运动行为与睡眠行为现状
    3.5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超重流行现状
        3.5.1 超重的城乡分布
        3.5.2 不同人群超重的分布
        3.5.3 研究对象吸烟行为、饮酒行为与超重
        3.5.4 研究对象饮食行为与超重
        3.5.5 研究对象运动行为与超重
        3.5.6 研究对象睡眠行为与超重
        3.5.7 影响18岁以上人群超重的多因素分析
    3.6 不同特征研究人群肥胖流行现状
        3.6.1 肥胖的城乡分布
        3.6.2 不同人群的肥胖分布
        3.6.3 研究对象吸烟行为、饮酒行为与肥胖
        3.6.4 研究对象饮食行为与肥胖
        3.6.5 研究对象运动行为与肥胖
        3.6.6 研究对象睡眠行为与肥胖
        3.6.7 影响18岁以上人群患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3.7 不同特征研究人群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
        3.7.1 中心性肥胖的城乡分布
        3.7.2 不同人群的中心性肥胖分布
        3.7.3 研究对象运动行为与中心性肥胖
        3.7.4 研究对象吸烟行为、饮酒行为与中心性肥胖
        3.7.5 研究对象饮食行为与中心性肥胖
        3.7.6 研究对象睡眠行为与中心性肥胖
        3.7.7 影响18岁以上人群中心性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3.8 肥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3.8.1 不同BMI、WC水平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3.8.2 不同BMI、WC水平相关疾病的危险性
第4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4.2 研究对象超重患病流行现状分析
        4.2.1 超重患病流行现状分析
        4.2.2 超重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4.3 研究对象肥胖患病流行现状分析
        4.3.1 肥胖患病流行现状分析
        4.3.2 肥胖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对象中心性肥胖现状分析
        4.4.1 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分析
        4.4.2 中心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4.5 肥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4.6 建议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次研究的特色
    5.3 本次研究的不足
    5.4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的测量及定义
    2.3 统计分析
    2.4 空间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描述
    3.2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率的相关性
    3.4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患病的相对风险
    3.5 空间统计分析
    3.6 结核病暴露情况与糖尿病的关系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患病率与结核病发病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个人问卷

四、我国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论文参考文献)

  • [1]主要慢性病人群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J].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 Branch,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6)
  • [2]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APP需求分析及应用模式研究[D]. 娄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3]2010-2018年中国居民吸烟归因死亡分析[D]. 任新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长期效果研究[D]. 夏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5]山西省主要慢性病疾病负担研究[D]. 剌媛媛. 山西医科大学, 2021
  • [6]2005-2018年中国分省糖尿病患病和伤残寿命损失研究[D]. 周宇畅. 山东大学, 2021(12)
  • [7]云南省白族居民烟草暴露的流行现状及吸烟相关脑卒中对家庭经济的影响研究[D]. 申静蓉.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8]新余市渝水区居民2014~2018年心血管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D]. 赖佳伟. 南昌大学, 2021(01)
  • [9]新余市渝水区成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相关疾病关系的调查研究[D]. 罗蝶. 南昌大学, 2021(01)
  • [10]内蒙古地区糖尿病患病的地理分布及与结核病暴露情况的关系研究[D]. 谭思悦.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我国主要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