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称限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第一人称视角,蒙太奇,女巫布莱尔
人称限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璨[1](2019)在《浅谈第一人称视角电影创作的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人称视角电影,通常指使用DV或手摇式摄像机模拟DV效果拍摄的影片,以这种独特视角拍摄的影片具有极高的仿真性,带给观众较强沉浸感,因此受到特定受众群体的追捧。最广为人知的第一人称视角电影就是好莱坞恐怖片《女巫布莱尔》,这部仅花费了3.5万美元拍摄成本、100万美元制作与发行成本的伪纪录片,在1999年上映后,在全球范围内斩获了一亿四千万美元票房。《女巫布莱尔》独特的拍摄手法为电影镜(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金理[2](2018)在《失败青年故事的限制与可能——以《可悲的第一人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小驴的小说《可悲的第一人称》讲述了"北漂"青年小娄一败再败的故事,然而持续的失败感乃至"路之尽头"的绝望体验,都被都市生活与资本世界所允诺的无限可能"顺利"地吸纳、化解,于是失败青年"屡仆屡起"。对于自身的真实处境没有觉悟——这才是青年人一败再败、无法突破失败循环的根源所在。不过,尽管无法扭转小娄命运的已然走向,然而作为文学读者,我们却不妨重新想象潜藏在小说情节脉络中隐而未发的可能性。通过文本细读,本文一方面剖析当下失败青年群体受制于现实秩序的深刻性与现实秩序统驭青年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试图在失败者的自觉背后,摸索一代人在历史中确立主体位置的艰难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8年05期)
张寒冰[3](2018)在《论现代汉语虚指性人称代词与情态的同现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我"、"你"、"他"除了实指性的表达发话人、受话人及被谈论的既不是发话人也不是受话人的第叁方外,还具有虚指性用法。文章的研究表明,虚指性人称代词必须出现在情态环境中,二者具有显着的同现限制。(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国家玮[4](2015)在《作为反讽的“再描述”与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孤独者》重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者》作为鲁迅知识分子小说最有力的代表作,在蕴含知识人对启蒙理性从坚守到犹疑以致幻灭这一思想历程的同时,融入了一种积极的反讽性的生命态度。与鲁迅其他知识分子小说相比,《孤独者》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既没有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匆匆逃离,也没有从那些在启蒙事业挫败后自暴自弃的主人公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而是在不断对魏连殳悲剧人生的"再描述"中,瓦解了包括启蒙理性在内的终极话语对人生格局的束缚,并在对本质主义的终极话语的反讽态度中,重新确立起一种彻悟后对行动力量的信念。(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5年01期)
奚晨[5](2014)在《日语和汉语中关于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现象产生的不同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的感情形容词存在人称限制的现象,不仅源于日语本身的特点,也有来自整个日本社会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汉语中的感情形容词人称限制现象,虽没有日语那样显着的特征,但依然屡见不鲜,这也源于"感情"这一概念的定位,无论是哪种语言,感情的表达都是一种私人的即时的状态,很难被他人侵入。(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22期)
王斐[6](2013)在《人称代词“人家”的感情色彩以及语用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家"是用法非常灵活的人称代词,可以代替第一、二、叁人称和旁指代词,但是与其他人称代词不同的是,用"人家"指代的时候往往会带有说话者的某些感情色彩。本文拟对"人家"作旁指代词、第叁人称和第一人称代词时带有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感情色彩之间的联系,并说明"人家"的语用限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3年12期)
石袭霞[7](2012)在《日语感情形容词的人称使用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民族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民族,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很重视研究日语的感情表现,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日语感情表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情动词和感情形容词这两个方面。本文以感情形容词为中心,重点研究感情形容词的人称使用限制,分析研究人称使用限制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人称使用限制的方法。感情形容词有叁大特征,其一是能否在形容词后接续接尾词“がる”。第二个特征是日语感情形容词在使用时有人称使用的限制,即日语的感情形容词只能用在第一人称作主语时的句子中。第叁个特征就是既然有感情感觉存在,那么肯定有一个引起感情感觉的对象存在。西尾寅弥认为大多数感情形容词的对象语应该用ガ格来提示。感情形容词存在人称使用限制,是日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从感情形容词的主观性、说话人的客观立场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这叁个方面来分析人称使用限制存在的原因。在弄清楚了人称使用限制存在的原因后,我们可以通过疑问句,词性的转换以及一些特定的句型来解决人称使用的限制。感情形容词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时,其主语可以使第二人称。当主语是第叁人称时,通过在词根后接续接尾词“がる”,将形容词动词化,从而解决了人称使用的限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感情形容词都能在词根后接续接尾词“がる”,有些感情形容词可以接接尾词“む”,这类感情形容词一般是イ类形容词。除了将感情形容词动词化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句型来解决感情形容词的人称使用的限制。当感情形容词在推量句、传闻句、解释说明句、“ば、のに、ても、たら”等条件句或者是引用句中,是不存在人称使用的限制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奚晨[8](2011)在《关于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现象在汉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日语的感情形容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称限制这个现象。对于日语学习者,尤其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无疑这是一个极易犯错的语法点,本篇小论将从人称限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入手,解释其出现在汉语和日语中不同形式的原因,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些许帮助。(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09期)
胡明[9](2011)在《从「たい」看语气与人称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构文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从说话人所表达的语气的角度,围绕语气和人称之间的关系,对含有「たい」等表达形式的句子主语的人称进行考察、分析,得出句子主语人称的选择主要受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类别的制约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期刊2011年08期)
郭力[10](2011)在《浅议日语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的感情形容词句存在第一人称限制,这是日语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本文以感情形容词的特性——人称限制为中心,从感情形容词的主观性和日语的"视点"两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总结了人称限制在感情形容词句中解体的几种常用表达形式。通过本文的论述,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认识感情形容词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日语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人称限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郑小驴的小说《可悲的第一人称》讲述了"北漂"青年小娄一败再败的故事,然而持续的失败感乃至"路之尽头"的绝望体验,都被都市生活与资本世界所允诺的无限可能"顺利"地吸纳、化解,于是失败青年"屡仆屡起"。对于自身的真实处境没有觉悟——这才是青年人一败再败、无法突破失败循环的根源所在。不过,尽管无法扭转小娄命运的已然走向,然而作为文学读者,我们却不妨重新想象潜藏在小说情节脉络中隐而未发的可能性。通过文本细读,本文一方面剖析当下失败青年群体受制于现实秩序的深刻性与现实秩序统驭青年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试图在失败者的自觉背后,摸索一代人在历史中确立主体位置的艰难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称限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璨.浅谈第一人称视角电影创作的限制[J].传播力研究.2019
[2].金理.失败青年故事的限制与可能——以《可悲的第一人称》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
[3].张寒冰.论现代汉语虚指性人称代词与情态的同现限制[J].百色学院学报.2018
[4].国家玮.作为反讽的“再描述”与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孤独者》重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
[5].奚晨.日语和汉语中关于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现象产生的不同原因[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6].王斐.人称代词“人家”的感情色彩以及语用限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
[7].石袭霞.日语感情形容词的人称使用限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8].奚晨.关于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现象在汉语和日语中的不同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
[9].胡明.从「たい」看语气与人称限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
[10].郭力.浅议日语感情形容词的人称限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