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装膜的液晶光控取向研究

基于自组装膜的液晶光控取向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自组装膜的液晶光控取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凝聚态物理

作者: 彭增辉

关键词: 光控取向,光敏小分子,自组装膜,单层膜,多层膜,线性偏振紫外光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和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具有环保、节能、易于平板化和便携性等性能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03 年中国大陆地区LCD 的销量已经达到207 万台,首次超过了CRT 显示器的市场销售量,预计此后以每年20%左右的速率递增。LCD 的生产属于高技术领域,它的生产工艺需要不断研发和更新,才能跟上迅猛发展的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大多数液晶显示器件都需要取向膜来控制器件内液晶初始的均匀排列。目前LCD 生产中最不尽人意的工艺就是液晶的取向工艺。工业上常用的取向方法是定向摩擦高分子膜法,它有着易于大规模生产等技术优势,但是摩擦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和尘埃,它们容易造成液晶器件的损伤和瑕疵。光控取向法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取向方法,它利用线性偏振紫外光(LPUV)辐照光敏聚合物薄膜,使薄膜具有表面张力的各向异性,从而实现诱导液晶分子取向。光控取向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取向方法,完全避免了现有摩擦取向法存在的灰尘沾染和电荷累积等问题,还可以进行微区取向控制,制作多畴宽视角显示器。从1992 年Schdat M.等人提出光控取向方法至今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但这种方法始终没有实用化。其原因为光控取向的稳定性差,取向效果也不如摩擦法。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多采用光敏高分子作为成膜材料,光敏基团在空间位置上受到高分子主链的阻隔,定向光化学反应程度低。基于这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案:1)降低成膜光敏材料的分子量,即使用光敏小分子单体成膜,增加光敏基团碰撞、反应的机会,以期提高反应程度、稳定性和取向度;2)将光敏基团直接构建于有序的自组装膜体系中,在LPUV 辐照下可使薄膜中高效地、定向地发生环加成反应,使取向膜获得高取向度和高稳定性。围绕上述思路开展了如下工作:1)合成了三种可进行光二聚反应的光敏小分子单体,LPUV 辐照制作了光控取向膜;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了薄膜中的光化学反应,发现小分子的光反应程度可达到50%以上,至少比光敏高分子高出5 倍;薄膜的偏振红外光谱证实,经过LPUV 辐照后薄膜出现了明显的各向异性;将小分子光控取向膜制成液晶器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均匀一致的液晶取向;并且热稳定性达到100℃左右,接近实用化要求。2)制备了含肉桂酸、香豆素基团的自组装单层膜;采用接触角的方法监测自组装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自组装单层膜在石英基板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层膜经LPUV 辐照后能诱导液晶均匀取向,而且热稳定性可达130℃,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3)合成了含有光敏双键的双季铵盐,在水溶液状态下将它和聚乙烯基苯磺酸钠沉积生成layer-by-layer 自组装多层膜,紫外-可见光谱证实这是一个逐层均匀的沉积;在LPUV 照射下,自组装膜中的光敏双键按照偏振方向发生[2+2]环加成反应,形成取向膜,用二向色性值评价的分子取向度高于高分子及小分子光控取向膜的水平;实验证明用自组装多层膜制成的液晶器件亮暗态均匀,静态对比度约为100,达到实用化器件的水平。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液晶相和液晶的化学结构

1.2 液晶的物理性质及其在信息显示中的应用

1.3 液晶取向方法的发展历程

1.4 液晶的光控取向方法

1.4.1 光控取向的研究意义

1.4.2 光控取向的物理和化学机理及发展历程

1.4.3 光控取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分子的线形光聚合取向膜

2.1 引言

2.2 自由基聚合与环加成反应的机理

2.3 光控取向用偏振紫外平行光源

2.4 光敏小分子材料的合成

2.5 薄膜的制备、测试与器件制作

2.6 薄膜中光反应程度的测定

2.7 红外光谱法分析薄膜的光反应过程

2.8 光控取向膜的取向效果

2.9 取向膜的分子链取向度

2.10 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

2.11 取向的热稳定性

2.12 小分子制备光控取向膜存在的一些问题

2.13 小结

第三章 分子自组装技术引入光控取向过程

3.1 引言

3.2 自组装膜的形成

3.2.1 有序分子膜的制备方法

3.2.2 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技术

3.2.3 光敏自组装分子膜的制备方法

3.2.4 胺基化自组装膜的制备

3.2.5 自组装膜形成时间的监测

3.2.6 胺基化自组装膜的胺基密度

3.4 光敏肉桂酰胺自组装单层膜用于光控取向

3.4.1 肉桂酰胺自组装单层膜的制备

3.4.2 薄膜中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3.4.3 肉桂酰胺自组装膜的取向效果

3.4.4 液晶的取向方向

3.5 光敏香豆素自组装单层膜用于光控取向

3.5.1 香豆素光敏材料的化学合成

3.5.2 香豆素自组装单层膜的制备

3.5.3 香豆素自组装膜的取向效果

3.5.4 香豆素自组装膜的取向方向

3.5.5 取向膜的热稳定性

3.6 小结

第四章 多层自组装技术引入光控取向研究

4.1 引言

4.2 自组装多层膜的相关知识

4.3 双铵盐光敏材料的合成

4.4 基板的处理及自组装多层膜的制备过程

4.5 液晶器件的制作方法

4.6 反应时间对自组装多层膜形成的影响

4.7 自组装多层膜的层状沉积过程

4.8 自组装多层膜中的光化学反应

4.9 各向异性自组装多层膜的形成

4.10 辐照时间对薄膜二向色性值的影响

4.11 自组装多层膜的取向特性

4.12 自组装多层膜的热稳定性

4.1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发布时间: 2006-03-14

参考文献

  • [1].棒状磁性液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郑敏燕.陕西师范大学2007
  • [2].激光诱导图形化液晶取向研究[D]. 李鑫.上海交通大学2007
  • [3].太赫兹波段液晶材料光学特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 陈泽章.河南师范大学2016
  • [4].液晶材料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D]. 陈敏智.南京大学2011
  • [5].基于负性液晶材料功能化液晶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慧慧.北京科技大学2016
  • [6].快速液晶材料的分子设计及校正器结构优化研究[D]. 王启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
  • [7].太赫兹大双折射液晶材料与器件研究[D]. 王磊.南京大学2014
  • [8].由非介晶阳离子与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构筑的离子液晶材料的研究[D]. 蒋云霞.东北师范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液晶材料的混合配比和胆甾相液晶显示的研究[D]. 才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
  • [2].IPS液晶显示模式的研究[D]. 荆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
  • [3].液晶材料表面物理——界面效应和锚定能的研究[D]. 关荣华.河北工业大学2003
  • [4].液晶向列相和蓝相的研究[D]. 刘建军.河北工业大学2004
  • [5].LCoS(硅基液晶)显示器设计[D]. 代永平.南开大学2003
  • [6].激光诱导图形化液晶取向研究[D]. 李鑫.上海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  ;  ;  

基于自组装膜的液晶光控取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