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思考

对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失语”现象的表现、危害和成因。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主要表现为主题高调化、情感崇高化、题材狭隘化、语言公式化、结构模式化,其症结集中体现在以无我的“集体话语”代替真我的“个人话语”,以“他者”取代“我”。长期的“失语”写作容易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影响其言语个性和言语创造力的发展,亦容易导致其言语人格的迷失,而中学生长期的“群体性失语”则会危及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本文认为,中学生的写作“失语”现象所暴露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问题,写作教学的问题,语文教育的问题,甚至也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更多的其实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体制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没有将研究视角局限在单纯的写作教与学的范畴中,而是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研究者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体会进行探究,认为教育语境的异化、语文教育的偏失和社会文化语境的负面影响是导致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深层原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文文摘
  • 引言
  • 上篇 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表现与危害
  • 一、写作“失语”现象的表现
  • 1、主题高调化
  • 2、情感崇高化
  • 3、题材狭隘化
  • 4、语言公式化
  • 5、结构模式化
  • 二、写作“失语”现象的症结与危害
  • 1、长期“失语”容易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
  • 2、长期“失语”会导致学生言语个性和言语创造力的丧失
  • 3、长期“失语”容易导致学生言语人格的迷失
  • 4、中学生长期“群体性失语”的危害
  • 下篇 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深层原因
  • 一、教育语境的异化
  • 1、唯材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肢解
  • 2、知识至上:对生命灵动性的压抑
  • 3、工具化德育:对生命本真性的排斥
  • 4、制度化学习:对生命独特性的阉割
  • 二、语文教育的偏失
  • 1. 语文教材:一种宏大叙事的话语范式
  • 2. 阅读教学:庸俗社会学的读解视角
  • 3. 写作教学:对个人话语权的剥夺
  • 三、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
  • 1、母语教育的失宠
  • 2、封建专制文化的遗毒
  • 3、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对中学生写作“失语”现象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