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供给机制创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影响力债券,多元协同治理,合作,竞争
供给机制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陈怡俊,黄海峰[1](2019)在《社会影响力债券: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面对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低下的问题,社会公共领域的创新治理应当融合社会维度、政治维度和经济维度的体制机制,寻求"多元主体参与、多重机制互补制衡"的协同治理改革路径。多元协同治理强调多方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主张"政府引导、市场竞争、社会制衡"的机制互补。在这一治理理念下,社会影响力债券可作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设计的可能路径之一。它通过整合公共服务供给侧的各个运作环节,利用多元主体的角色分工,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协同增效,对促进"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治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孔令兵[2](2019)在《科技创新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创新背景下,日益增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轻”有形资产,“重”无形资产的特点,有效地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挖掘、组合、运营与管理是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知识产权服务被认为是激活企业“创新因子”的新兴产业。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形成较晚,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都比较弱,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整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能力和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较低,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新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需求,急需通过优化供给机制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和培育高端服务人才,从而化解供需矛盾。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态势下,结构优化、产品优质和行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新供给”是建立在体系化与科学配置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基础之上的。知识产权本身是建立在抽象物上的特别支配权,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现实物基础上的物权管理和服务体系,也根本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一般服务业的服务供给模式。为探寻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实效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本文在梳理一般社会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SP范式”,即从状态—结构—绩效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各个要素,以此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的逻辑框架,并作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起点,然后通过对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时代动因和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指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运行面临的决策、效率、协同和责任之障碍。在明晰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运行障碍基础上,为了从实证的角度探寻知识产权服务机制的实效性,本文建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与企业创新能力的SEM模型。通过对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较好的一带长叁角的企业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AMOS软件分析,来验证所构建SEM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表明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应该从决策机制、效率机制、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四个维度进行构建,藉此建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新”机制能有效帮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实证结果的上,本文又对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架构进行理论求证,从决策机制的形成与定位,服务供给的效率原则,多元主体的协同框架,以及责任技术建构的层面探寻其合理性。认为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基础而单一,没有服务“产品”的概念和意识,且多数以政府供给形式存在,服务供给的决策机制没有形成,仅仅是为了配合知识产权制度的落实;市场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以营利最大化为目的,忽视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意识和责任意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必须考虑供给适应需求,需求满足供给,甚至需求创造供给上寻求突破,以达到深化服务并在协同互动中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的质效提升,因而需要对知识产权服务决策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有计划的建构知识产权服务中的效率机制、协同机制与责任机制。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战略设计与实施策略。在战略定位上,知识产权服务要致力于对原创性技术研发而进行服务创新,以服务创造需求,以需求优化服务,着眼于满足国家发展整体战略需要,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内容上,强化分类建设,重点开展包括知识产权信息大数据服务、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体检及预警服务、知识产权认证、知识产权国际化及知识产权培训服务等高端服务建设。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政府指导原则、协同原则和市场竞争与效益原则。并建立以“叁元协同机制”为战略框架的动力基础,致力于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技术孵化、权利引导、权利运营和权利保障,以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的持续更新与建设为根本,以知识产权服务新形态、新业态培育为重点,以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和人才及社会组织培育为保障,最终形成了体系化、实效性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1-01)
邹新娴[3](2019)在《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动因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其中。《体育事业发展十叁五规划》提出"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线,建立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更是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而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服务一元供给机制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是不争的事实,如何通过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即通过明晰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其中的角色,确定合理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安排与制度目标的关系,以动态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有效性,这正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所在。研究方法与目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在系统分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基础上,探寻创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创新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主要途径,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在我国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长期不懈努力下,我国已逐步建成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功能较为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得不承认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仍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仍主要以政府单一主体,社会力量明显参与不足。二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总量不足,无论是硬件方面如场地设施,还是软件方面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质量及体育信息服务等方面都还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也无法较好地契合社会公众的真实体育需求,政府在进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决策时通常仍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难以真正实现以社会公众实际体育需求为导向。叁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非均衡性。即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供给内容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四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存在政府、市场和社会叁重失灵现象。(2)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既来自于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的外部动因,也来自于政府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部动因,其目的在于使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得以实现。(3)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主要途径:一是准确界定政府角色,即以满足社会公众体育需求为导向,积极提供公共体育服务,重构政府、市场与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从"强政府,弱社会"模式转向"强政府,强社会"模式,政府将重心放在制定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标准、监控质量和收费标准等方面,让体育社会组织有效承担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责任。二是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政府一元供给向多元供给方式转变,满足多元群体的多样化体育需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推广PPP模式,以提升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和供给效能。叁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即改变惯性思维和惯性管理方式,依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及不同体育需求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包括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标准、方式与社会公众体育需求保持良性互动,力争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四是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协同治理机制。包括政府内部系统的协同即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行政部门的协同,以及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及事业单位的协同。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及工作方法上的协同创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吴金鹏,林风谦[4](2019)在《走向协同: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机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图书馆具有便利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能满足各类社区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以青岛市李沧区"悦读书房"项目为例,从多元参与主体的资源、利益、行动等方面描述了社区图书馆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协同结构,从服务提供创新、社区公共性构建、经济成本降低叁个方面总结了协同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社区图书馆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即协同环境、驱动因素、关键行动者推动、组织依赖、挖掘核心需求,以期对其他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期刊2019年10期)
张天驰[5](2019)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必须强化协同意识,着力构建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协同供给的新局面。协同治理将社会系统视为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整体,认为政府应该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引导各方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彼此协作,实现多元共治的目标,从而取得最佳治理效果。要实现党和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必须对基层进行重点突破。县级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当中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当前我国县域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是基本依靠县级政府,没有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协同供给机制。因此,通过引入协同治理理念创新完善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对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提高,县级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县域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满足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进行了梳理,就协同治理视角下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了讨论。并以岳阳县为例探讨了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状和不足,发现了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方式落后、供给过程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文化服务保障上存在着不足等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供给主体间未形成协同、供需双方缺乏沟通渠道、未能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叁个方面。通过引入协同治理理念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和改善上述问题,具体途径为:建立健全协同治理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建立健全以公众需求为核心的双向表达机制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保障机制。在协同治理的指导下提出创新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有利于改善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对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31)
梁岩[6](2019)在《乡村振兴、场域信用与农户小额信贷供给机制创新——基于对2018年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示范村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交易成本、发展经济学和组织制度学理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农户小额信贷扶贫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把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置于乡村振兴的不同场域环境中,对开展此项业务的效益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一个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局部乡村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场域信用+农户小额信贷"的供给机制创新可以实现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兼得。安徽省灵璧县农商行与马庄村积极合作,通过完善业务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模式,使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成效显着,成为2018年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的典范。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在率先实现"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行政村,积极与村两委合作,推动网格状、场域化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具有场域信用特色的农户小额信贷供给机制创新,加大农户小额信贷投放,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华北金融》期刊2019年04期)
冷忠燕,靳永翥[7](2018)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内生性供给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从单一主体供给走向多元主体供给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能力不足,致使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益低下。"内生性供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个案研究可以为我们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内生性供给"机制的分析框架提供经验数据。"内生性供给"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构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习创新的能力、应对外界风险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等内生性能力的建设上。要培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性能力,应通过开发乡土人力资源、建构地方认同、扩大乡村自主参与等途径挖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生潜力,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林士俊,张薇[8](2019)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服务的质量关乎着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关系着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西北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中,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农民需求表达渠道不畅、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公共服务供给一直存在成本高、层次低、内容单调、资金匮乏等问题。因此,必须以居民为中心,综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等公共服务主体的功能,多中心协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农民需求表达及事后评价机制,并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以此实现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创新发展,满足西北民族地区农民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徐铜柱[9](2015)在《乡村治理中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原有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体制不顺、责任不明等问题,原因在于不合理的政绩导向、城乡二元结构、决策体制等因素所致。当前,应从政绩标准、决策体制、权责关系和融资渠道等方面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推进农村治理的整体步伐。(本文来源于《管理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韦联桂[10](2018)在《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精准“双创”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一个重要服务产品,精准"双创"服务供给及其机制建构是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精准、有效服务青年"双创"的关键。以群团改革为研究背景,以共青团工作为研究视角,以广西部分高校共青团为研究样本,剖析共青团精准"双创"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创造性地从组织、制度、信息、项目等四个供给层次和理念、政策、体系和平台等四个精准措施提出建构高校共青团精准"双创"服务供给的机制及其保障措施,顺应当前高校共青团改革要求,符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求。(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供给机制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科技创新背景下,日益增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具有“轻”有形资产,“重”无形资产的特点,有效地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挖掘、组合、运营与管理是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知识产权服务被认为是激活企业“创新因子”的新兴产业。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形成较晚,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以及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都比较弱,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整体上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能力和水平相较发达国家较低,市场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创新市场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满足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需求,急需通过优化供给机制来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和培育高端服务人才,从而化解供需矛盾。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发展态势下,结构优化、产品优质和行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新供给”是建立在体系化与科学配置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基础之上的。知识产权本身是建立在抽象物上的特别支配权,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现实物基础上的物权管理和服务体系,也根本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一般服务业的服务供给模式。为探寻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实效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本文在梳理一般社会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SP范式”,即从状态—结构—绩效的视角分析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各个要素,以此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的逻辑框架,并作为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起点,然后通过对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时代动因和现状及其成因分析,指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运行面临的决策、效率、协同和责任之障碍。在明晰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运行障碍基础上,为了从实证的角度探寻知识产权服务机制的实效性,本文建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与企业创新能力的SEM模型。通过对知识产权服务供给较好的一带长叁角的企业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运用AMOS软件分析,来验证所构建SEM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表明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应该从决策机制、效率机制、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四个维度进行构建,藉此建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新”机制能有效帮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实证结果的上,本文又对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架构进行理论求证,从决策机制的形成与定位,服务供给的效率原则,多元主体的协同框架,以及责任技术建构的层面探寻其合理性。认为传统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基础而单一,没有服务“产品”的概念和意识,且多数以政府供给形式存在,服务供给的决策机制没有形成,仅仅是为了配合知识产权制度的落实;市场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以营利最大化为目的,忽视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意识和责任意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必须考虑供给适应需求,需求满足供给,甚至需求创造供给上寻求突破,以达到深化服务并在协同互动中实现知识产权服务的质效提升,因而需要对知识产权服务决策机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有计划的建构知识产权服务中的效率机制、协同机制与责任机制。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战略设计与实施策略。在战略定位上,知识产权服务要致力于对原创性技术研发而进行服务创新,以服务创造需求,以需求优化服务,着眼于满足国家发展整体战略需要,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内容上,强化分类建设,重点开展包括知识产权信息大数据服务、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体检及预警服务、知识产权认证、知识产权国际化及知识产权培训服务等高端服务建设。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政府指导原则、协同原则和市场竞争与效益原则。并建立以“叁元协同机制”为战略框架的动力基础,致力于各类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技术孵化、权利引导、权利运营和权利保障,以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的持续更新与建设为根本,以知识产权服务新形态、新业态培育为重点,以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和人才及社会组织培育为保障,最终形成了体系化、实效性的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给机制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怡俊,黄海峰.社会影响力债券: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J].治理研究.2019
[2].孔令兵.科技创新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邹新娴.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动因与路径[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吴金鹏,林风谦.走向协同:社区图书馆服务供给机制创新[J].图书馆.2019
[5].张天驰.协同治理视角下县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梁岩.乡村振兴、场域信用与农户小额信贷供给机制创新——基于对2018年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示范村的实证研究[J].华北金融.2019
[7].冷忠燕,靳永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及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内生性供给的理论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
[8].林士俊,张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机制创新研究——以西北民族地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徐铜柱.乡村治理中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思考[J].管理研究.2015
[10].韦联桂.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精准“双创”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