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和日本虽同属汉文化圈,但两国在社会风俗、语言文化习惯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成为造成文化冲突或误解的主要因素。因此,从言语行为的角度透视两国间的差异,剖析其文化层面的成因,可以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及误解的产生。在众多言语行为中,笔者选取电话中的请求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请求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容易伤害他人面子、造成他人不快的言语行为。而且,以电话的方式实施请求时,双方均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只能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这就要求请求方为达到交际目的必须讲究语言技巧及策略。本论文从“礼貌”的视角对中日两国电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的使用差异进行考察。在礼貌理论中,布朗与列文森的礼貌理论及宇佐美的DP理论颇具影响力,从而成为分析言语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从上述两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中日两国电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以求更全面、系统地捕捉两种言语行为的细微差别,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为了真实再现电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本论文中的语料均选自中日两国的影视作品及书籍。本论文在第一章首先概述了请求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先行研究的不足,同时,确立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在第二章中,明确了请求言语行为的概念以及与本论文相关的两大礼貌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布朗与列文森的礼貌理论和DP理论的角度,对中日电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两国在用电话实施请求行为时惯用的语用策略,探讨文化层面的深层原因。最后,对以上各章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英语句式习语的言语行为特征[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8(02)
- [2].俄汉对话语篇中的表态言语行为[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1)
- [3].孤独症儿童言语行为教学研究述评[J]. 中国特殊教育 2020(04)
- [4].网络批评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20(11)
- [5].青少年暴力言语行为调查及分析[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6].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赞同言语行为分析[J]. 汉语学习 2020(05)
- [7].偏离型网络言语行为和国家语言文明建设[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0(04)
- [8].倾泻式“宣泄”言语行为的模式、类型及其特点[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9].英汉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成因对比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9(05)
- [10].现代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策略探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1].言语行为认定模式在双语间的应用研究[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2].表态言语行为研究概览[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10)
- [13].汉语“语篇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2019(04)
- [14].言语行为构式的界定及分类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5].简论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思想[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5)
- [16].表态言语行为的语义与语用[J]. 外语学刊 2016(06)
- [17].承诺型言语行为研究——以《格林童话》为研究范本[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8].中美研究生“给予”言语行为对比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1)
- [19].商务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1)
- [20].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创新——论斯金纳《言语行为》中新词的使用[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12)
- [21].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12)
- [22].维护言语行为的顺应认知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 2016(02)
- [23].论作为“劝导”的文学言语行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4].试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礼貌言语行为”[J]. 名作欣赏 2016(20)
- [25].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浅析[J]. 戏剧之家 2014(17)
- [26].礼貌理论在安慰言语行为中的体现[J]. 科技资讯 2014(35)
- [27].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研究——浅析90后道歉言语行为的施为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2)
- [28].对拒绝言语行为中礼貌原则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15(02)
- [29].基于语篇发生的叙事言语行为链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0].讽刺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