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碳源/汇的研究成为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蓄积量的任何增减,都可能影响到大气C02浓度的变化,对增加碳汇抵消C02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安徽滁州各林场选取的不同林龄、不同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生物量和灌木层、草本层及枯枝落叶层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估算,建立了乔木层的生物量模型,测定了林分乔木层各器官含碳率和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以及土壤含碳率,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分布特征,旨在了解该地区马尾松林碳汇的功能,为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乔木层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W=aDb,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41.99t/hm2,乔木层生物量最大,为140.09 t/hm2,占整个林分生物量的98.67%,乔木层生物量以树干为主,树干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65.31%;灌木层生物量为0.36t/hm2,草本层生物量为0.09 t/hm2,枯枝落叶层生物量为1.45 t/hm2,各层次所占生物量比例大小顺序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长,灌草层生物量因乔木层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林龄的增加,马尾松林径级为8~12cm的株数最多,占林分的27.77%,但其生物量只占林分的8.97%,78.36%的生物量由径级12~28cm的马尾松构成。2.乔木层不同器官含碳率存在差异,差异显著。乔木层平均含碳率为50.04%,各器官含碳率排列顺序为:树叶>树枝>树干>树皮>树根,灌木层含碳率平均为37.77%,草本层平均为36.69%,枯枝落叶层平均为40.38%,不同年龄的马尾松林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乔木层平均含碳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含碳率未表现出随年龄的一致变化,各林龄林分中含碳率大小都表现为: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粗根的平均含碳率最高,平均为47.90%,细根的平均含碳率最低,平均为41.61%,根兜的平均含碳率为43.21%,按含碳率从小到大的顺序表现为粗根>根兜>细根。各层土壤含碳率在0.32%-3.5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层平均含碳率为2.06%,B层平均含碳率为0.99%,C层平均含碳率为0.57%;土壤含碳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大。3.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平均为130.55 t/hm2,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大,乔木层碳密度为70.07 t/hm2,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53.67%,其占整体比重也随着林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土壤层碳密度平均为53.38 t/hm2,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40.89%,A层的平均碳密度为20.78 t/hm2,B层的平均碳密度为17.24 t/hm2,C层的平均碳密度为15.36 t/hm2,土壤碳密度随林龄增大总体呈增长趋势,乔木层和土壤层是两大主要碳库;灌木层碳密度平均为1.16 t/hm2,草本层碳密度平均为0.29 t/hm2,枯枝落叶层碳密度平均为5.65 t/hm2,枯枝落叶层占林下碳密度的79%多,是马尾松林下的主要碳库;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乔木层碳密度占总体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土壤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密度的百分比则呈增大的趋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徽宛陵林场不同经营类型马尾松林分的管理措施及改造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7)
- [2].马尾松林雪灾的发生特点与减灾措施[J]. 安徽林业科技 2020(03)
- [3].我国马尾松林经营现状及近自然育林探索[J]. 世界林业研究 2018(03)
- [4].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 2015(03)
- [5].一片马尾松林(外三首)[J]. 中国诗歌 2017(08)
- [6].抚育间伐对马尾松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J]. 山西农经 2019(22)
- [7].马尾松林下猪——鸡散养密度试验研究[J]. 乡村科技 2020(16)
- [8].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游览区马尾松林相改造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19(20)
- [9].牛大力种源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的生长评价[J]. 广西林业科学 2017(01)
- [10].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差异研究——以麻江县和雷山县为例[J]. 贵州科学 2017(03)
- [11].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空气负离子特征及服务价值[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12].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碳储量的遥感估算——以长汀河田盆地为例[J]. 生态学报 2013(10)
- [13].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3)
- [14].不同营林措施对马尾松林生态栽培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6)
- [15].上杭县马尾松林分生态修复树种选择研究[J]. 林业建设 2015(01)
- [16].马尾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研究进展[J]. 南方林业科学 2015(01)
- [17].采伐和炼山对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3(08)
- [18].湖南省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经济价值估算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2(02)
- [19].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进展[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04)
- [20].三峡库区典型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 2011(06)
- [21].谈永嘉县山坑乡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目的与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3)
- [22].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生长效应试验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1)
- [2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补偿校准——以马尾松林为例[J]. 生态学报 2019(01)
- [24].飞播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组成特征及其自然恢复潜力[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 [25].不同健康类型的马尾松林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14(11)
- [26].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生长效应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5)
- [27].闽南沿海山地马尾松林下套种红豆杉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21)
- [28].南方红壤区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生态恢复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03)
- [29].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及空间分布特征[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8(03)
- [30].马尾松林改造成香樟林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J]. 四川林业科技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