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横断山区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以四川省小金县为例

川西横断山区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以四川省小金县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尤其是耕地形势日趋严重,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提高人口承载力,已成为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位于川西横断山区农牧交错带的小金县为例,将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和草地生产潜力结合起来进行土地生产潜力估算,以各乡镇为单元进行人口盈余与超载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收集小金县各乡镇光、温、水等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和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衰减模型计算了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 Waite模型计算了草地的生产潜力,根据牧草和秸秆的产量计算畜产品折算量。再根据不同的粮食消费标准和总粮食性产量计算2009年现实和理论人口承载状况以及2020年的人口承载状况。并根据土地生产潜力估算结果和人口承载状况的计算结果提出小金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金县各种作物的生产潜力中:玉米为最大(平均为7888.03 kg/hm~2),马铃薯次之(平均为5572.52 kg/hm~2),豌豆的生产潜力值最小(为4520.42 kg/hm~2)。影响作物生产潜力的因素中,土壤坡度为各乡镇农作物生产潜力的最大限制因子,平均使作物生产潜力减少了54%。综合各乡镇粮食生产潜力和草地生产潜力条件,两河、结斯、美沃、窝底、汗牛、抚边等乡镇的人口承载力状况较好,在不同的粮食消费标准下,人口均存在较大数量的盈余。日隆、老营、双柏等乡镇的人口承载力较差,在不同的粮食消费标准下,人口存在一定数量的超载或是盈余数量较小。作为县政府所在地的美兴镇,人口承载能力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现实人口数量较多,存在严重的人口超载现象。为提高小金县作物的生产潜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今后应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保护耕地面积,同时应加强水利设施和梯田的修建,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草地资源,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提高草地质量;各乡镇应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此外,还应通过种植技术和牲畜饲养技术的改进,提高作物单产和畜产品产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研究综述
  • 2.1 土地生产潜力研究进展
  • 2.1.1 国外研究进展
  • 2.1.2 国内研究进展
  • 2.2 人口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2.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主要研究方法
  • 3.1 小金县自然环境特征
  • 3.1.1 高山峡谷的地貌环境
  • 3.1.2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 3.1.3 垂直分带明显的土壤
  • 3.1.4 河流纵横的水文特点
  • 3.1.5 垂直带谱明显的植被分布
  • 3.2 小金县社会经济现状
  • 3.3 小金县土地利用现状
  • 3.4 主要研究方法
  • 3.4.1 文献查阅与野外调查结合法
  • 3.4.2 统计分析法
  • 3.4.3 模型计算法
  • 3.4.4 对比分析法
  • 第四章 小金县各乡镇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
  • 4.1 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
  • 4.1.1 光合生产潜力
  • 4.1.2 光温生产潜力
  • 4.1.3 气候生产潜力
  • 4.1.4 土地生产潜力
  • 4.1.5 主要农作物增产潜力分析
  • 4.2 草地生产潜力的估算
  • 4.2.1 草地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 4.2.2 草地生产潜力
  • 4.2.3 理论载畜量
  • 第五章 小金县人口承载力估算及区域差异分析
  • 5.1 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
  • 5.2 2009 年小金县人口承载力分析
  • 5.2.1 2009 年现实人口承载状况分析
  • 5.2.3 2009 年理论人口承载状况分析
  • 5.3 预计到2020 年人口承载状况分析
  • 第六章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
  • 6.1 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
  • 6.2 保护草地资源,提高草地质量
  • 6.3 发挥各乡镇资源优势,提高人口承载能力
  • 6.4 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作物及畜产品产量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分析——以通江县为例[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9(20)
    • [2].基于空间插值技术和辅助信息的吉林省玉米土地生产潜力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05)
    • [3].基于不同模型组合的山东省耕地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J]. 资源科学 2010(11)
    • [4].贵州主要粮油作物高产潜力研究 Ⅳ土地生产潜力研究[J]. 种子 2008(12)
    • [5].河西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03)
    • [6].河西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西北人口 2010(02)
    • [7].不同措施红壤坡地与梯田土地生产潜力[J]. 山地学报 2015(03)
    • [8].湖南省各市(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 经济地理 2009(02)
    • [9].我国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10].基于GIS的甘肃省土地生产潜力模拟[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1(04)
    • [11].基于背景值修正的灰色模型在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中的应用——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2].西洞庭湖区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省安乡县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4)
    • [13].醴陵市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05)
    • [14].西洞庭湖区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省安乡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5)
    • [15].澄清对耕地保护的三大认识[J]. 瞭望 2009(08)
    • [16].浙江省耕地保护数量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02)
    • [17].玉米、豆类间套种栽培技术要点[J]. 河南农业 2011(13)
    • [18].二调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衔接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 农技服务 2016(06)
    • [19].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的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11)
    • [20].山西寿阳县旱作农业土地生产潜力[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01)
    • [21].吉林省春玉米土地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土壤通报 2017(02)
    • [22].地膜土豆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1(03)
    • [23].如何提高防护林的成活率[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01)
    • [24].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 [25].基于栅格的中国一季稻生产潜力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4)
    • [26].黑龙港平原东北部小麦、玉米土地生产潜力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7].河北省山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8].辽宁省丹东地区中低产土壤分析[J]. 北京农业 2011(12)
    • [29].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7)
    • [30].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土地生产潜力综合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4)

    标签:;  ;  ;  ;  

    川西横断山区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以四川省小金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