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冠层光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合作用,作物,模型,冠层光分布
冠层光合论文文献综述
顾生浩,王勇健,温维亮,卢宪菊,于泽涛[1](2019)在《基于叁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线分布和叶片光合特征在冠层内部具有极强的时空异质性,基于叁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模型是精确评估品种高光效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将作物叁维冠层模型、光线分布模型、光合模型与光能利用模型相耦合,建立了玉米冠层光合生产模型3DMaizeCaP,设置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矮单268、京科968和郑单958),2种不同光照条件(晴天和阴天),通过大田试验与模型模拟研究揭示了玉米冠层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对品种和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矮单268、京科968和郑单958的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随节位下降呈线性降低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品种中矮单268的最大光合速率最大,而暗呼吸速率最小;冠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明显,矮单268在阴天和晴天下的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以CO2计)为21.6和26.2μmol/(m2·s),均显着(P<0.05)高于京科968(20.8和24.9μmol/(m2·s))和郑单958(19.6和24.4μmol/(m2·s));矮单268的日CO2净同化量在阴天和晴天下均显着(P<0.05)高于郑单958,增幅分别高达14.8%和12.4%,各品种间株型虽有显着差异(P<0.05),但冠层日累积光截获并无显着差异(P>0.05);单叶尺度上,各叶片中第16节位的单叶日净同化量达到最大;矮单268的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在阴天和晴天下分别为3.22和3.03 g/MJ,比京科968分别高4.5%和5.6%,比郑单958分别高7.7%和7.8%;初始光量子效率对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效率的敏感性显着高于最大光合速率(P<0.05)。从提高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效率考虑,建议设计株型紧凑、叶片光合性能强的玉米品种。研究可为定量研究玉米冠层光合速率提供估算方法,也可为高光效品种选育提供评价依据和鉴定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张鑫,孔祥,李勇,骆永丽,黄翠[2](2019)在《外源ABA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及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外源脱落酸(ABA)在小麦抗旱栽培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耐旱型品种山农20和水分敏感型品种辐287为材料,研究外源ABA对花后干旱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光合特性、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麦吸收光能性能指数(PI_(abs))及被捕获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_A~-中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φ_0),尤其在灌浆后期,PI_(abs)及φ_0降幅均达到50%以上,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显着下降和冠层温度显着升高。同时,干旱处理下两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呈现降低趋势。两品种花后光合积累量及花后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显着降低,辐287降幅大于山农20。最终表现为粒重及产量显着降低。干旱条件下喷施ABA可以显着提高PI_(abs)值、φ_0值、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延缓叶绿素降解,诱导气孔适当关闭,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冠层温差。同时ABA处理提高了强势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延长了生长活跃期,降低穗叶温差,花后光合积累量及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着升高,最终表现为粒重及产量提高。这说明耐旱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同化力强,花后干物质转运效率较高,有利于籽粒灌浆增重,实现产量提高;外源喷施ABA可以提高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小麦的光合性能,显着降低穗叶温差,优化同化物分配比例,最终实现小麦的抗旱稳产。(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修信,高凤飞,刘馨,胡玉梅,朱启疆[3](2019)在《北京城市绿地叁种常见林木冠层光合作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园绿化树种的选择需要观测数据的支持,毛白杨、垂柳、白蜡是北京最常见的主要树种,因此夏季晴天在北京市海淀公园林地使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6400观测自然光照条件下上述3种林木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指标,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呈现单峰型或双峰型曲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最高峰值分别在17. 0~22. 0μmol CO_2/(m~2·s)和1. 8~2. 3 mmol H_2O/(m~2·s)。毛白杨和白蜡光合参数的日均值相差不大,但毛白杨和白蜡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均值均高于垂柳的日均值,胞间CO_2浓度日均值低于垂柳的日均值。林地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 <0. 05);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此外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_2浓度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毛白杨和白蜡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更适用于城市绿化。(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黄波,张妍,孙建强,陈翔,张林[4](2019)在《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稳产高产栽培的氮密配置,在大田条件下以安农0711(AN0711)和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150×10~4、210×10~4、270×10~4和330×10~4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D1~D4代表),以及135、180、225和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分析了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密互作可改善小麦冠层结构,显着影响冠层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超过225 kg·hm~(-2)时变化均不显着。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显着提高,且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以D4N4处理最大,灌浆中期均以D3N3处理最大。氮密对籽粒产量有显着的互作效应。在D3N3处理下AN0711和YN19的冠层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分别达到7 866.67和7 400.0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270×10~4株·hm~(-2)和225 kg·hm~(-2)。(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夏国威,孙晓梅,陈东升,张守攻[5](2019)在《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日本落叶松冠层间光合特性的差异,揭示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精确估算冠层生产力及构建冠层生产力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日本落叶松为研究材料,根据树冠长度,将树冠等分为8个层级,从上到下分别为第1~8层级,选择每一层级的南向一级侧枝作为光合测定枝条,测定每一枝条上针叶的光合日变化。【结果】多数冠层间光合参数日变化规律相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水汽压亏缺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从上午开始逐渐降低。随着冠层的升高,光合参数增加、比叶面积减小,而气温和水汽压亏缺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不同冠层间均差异显着(P<0.05)。净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与相对冠高存在指数函数关系(R~2≥0.94),气温和水汽压亏缺与相对冠高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R~2≥0.79)。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合有效辐射,而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较小。【结论】光合有效辐射和叶肉细胞的光合活性分别是影响日本落叶松净光合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净光合速率随冠层的升高而显着增加,而冠层底部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始终处于碳消耗状态。(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杜刚锋[6](2019)在《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新疆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宜棉花生长,但新疆水资源短缺,传统栽培条件下,新疆棉花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膜下滴灌植棉技术的形成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进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前人针对膜下滴灌棉花节水增产机理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明确了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产的机理,并发展膜下滴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然而针对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所引起水分分布变化,比较研究传统漫灌和膜下滴灌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影响的研究仍有欠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设置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处理,从棉花冠层结构变化及产量形成的角度,比较灌溉方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物质生产力的影响,总结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差异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明确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下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差异,探讨进一步发挥膜下滴灌棉花节水增产潜力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两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Drip irrigation)和传统漫灌(Flood irrigation),2个灌水量处理:3900 m~3·hm~(-2)和6000 m~3·hm~(-2),共4个处理(FI-3:将膜下滴灌水量进行传统漫灌,水量3900m~3·hm~(-2);FI-6:传统漫灌,水量6000 m~3·hm~(-2);DI-3:膜下滴灌,水量3900 m~3·hm~(-2);DI-6:将传统漫灌水量进行膜下滴灌,水量6000 m~3·hm~(-2))。通过测定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吸收率、群体光合生产力、生物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1)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且水分变化稳定,波动小;60 cm以下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对灌溉的响应逐渐降低;传统漫灌棉花在0-100cm土层水分波动较大,80-100土层土壤含水量对灌溉水有明显响应,水分供应不稳定,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棉株高度对两种灌溉方式响应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随灌水量增加,2年中传统漫灌棉株分别增加了6.68 cm和6.10 cm,而膜下滴灌棉花仅增加了1.74 cm和0.7 cm;棉花主茎节数和果枝数的变化与株高变化趋势相同,膜下滴灌棉花在灌水量增加到6000 m~3·hm~(-2)后,主茎节数和果枝数没有显着增加,而传统漫灌棉花的主茎节数和果枝数呈显着增加趋势。(2)随灌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现降低趋势,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棉花灌溉水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棉花生育中后期植株叶铃配置合理,群体光合生产力高,有利于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转运和累积,有利于产量形成,单铃重较大。2年中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均最高,传统漫灌6000 m~3·hm~(-2)处理棉花产量次之,膜下滴灌棉花过量灌水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传统漫灌棉花增产显着。(3)盛铃后期,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的棉花上部叶面积指数维持在2~2.5之间,中下部在1~1.5之间;同时,上部透光率良好,中下部光吸收量提高,叶面积垂直分布均匀,叶铃配置适宜,有利于光合产物生产。相同水量,在传统漫灌条件下棉花受旱,植株叶片脱落严重,虽然上部透光良好,但中下部叶面积不足,截获光能少,光合生产不足,产量低。传统漫灌棉花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快速上升,冠层上部叶片增多,整株叶面积指数显着上升,下部光损失得到改善,但生育后期中部叶片急剧脱落的情况仍没有改变,棉株整体的叶铃配置与光能分布比例匹配不佳,群体光合生产力不足,与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棉花产量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结论】膜下滴灌相对于传统漫灌,土壤水分波动较小,向棉株供应的水分相对稳定,能够塑造适宜株高、多果枝、多主茎节数的优势株型,为生育后期优良的冠层结构奠定了基础。盛铃期开始,传统漫灌棉花各层叶面积指数低,光截获较少,群体光合生产力弱,同时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不足,造成干物质累积少,产量不高;膜下滴灌棉花上部有足够叶面积,整体光能吸收强,中下部光损失少,群体光合生产力强,并且各层结铃分布均匀,为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灌水量增加到6000m~3·hm~(-2),膜下滴灌棉花营养生长时间延长,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累积时间不足,收获期青铃比例仍较高,产量降低;传统漫灌棉花上部和下部叶面积增加,光截获能力得到改善,群体光合能力提高,上部结铃比例增加,增产显着。适宜膜下滴灌水量,易于塑造更优良的冠层结构,有利于群体光合生产;盛铃期,源库比例合理,单株结铃数多,单铃重大,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有利于棉花高产。因此,新疆棉区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在保证中下部稳定结铃的同时,增加棉株冠层上部结铃量,并保留适宜叶面积。(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文军[7](2019)在《灰枣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及品质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农场的灰枣树为试验材料,针对因枣树形杂乱不统一,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而导致的枣果实品质不佳、产量不高的问题。通过简约化“主干形”与当地常规小冠疏层形两种灰枣树形的比较,初步探究了这两种树形的冠层特性、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灰枣主干形的枝量相对于小冠疏层形树形较少,LAI较小,MTA、DIFN和TRANS较大。主干形树形二次枝和枣吊数量分别为27条/株、407条/株,小冠疏层形二次枝和枣吊数量分别为44条/株、673条/株。两种树形的LAI从5~7月份逐月递增,7月份到达峰值(主干形3.62、小冠疏层形4.13)后,8、9月份下降;MTA的变化规律与LAI基本相似,但峰值出现在8月份(主干形50.8°、小冠疏层形46.1°);DIFN与MTA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5~8月份逐月递减,8月份达最低值(主干形0.16、小冠疏层形0.08)后,9月份上升;TRANS在5~9月份的值,均以主干形树形较大。2.灰枣主干形树形的Pn、Gs及Evap相对于小冠疏层形树形较大,Ci较小。季节变化中:两种树形的Pn、Gs、Evap和Ci均在5~8月份呈逐月逐月递增趋势,8月份达峰值(Pn:主干形19.46μmol/(m~2·s),小冠疏层形17.05μmol/(m~2·s);Gs:主干形0.647mmol/(m~2·s),小冠疏层形0.438mmol/(m~2·s);Evap:主干形6.10mmolH_2O/(m~2·s)、小冠疏层形4.84mmolH_2O/(m~2·s);Ci:主干形449.91μmolCO_2/mol,小冠疏层形386.35μmolCO_2/mol),9月份下降。日变化中:8月初,两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双峰”曲线,第一个波峰均出现在13:00左右,为全天光合作用的最高值(主干形18.65μmol/(m~2·s)、小冠疏层形16.51μmol/(m~2·s)),第二个波峰出现在17:00左右;波谷为15:00左右。两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值均为早晚较低,近中午较高,在9:00~21:00时间段中,除了15:00左右以外,主干形树形的净光合速率均比小冠疏层形树形高。不同树冠空间内:8月初,主干形树形在不同树冠层次、部位及方向间的Pn、Gs、Evap均显着大于小冠疏层形树形,大小依次为:树冠的上层>中层>下层,树冠的外围>内堂,树冠东南侧>西北侧,而Ci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即:树冠下层>中层>上层,树冠内堂>外围,树冠西北侧>南东侧。通过对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可知,在8月初,主干形树形的光补偿点(LCP)相对于小冠疏层形较低,而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较大,主干形LCP值为27μmol/(m~2·s)、小冠疏层形为36μmol/(m~2·s);主干形LSP值为1311μmol/(m~2·s)、小冠疏层形为1239μmol/(m~2·s);主干形Pmax值为24.24μmol/(m~2·s)、小冠疏层形为21.79μmol/(m~2·s)。3.灰枣主干形和小冠疏层形的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树冠的上层外围,且主干形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分别为:主干形比叶重0.12 g/cm~2、叶绿素含量1.81 mg/g,小冠疏层形比叶重0.115 g/cm~2、叶绿素含量1.71 mg/g。两种树形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树冠的下层内堂。不同树冠方向间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也存在显着差异,即:两种树形树冠东南侧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显着大于西北侧,且在树冠各方向间,主干形树形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较大。4.灰枣主干形树形的产量相对于小冠疏层形略低(主干形单株产量4.82Kg、小冠疏层形5.63 Kg),但主干形树形在冠层间的产量分布较均匀,小冠疏层形树形则集中分布在树冠中层。具体表现在:主干形树冠的上、中、下层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33.32%、37.01%和29.61%,小冠疏层形为24.99%、41.65%、33.36%。树冠不同部位间,两种树形产量均主要分布在树冠的外围,且东南侧的产量较西北侧稍高。5.灰枣主干形树形的果实品质比小冠疏层形的果实品质更优。主干形树形在树冠各层次、部位及方向上枣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值相对于小冠疏层形均更大。如:主干形树冠上层外围枣果实的单果重11.4g、可溶性固形物34.3%、可溶性糖32.03%、维生素C含量431.75 mg/100g,小冠疏层形单果重10.21g、可溶性固形物31.9%、可溶性糖30.36%、维生素C含量424.79 mg/100g。结论:在株行距为1×3m的栽植密度下,主干形与小冠疏层形相比,是更适合当地灰枣生产的树形。(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琰,李海伦,赵卫星,常高正,康利允[8](2019)在《苹果不同树形冠层特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叶片质量及光合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选择合理树冠结构的优质树,本文以高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及开心形3种不同树形的苹果树为材料,对冠层特性季节变化规律、叶片质量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5-10月高纺锤形树冠天空可视度高于开心形和自由纺锤形,表明苹果树冠通风透光最好的为高纺锤形,其次为开心形和自由纺锤形。叶片质量最好的为高纺锤形,其次为开心形,自由纺锤形的最差。以光合有效辐射800 mol·m~(-2)·s~(-1)为界值,低于界值时,3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且变化一致,高纺锤形最高,开心形次之,自由纺锤形最低,高于界值时,净光合速率变化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梁星云,刘世荣[9](2019)在《基于冠层塔吊原位测定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光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带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主要树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首次利用冠层塔吊原位测定了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4个主要树种成熟大树的CO_2响应曲线,并利用FvCB模型计算了一些重要的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红松的光合速率(A)、最大羧化速率(V_(c max))和气孔导度(g_s)均最小,而其气孔对光合的限制性(L_s)最大.水曲柳、蒙古栎和紫椴这3个阔叶树种的光合特征也存在显着差异.基于叶片面积的V_(c max)大小顺序为:水曲柳(83.2μmol·m~(-2)·s~(-1))、蒙古栎(89.3μmol·m~(-2)·s~(-1))>紫椴(68.4μmol·m~(-2)·s~(-1))、红松(68.8μmol·m~(-2)·s~(-1))(P<0.05),而基于叶片质量的V_(c max)大小顺序为:水曲柳(1.36μmol·g~(-1)·s~(-1))>蒙古栎(1.03μmol·g~(-1)·s~(-1))>紫椴(0.90μmol·g~(-1)·s~(-1))>红松(0.42μmol·g~(-1)·s~(-1))(P<0.05).7—9月,水曲柳和蒙古栎的A值显着降低,而紫椴和红松的A值变化不显着;所有树种V_(c max)都随季节发生显着下降.在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动态的模拟预测中,应该考虑V_(c max)的季节变化.(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二华,周广胜,周莉[10](2019)在《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的高光谱遥感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fAPAR)是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的重要参数.但关于不同干旱条件下作物全生育期的fAPAR遥感反演研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2015年夏玉米5个灌水处理模拟试验的高光谱反射率和fAPAR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关键生育期fAPAR和高光谱反射率变化特征,探讨了fAPAR与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和充分供水条件下,fAPAR较高;重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持续干旱条件下,fAPAR较低.冠层可见光、近红外光和短波红外光区的反射率与fAPAR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fAPAR与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光区的383、680和1980 nm附近的反射率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均达-0.87.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与fAPAR相关性强且稳定的波段为580、720和1546 nm,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9和0.88. 9个常用植被指数与fAPAR呈线性或对数关系,其中,增强型植被指数、复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修正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与fAPAR的关系模型最好,决定系数(R~2)均在0.8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6%、16.6%、16.7%和16.2%;基于一阶导数光谱反射率与fAPAR的对数关系在(720±5) nm波段处的模拟效果较好,R~2达0.86;直接选择反射率数据估算fAPAR的效果较差,R~2最高为0.81.研究结果可为fAPAR的准确反演及评估作物干旱状况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冠层光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给外源脱落酸(ABA)在小麦抗旱栽培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耐旱型品种山农20和水分敏感型品种辐287为材料,研究外源ABA对花后干旱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光合特性、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显着降低了小麦吸收光能性能指数(PI_(abs))及被捕获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_A~-中下游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φ_0),尤其在灌浆后期,PI_(abs)及φ_0降幅均达到50%以上,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显着下降和冠层温度显着升高。同时,干旱处理下两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呈现降低趋势。两品种花后光合积累量及花后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显着降低,辐287降幅大于山农20。最终表现为粒重及产量显着降低。干旱条件下喷施ABA可以显着提高PI_(abs)值、φ_0值、净光合速率及叶绿素相对含量,延缓叶绿素降解,诱导气孔适当关闭,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冠层温差。同时ABA处理提高了强势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延长了生长活跃期,降低穗叶温差,花后光合积累量及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着升高,最终表现为粒重及产量提高。这说明耐旱型小麦品种叶片光合同化力强,花后干物质转运效率较高,有利于籽粒灌浆增重,实现产量提高;外源喷施ABA可以提高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小麦的光合性能,显着降低穗叶温差,优化同化物分配比例,最终实现小麦的抗旱稳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层光合论文参考文献
[1].顾生浩,王勇健,温维亮,卢宪菊,于泽涛.基于叁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9
[2].张鑫,孔祥,李勇,骆永丽,黄翠.外源ABA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及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9
[3].王修信,高凤飞,刘馨,胡玉梅,朱启疆.北京城市绿地叁种常见林木冠层光合作用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黄波,张妍,孙建强,陈翔,张林.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5].夏国威,孙晓梅,陈东升,张守攻.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J].林业科学.2019
[6].杜刚锋.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9
[7].王文军.灰枣不同树形的冠层特性、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及品质关系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
[8].王琰,李海伦,赵卫星,常高正,康利允.苹果不同树形冠层特性季节变化规律和叶片质量及光合特性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9].梁星云,刘世荣.基于冠层塔吊原位测定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原始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光合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10].刘二华,周广胜,周莉.不同干旱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的高光谱遥感反演[J].应用生态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