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脑病发病率及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尿毒症脑病发病率及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四川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血透室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300例,其中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264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为12%;②分析两组血液透析的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等数据,以logistic单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确立为尿毒症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血红蛋白过低、未定期血滤或灌流、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血K+<3.5mmol/L及使用三代头孢是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尿毒症脑病;发病率;危险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34-02

尿毒症脑病(uremicencephalopathy,UE)是指慢性肾衰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包括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等多种表现,常伴癫痫发作,言语、运动障碍及中枢盲等情况,易引起误诊、误治[1]。UE是尿毒症患者在维持性的血液透析中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是肾病的终未期患者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分析尿毒症脑病相关危险因素,早期进行有效防治,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我院肾内科收治血液透析患者300例,对临床资料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300例,其中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26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2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6.25±18.4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CKD5期(尿毒症期)诊断标准[2],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计算肌酐清除率<15ml/min)。

1.2.2临床表现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意识朦胧、谵妄、幻觉、狂躁,判断、定向及自知力障、扑击样震颤、惊厥、抽搐及昏迷等。

1.2.3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如肝性脑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1.2.4头部CT检查均为阴性。

1.3方法

统计参照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尿毒症脑病可疑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筛选,自制表格对患者住院病历原始记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血压、尿量、血肌酐、血液透析的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等指标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资料经整理后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为12%。

2.2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的血液透析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等指标检测值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确立为尿毒症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血K+<3.5mmol/L、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未定期血滤或灌流以及使用三代头孢是尿毒症脑病的危险因素。见表。

与对照组比较*P≤0.05ΔP≤0.01

3.讨论

尿毒症脑病常见于慢性肾衰竭重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早期症状无典型性,一般为意识精神障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延误诊断。尿毒症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十分明了,有研究[3][4]认为,其由某些分子物质在体内蓄积引起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如血中甲状旁腺激素增加,脑组织中氨基酸代谢障碍、脑循环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等体内中分子毒性物质蓄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透析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尿毒症脑病相关危险因素。其中(1)血红蛋白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的降低是由贫血影响氧的携带和运输,造成脑部氧饱和度不足,引起嗜睡甚至昏迷;(2)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的升高是分子物质的累积引发对应症状,与血透(小分子)频率较低、未定期血滤或灌流(中分子)密切相关;(3)空腹血糖较高则是因原发病大多为糖尿病导致;(4)血钙的降低,特别是血K+<3.5mmol/L时,体内电解质失衡,直接影响神经应激性,出现细胞代谢异常及渗透压调节障碍;(5)三代头孢的使用可考虑是因肾功不全导致药物蓄积,而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竞争性抑制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复合物的活性,影响维生素B12的代谢,同时还干扰钠-钾泵,进而引起脑内代谢异常。因此,血红蛋白过低、未定期血滤或灌流、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血K+<3.5mmol/L及使用三代头孢是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报道一致[5]。

综上所述,对于肾衰竭患者合并以上危险因素存在时,应结合病征考虑尿毒症脑病的发生,及时抢救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应加强血糖控制,避免并发尿毒症;对于规律血透尿毒症患者,则应至少每月行2次血滤或灌流,且应避免三代头孢的应用,减少尿毒症脑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17-1422.

[2]LeveyAS,AtkinsR,CoreshJ,etal.Chronickidneydiseaseasaglobalpublichealthproblem:Approachesandinitiatives-apositionstatementfrom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J].KidneyInternational,2007,72(3):247-59.

[3]李鹤,薛永全,田春艳,等.尿毒症脑病2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6):3313-3313.

[4]林海如.尿毒症脑病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2):49-50.

[5]陆森,刘小莲,梁秋波,等.电解质紊乱与尿毒症脑病发生的相关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03(12):4-5.

标签:;  ;  ;  

尿毒症脑病发病率及危险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