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银行业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资银行将面对迫在眉睫的外资银行竞争压力、不容乐观的金融风险现实、新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和全球金融业的迅猛发展等等,这些都对银行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中国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中资银行业未来的兴衰成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就以下这些问题进行论述: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危机的重要性,接着对银行业风险的内涵、特征和种类进行一般性的概述并指出本文界定的概念,并对本文参考的国内外理论和文献做了综述;其次,从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出发,分析中国银行业风险生成的内外部基础和条件,并重点剖析了入世后中国银行业风险的现实表现;再次,介绍了其他国家在开放条件下风险防范措施的三种模式:高度自由开放模式、有限开放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并着重对比研究了美国、波兰、瑞典三国银行业是如何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进而归纳总结了国际上在开放条件下对银行业风险防范所采取的一般措施;最后,在分析同外资银行竞争的策略基础上,提出了在现实的国内外条件下,中资银行如何从微观和宏观层面防范风险。文章指出,对于处在开放市场条件下的中资银行来说,从微观层面上应根本上改善财务状况,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积极推行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宏观层面中央银行应对内放松管制,促进金融市场发育,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此乃防范银行业风险的根本途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行竞争与银行业风险——基于我国284个城市的证据[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8(05)
- [2].“三会”负责人接受专访 透露未来金融监管方向[J]. 广西经济 2017(08)
- [3].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J]. 商 2016(27)
- [4].银行业风险对金融安全及经济稳定影响研究[J].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20(01)
- [5].银行业风险贷款的尽职免责机制[J]. 银行家 2019(11)
- [6].基于熵值法的区域银行业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 金融发展研究 2015(12)
- [7].疫情“黑天鹅”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以及相关建议[J]. 当代金融家 2020(Z1)
- [8].金融犯罪与银行业风险关系探讨[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2(04)
- [9].深层次结构下的欧洲银行业风险状况分析[J]. 国际融资 2012(09)
- [10].从萨克森银行风险处置案例探析德国银行业风险处置机制[J]. 河北金融 2016(10)
- [11].银行业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9(15)
- [12].增强银行业风险管控能力[J]. 中国金融 2011(16)
- [13].货币政策目标传导机制与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2002-2013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4(12)
- [14].如何在新时期加强我国银行的监管[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07)
- [15].银行业杠杆率与经济增长[J]. 国际金融研究 2019(12)
- [16].日本如何防范银行业风险[J]. 金融世界 2014(06)
- [17].由英国金融服务局被质询谈强化银行业风险监管效能[J]. 河北金融 2008(02)
- [18].提升银行业风险披露透明度[J]. 中国金融 2014(10)
- [19].行政处罚如何影响银行业风险: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J]. 金融监管研究 2018(09)
- [20].中国银行业从巨亏到高额利润实现的改革进程与风险评析[J]. 对外经贸实务 2014(12)
- [21].房地产业与银行业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4(07)
- [22].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的警示及应对措施[J].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0(10)
- [23].欧洲银行业重点风险提示和展望[J]. 国际融资 2012(10)
- [24].如何防范银行业道德风险[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4)
- [25].我国银行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 北方经济 2008(20)
- [26].我国银行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 北方经济 2008(18)
- [27].对银行业风险和前途的思考[J]. 资本市场 2012(04)
- [28].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时变特征研究——基于TVP-SV-VAR模型的检验[J]. 上海金融 2015(10)
- [29].化解经济下行期银行业风险[J]. 金融市场研究 2012(02)
- [30].中日银行业风险调控策略比较研究[J]. 新金融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