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采用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气阴两虚、湿浊瘀阻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的影响,进而分析本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探讨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治疗本病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肾保护作用的中药提供新思路及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病例研究的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内科住院部及门诊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祛湿通络中药。通过记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Cr)、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证候积分综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BG, PBG, HbAlc水平治疗后均有所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且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O.05)。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Cr及24h尿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降低均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多以气阴两虚为本,湿浊瘀阻为其标,湿、浊、瘀三者相互胶结化毒,使血液粘滞,脉络不畅,毒邪伤肾络,故见蛋白尿,病程迁延,失治误治,五脏受损,气血阴阳衰败,进一步加重肾损伤,变证百出。通过采用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肾损害,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的DN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高凝状态、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性有关。通过本研究,不但为中医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开发具有肾保护作用的中药提供新思路及研究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
  • 1.1 中医病名释义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法与方药
  • 1.4 实验研究
  • 1.5 临床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肾病的研究概况
  • 2.1 发病机制
  • 2.2 诊断及分期
  • 2.3 临床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和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3.1 随机化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2 疗效观察指标与方法
  • 5 疗效判断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研究结果与分析
  • 7.1 病例基本构成情况
  • 7.2 两组治疗后前后疗效比较
  • 7.3 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 7.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立题立法依据
  • 2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选方基础
  • 3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
  • 4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的影响
  • 5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 附录2 糖尿病性肾病症状主证计分量表
  • 附录3 糖尿病性肾病症状次证计分量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益气养阴祛湿通络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