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13052219850521XXXX;2.身份证号:13028119850125XXXX;3.身份证号:13043419851116XXXX;4.身份证号:23012519910607XXXX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发展主要趋向之一,其中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故而加强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相关技术工艺研究具有很大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施工特征基础上,对BIM技术的运用、管线预留预埋及管路衔接施工等施工方法作出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管线预留预埋;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2016年起,从中央到地方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均给予大力支持,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点区域与任务,装配式建筑将步入规模化、产业化轨道。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低耗、绿色、环保,建造周期短等优点,同时将同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品质。但施工技术上相对薄弱,各施工单位也在摸索探究,形成的方法各异。本文笔者的装配式建设经历,对装配式建筑机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浅陋分析,希望与同行分享技术经验,优化装配式建筑机电工程整体安装质量。
1装配式建筑施工特征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极端应用的主要构件是在工厂生产制造、加工完成的,然后运至建设现场进行拼装与施工。因此对装配式建筑机电工程的安装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预测安装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前移至设计阶段中予以处理,用“深化设计→工厂制造→现场建造”的新型模式取代“设计→现场施工→发觉问题→提出变更→设计变更→现场施工调整”的传统模式。
2装配式建筑机电安装技术工艺分析
2.1BIM技术运用
BIM技术的运用对于不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有很大帮助,装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包含了众多内容,机电管线、设备、器具随处可见,通过BIM技术建立包含全部内容的建筑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可视化的模拟施工,可以发现设计图纸中隐藏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预处理,有助于图纸的深入优化和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优化图纸、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应结合建筑行业管线施工规范,合理规划装配式建筑管线安装施工方案。运用BIM技术对管线实施预留、预埋以及拆分等多种处理措施,并将其细化为工厂制作预留预埋、施工现场预留预埋两个部分,以某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小区为例,单体楼主体结构采用型钢结构、结构楼板采用预应力筋叠合板,外墙及分户隔墙采用200mm厚砂加气条板,户内隔墙采用120mm厚轻质隔墙。通过BIM技术建立建筑模型,解决了许多问题。1)户内隔墙采用120mm厚轻质条板隔墙,工厂化预制,现场组装。机电工程中的开关、插座等安装在户内隔墙上,如果采用后期安装,在墙体上开槽开孔,将会严重影响轻质条板隔墙的质量,也不符合装配式建筑的内涵。通过BIM技术的运用,建立轻质条板隔墙及墙体上电气管盒的施工模型,准确定位管盒位于那块条板,位于条板的那个部位,具体位置尺寸等,然后由轻质条板厂家根据要求进行管盒的工厂化预制。待轻质条板运至现场安装时按照编号在特定部位安装,确保了管盒位置的准确性。2)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灯具的控制管线如何通过钢梁从顶板敷设到开关盒,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如果线管不穿行钢梁而进行明装,将增加后期装饰工程作业量。如果穿过钢梁,就会衍生出从钢梁哪个部位穿过,怎样进行钢梁的现场开孔等一系列问题。运用BIM技术,可准确定位线管的敷设路径,确定钢梁开洞位置、洞口规格,经设计单位验算并出具开洞部位的加强措施后,由钢结构预制生产厂家根据钢梁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从而减少了现场作业强度,推动施工作业进程,保证了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如今,灯具的遥控技术已研发应用,但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缺乏娴熟性,随着科技进步,实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灯具遥控技术,减少钢梁的预制开洞数目,这是后续发展中应不断专研的问题。3)通过BIM技术进行厨房、卫生间、管道井等管道较多部位的模拟施工,优化管道的空间布置,减少管道翻身与交叉情况。确定器具、管道的具体安装位置,准确留设管道预留洞口。确定灯具、线管的位置,准确留设预埋管盒。为后续管道安装、装饰装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4)电气工程中包含强电、智能化、消防弱电等多个系统管线敷设在叠合板上,在电气预埋施工中往往出现三层管线重叠,外加结构保护层以及钢筋网片,严重超出结构楼板的设计尺寸,给施工造成极大的难度。运用BIM技术综合布置各系统管线的敷设路径,直观性的呈现出不符合要求的部位,从而调整管线的敷设路径,确保叠合板现浇层中最多存有两层电气管线重载重合位点。
2.2管盒预埋及管路连接施工
2.2.1叠合板电气预埋盒
常规灯线盒高度为60mm,当将其敷设在叠合板中时,线管衔接操作难度明显增加,且易于出现堵塞情况,浪费人工资源、建筑材料等。经数次对比与调查研究后,决定应用定制专用的灯线盒,盒体高度为100mm,高处预制叠合板40mm,敲落孔孔中与盒顶部间距为20mm,盒体对称端需设有两个穿钢筋套管。当将灯线盒预埋在叠合楼板上部时,采用事先已穿好的附加定位钢筋和主筋实施绑扎,将灯线盒固定。以上措施实施目的在于确保灯线盒易于配管,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对叠合板的损坏,规避混凝土浇筑环节中预埋线盒位置发生偏移状况,保证工程质量。
2.2.2叠合楼板上低位插座配管
叠合楼板现浇层中的预埋线管,在把其引至墙板中插座时,由于墙板中预留操作空间通常为200×200×100mm或200×100×100mm。在施工作业中,低位插座配管定位控制难度较大,定位不准确就会增加线管错位或引上线管被外墙板压扁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配管难度相应增加,破坏墙体或地面等情况,影响施工质量。为解决以上问题,项目部开发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线管预埋辅助定位模板,该模板能精确设定叠合板上现浇层预埋线管的引上点,具有人工操作误差偏低等优势,有效保证了装配式建筑预埋管盒的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周期。且该模板能多次应用,降低了建筑材料的耗用量,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3机电深化设计的原则
首先对机电设计图纸进行图纸会审,会审并修改无误后,再进行各系统二维套图汇总、机电三维模型空间检讨后方确认深化机电图纸,再套入预制生产制造图纸进行二次会审,并对二次会审后的图纸进行优化定型。深化机电图纸应考虑电线管、线盒的具体位置、规格、型号,并区分预埋与非预埋在预制构件中,列出预制机电的清单并核对提供给构件厂。机电深化图纸中,在软件中准确定位线盒的具体位置,并汇总土建模型生产整合三维模型。按预制结构拆分方案,确定预制构件工厂生产阶段相关机电管线线盒的具体位置。管路布设原则以不穿梁为原则,非必要穿梁时应选择管径小的电管、弱电管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建筑内的给水总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电气和智能化各系统干线桥架及保护管、公共功能的阀门和电气设备以及总体检修的部件等,均集中统一设置在公共部位,各系统集中设置在各自独立的管道井或设备间内。
结语
装配式建筑为一类系统性很强、复杂度很高的工程项目。工程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应不断累积施工方法,连续完善技术方案,进而为装配式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规范性、高效性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戴海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9(09):201+203.
[2]刘晓东,周映池.装配式装修在成品住宅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209+211.
[3]闫倩倩,呼玲玲.绿色建筑建造方法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