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叙事新探

先锋叙事新探

论文题目: 先锋叙事新探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徐彦利

导师: 牛运清

关键词: 先锋小说,继承,时间,非理性主义,语言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985年前后出现的先锋思潮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产生条件,它与80年代的政治、经济环境不无关系。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民主与经济繁荣促进了中国在文化方面与西方的交流,使西方文学短时间内大规模涌入中国作家的视野。其次,先锋思潮也与作家个人的主观努力息息相关,马原、余华等人刻意对小说的创新使其群体化征象颇为显著,并日益成为一个松散的、写作风格较为接近的文学派别。粗略算来,先锋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幼稚期、成熟期与衰落期,每个阶段都有自身较为自身的特色。第一阶段即它的幼稚期(或称草创期),约在1985年前后,以马原、洪峰等为代表,是先锋小说初现端倪并进行初步形式探索的时期。第二阶段即它的成熟期(或称高峰期),集中出现于1987年前后。以余华、苏童、格非、北村、残雪等人为代表。他们继续着小说的形式探索,并不断深化语言实验,且渐渐显示出新的价值取向。这一阶段中,先锋小说达到了它可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并涌现出足以称之为代表作的一批作品。第三阶段是先锋小说的衰落期(或称颓败期),约在1989年后。这一时期先锋作家的创作风格有了明显改观,从激进的标新立异转向向公众伸出合解之手。许多前期的先锋作家向影视靠拢,或部分回归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原先昂扬的先锋战斗力渐次衰微,这一态势引出“先锋死了”的论调。先锋有没有消亡呢?我想未必。即使先锋作家叱咤风云的辉煌不再重演,即使他们曾经的风芒不再得以张扬,但焉知道其它作家没有继续这一探索之路?尤其是那些处于我们视域之外的作家。焉知道未来的明天他们不会卷土重来?所以,本文对“先锋死了”的论调不予支持。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或文学风格都不可能无所依傍地孤立产生或存在,横向的借鉴与纵向的继承总会或隐或显地被体现出来,先锋小说亦不例外。在其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卡夫卡、福克纳、马尔克斯、海明威、卡尔维诺等人的身影,更可以体验到博尔赫斯与“新小说派”强劲的存在。先锋小说从西方文学身上吸取营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先锋叙事过于明显地流露出西方叙事痕迹及后现代主义精神倾向,以至许多人往往忽略了它的“中国性”,即“本土性”,很少有人注意到先锋小说与中国文学有什么联系。然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挖掘会发现“本土性”在先锋们的身上上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被刻意突出了。也会惊讶地发现先锋小说存在的悖论:一方面它欲彻底推翻现当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将现实主义设置的种种藩篱抛掷一边;另一方面,却跨越了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先锋叙事总体概论

第一节: 先锋小说的产生及总体性描述

第二节: 先锋小说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先锋小说的借鉴与继承

第一节 先锋小说与博尔赫斯

第二节 先锋小说与“新小说”派

第三节 先锋小说的中国性

第三章: 时间—作为结构世界的方式

第一节 功能性时间

第二节 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

第三节 整体的时间—历史

第四章 冥想的语言

第一节 想象—比喻句中滴落的奇幻

第二节 语言的不确定性及反逻辑

第三节 冷漠—与情感擦身而过

第五章 先锋小说的非理性主义与非道德主义

第一节 飞越理性的制限—先锋小说的非理性主义

第二节 打破禁忌的疯狂—先锋小说的非道德主义

余论:先锋叙事对中国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诗歌叙述研究[D]. 李建平.山东大学2015

标签:;  ;  ;  ;  ;  

先锋叙事新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