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眷村是台湾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已经成为一个逐渐消失的地标,并被赋予刻板化印象。以眷村为书写主体的眷村小说是眷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眷村小说的起源、勃兴到可以预见的没落都是在眷村这一封闭的文化形态中进行的。尽管眷村出身作家成为影响台湾文学生态甚深的创作者,甚至带动了一些不同层面与风格主题的潮流,但台湾学者更多的是对个体的研究,而较少从文学场域的角度对眷村小说进行整体研究。解严是台湾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它导致台湾政治格局的重新布置,而政治版图必然牵引着文学场域的变迁。同时族群问题也在解严后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众声喧哗的文学场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族群隐喻也是眷村小说吸引众多关注的重要因素。而眷村小说书写策略是随着解严后文学场域变迁而出现的因应方式。眷村小说通过介入台湾文学主体建构、对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的书写、空间策略、双重困境下的颠覆策略四个方面展开了对当代台湾文学的建构和言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创意助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台湾“眷村”为例[J]. 城乡建设 2020(05)
- [2].大陆读者理解“眷村的故事”的可能性——以《告别的年代:再见!左营眷村!》为例[J]. 南方文坛 2017(01)
- [3].介入的“外人”──张耀升《告别的年代:再见!左营眷村!》[J]. 南方文坛 2017(01)
- [4].思乡:台湾眷村题材电视剧的文化内涵[J]. 中国电视 2015(01)
- [5].眷村形象的媒介表达[J]. 新闻世界 2015(09)
- [6].眷村的哀愁——读台湾眷村作品有感[J]. 艺术品鉴 2014(12)
- [7].台湾眷村的记忆[J]. 晚霞 2012(09)
- [8].我所知道的台湾“眷村”[J]. 海内与海外 2009(01)
- [9].眷村 那些事儿[J]. 八小时以外 2010(04)
- [10].眷村的胡同[J]. 汽车生活 2010(05)
- [11].永远的过客临时的家[J]. 中外文摘 2010(19)
- [12].眷村是我的娘胎[J]. 美文(上半月) 2011(02)
- [13].台湾的眷村传奇文化[J]. 上海采风 2011(01)
- [14].南渡却未北归 眷村的前世今生[J]. 文史参考 2011(22)
- [15].迷雾重重:“眷村文学”再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9(01)
- [16].眷村浓缩着历史[J]. 检察风云 2019(04)
- [17].台湾眷村的记忆[J]. 晚报文萃 2012(16)
- [18].论朱天文笔下的眷村书写[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2)
- [19].台湾眷村:日益流逝的文化记忆[J]. 两岸关系 2014(03)
- [20].眷村小说中的第二代人书写[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10)
- [21].沉重的眷村[J]. 走向世界 2013(25)
- [22].朱天文小说的眷村情结[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1)
- [23].回味往昔的乡愁与温情——透视台湾眷村文化热[J]. 两岸关系 2010(03)
- [24].浅论台湾“眷村小说”流派的流变[J]. 文艺争鸣 2008(05)
- [25].“有情”的眷村生活史:个人记忆与时代经验——曾明财《台湾人在眷村:我的爸爸是老芋仔》读札[J]. 南方文坛 2017(05)
- [26].台湾眷村:忘不了的乡愁[J]. 新城乡 2016(03)
- [27].游移的蝙蝠——浅谈眷村文学的几个特点[J]. 中州大学学报 2011(01)
- [28].时代记忆与台湾的老芋仔——《宝岛眷村》编后散记[J]. 艺术评论 2010(05)
- [29].竹篱笆内的风情——眷村记忆[J]. 两岸关系 2009(06)
- [30].竹篱笆内的风情——眷村记忆[J]. 统一论坛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