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

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慢性肾盂肾炎等导致肾脏损害,进而出现全身多个器官受累的综合病征。在每年的慢性肾脏病新发病例中约有80%的尿毒症患者为青壮年,不少患者仅有二三十岁,年龄最小的甚至只有几岁。当前对儿童慢性肾脏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疾病活动和预防并发症,延缓疾病慢性进展,减轻症状,减少尿毒症的发生;治疗的主要手段为营养、饮食、药物、透析等几方面,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对他们的心身健康却不够重视,而事实上,慢性肾脏病的儿童不仅仅需要躯体上的治疗,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治疗。首先,他们会忍受疾病本身引起躯体上的不适应。另一方面,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患儿要长期服药,定期治疗。药物(特别是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也常常引起患儿躯体上的不适:体形改变、恶心呕吐、生长迟缓。而治疗过程中的注射、抽血、穿刺等创伤性治疗,给患儿痛苦同时,也会使患儿感到恐惧;慢性肾脏病患儿因为治疗,经常要停课,甚至休学,而平常的普通活动、饮食,也会因病而受到限制。以上种种与众不同,使患儿引起持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达到了10%-30%,其中抑郁情绪最突出。家长的过度关心保护或焦虑,加重患儿的抑郁。有些患儿有社会退缩行为或攻击行为,对人敌视等。慢性肾脏病患儿会出现性格过分依赖、幼稚敏感和希望受人照顾。而一些患儿则不愿意与他人多接触,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部分甚至出现智力较常人低。因此我们如何进行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全面的心理干预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A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60例,均为2004年以来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患儿,年龄4~16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以上,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检测和防治指南/肾脏病病人生存质量指导(K/DOQI)》。对照:60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父母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儿童受教育情况、居住地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相似的浙江宁波市某所在校健康儿童。B调查方法a.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及正常儿童对照进行评定研究。b.研究住院次数、年龄等因素与焦虑、回避、抑郁等情绪之相关性。c.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分别评定慢性肾脏病儿童的社交能力(包括社交回避和害怕否定)和行为问题;d.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慢性肾脏病患儿之间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C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慢性肾脏病患儿SCL-90评分除强迫、精神病性、偏执外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慢性肾脏病患儿存在心理问题。B.进一步分析住院3次以上的除上述症状外,焦虑、抑郁、回避心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多次住院的患儿心理问题更多。C.在不同年龄组SCL-90评分的比较中,12~16岁组患儿除强迫、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外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提示12~16岁组患儿的心理问题多于其他年龄组患儿。D.在社交能力上,慢性肾脏病患儿在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三个方面均低于正常儿童。E.在行为问题上,男患儿与正常男孩之间在分裂样、抑郁、交往不良、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内向因子、外向因子及总分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患儿与正常女孩之间在抑郁、分裂样、强迫上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本文研究发现:慢性肾脏病患儿有广泛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质、偏执、焦虑、抑郁、回避等,继而表现为人际不良和敌对性。提示医护人员应予重视。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要及时发现其不良的心理反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次
  • 1 引言
  • 1.1 问题背景
  •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2 儿童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 2.1 儿童心理发育特点
  • 2.2 儿童的心理障碍
  • 2.3 儿童心理的影响因素
  • 2.4 患病儿童的心理状况
  • 2.5 慢性肾脏病的特点
  • 2.6 儿童心理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现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材料
  • 3.3 实施程序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5. 讨论
  • 6. 结论
  • 6.1 在心理问题上
  • 6.2 在社会能力上
  • 6.3 在行为问题上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文版简化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信效度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1)
    • [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社交焦虑现状及其相关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0(02)
    • [3].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相关性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 2012(19)
    • [4].他人指向社交焦虑量表的中文版修订[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1)
    • [5].压力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希望的调节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11)
    • [6].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J]. 西部学刊 2019(22)
    • [7].精简版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在初中生人群中的信效度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23)
    • [8].福利院唇腭裂孤儿的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22)
    • [9].中专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 [10].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7)
    • [11].养育者羞怯与幼儿社交焦虑的关系[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2].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青少年网络受欺负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1)
    • [13].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照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7)
    • [14].初中流动儿童社交焦虑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 智库时代 2017(05)
    • [15].中部地区农村小学寄宿生社交焦虑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3)
    • [16].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的关系[J]. 校园心理 2015(04)
    • [17].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10)
    • [18].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成人依恋类型关系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8)
    • [19].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的干预[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 [20].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06)
    • [21].重庆市主城区4~6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忽视特点及相关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12)
    • [22].健康街舞练习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效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 2013(09)
    • [23].3-6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关系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5)
    • [24].青少年自我效能、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2(07)
    • [25].大学生应对幽默和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6].中职生人际信任、社交焦虑现状及其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11)
    • [27].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临床观察[J]. 北方药学 2012(12)
    • [28].医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19)
    • [29].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社会适应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大众科技 2010(01)
    • [30].昆明市、禄丰县两地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情况抽样调查[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05)

    标签:;  ;  

    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卫生状况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