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定转子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iFe1-xMnxPO4,LiFe1-xNixPO4,定-转子反应器,电化学性能
定转子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曲鹏,闫暄崎,李成,宋云华,刘晓林[1](2018)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LiFe_(1-x)M_xPO_4(M=Mn,Ni)粉体及其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具有高效传质和微观混合性能的定-转子反应器制备了Li Fe_(1-x )Mn_(x )PO_4(x=0.0,0.1,0.2,0.3)和Li Fe_(1-x )Ni_(x )PO_4(x=0.00,0.03,0.05,0.07)粉体,分别用作正极材料制成电池后,采用电池测试系统测定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粉体颗粒呈类球形,尺寸分布均匀,粒径范围为5~10μm,Mn和Ni的掺杂没有改变粉体的晶体结构。以Li Fe_(0.8)Mn_(0.2)PO_4和Li Fe_(0.95)Ni_(0.05)PO_4 2种组成的粉体性能最好,在倍率0.1 C下,所得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在室温和50℃时,分别为153.2和155.7 m Ah/g,及156.4和160.4 m Ah/g;1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4%和96.5%,及93.8%和95.0%。借助具有过程强化作用的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的Mn和Ni掺杂Li Fe PO_4正极材料的电性能得到显着提高,原因是定-转子反应器一方面可以制备颗粒尺寸均匀的粉体,另一方面又可使掺杂的Mn和Ni在粉体颗粒中均匀分布,两者同时提高了电池中Li~+的扩散速率,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高温电性能。(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赵泽盟[2](2017)在《定—转子反应器中水脱氧的工艺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转子反应器(Rotor-Stator Reactor,RSR)作为一种新型的超重力设备,是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ed Bed,RPB)基础之上研制的。定-转子反应器的内部结构主要由固定在转子盘上的转子和安装在端盖上的定子所构成。转子盘上旋转的转子起到了剪切与破碎液体的作用,使得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液体被切割成微米至纳米级的液滴和液膜,强化了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端盖上静止的定子起到了扰流的作用,使得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液体重新分布,克服了旋转填料床中液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定-转子反应器展示出了良好地传质和微观混合性能。本论文针对传统水脱氧工艺中溶氧在水中传递速率慢,设备尺寸大、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定-转子反应器作为水脱氧设备,以提高溶氧在水中地传递速率。研究了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和传质机理,并对比了定-转子反应器中不同水脱氧体系的传质和水脱氧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个部分:(1)采用了基于电导率的激励-响应法研究了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征。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和转子环层数等操作条件对定-转子反应器中液体流动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定-转子反应器中液体平均流速、液体停留时间、持液量和液滴个数的经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经验关联式能够很好地预测定-转子反应器中液体的平均流速、液体停留时间、持液量和液滴个数,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均在±10%以内。(2)以定-转子反应器中水脱氧体系为研究基础。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气体体积流量和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定-转子反应器中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液相体积传质系数随着转子转速的加快、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液体体积流量的增加和真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本实验的操作条件下,真空-N2-水脱氧体系的传质性能最好,其次为N2-水脱氧体系,真空-水脱氧体系传质性能较差。(3)以N2-水脱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定-转子反应器中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机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论文建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模型的预测值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实验值之间的误差范围不超过±15%,显示了所建立的机理模型的良好预测性能,为更好的理解定-转子反应器中传质过程奠定了基础。(4)利用使用主元回归模型建立了定-转子反应器内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统计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基于主元回归的传质系数模型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的真空-N2-水脱氧过程中,预测效果明显好于基于线性回归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模型。基于主元回归的模型在预测N2-水脱氧和真空-N2-水脱氧过程中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基本都处于±15%以内。此外,主元回归模型相对于机理模型有更宽的适用范围。(5)利用真空-N2-水脱氧体系、N2-水脱氧体系、CO2-水脱氧体系和真空-水脱氧体系来考察定-转子反应器水脱氧的性能。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气体体积流量和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定-转子反应器中脱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氧率随着转子转速的加快、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和真空度的增大而上升;随着液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实验范围内的操作条件下,真空-N2-水脱氧体系的脱氧效果最好,脱氧率为97.32%。N2-水脱氧体系、CO2-水脱氧体系和真空-水脱氧体系的脱氧率分别为97.01%,89.56%和89.95%。因此,定-转子反应器中真空-N2-水脱氧体系能够较好地脱除水中的溶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11-28)
陈诗哲[3](2017)在《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乳化性能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转子反应器(Rotor-stator reactor)是一种基于超重力技术的过程强化新型反应器,已被应用于脱硫脱碳、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其通过离心力模拟超重力环境,将液体剪切、分散,从而强化传质过程和微观混合过程。由于其独特的定-转子结构,定-转子反应器较适合处理高黏度或易堵塞的体系。基于以上优点,定-转子反应器被认为是合适的乳化设备,但目前关于其乳化性能的研究较少。本课题以二甲基硅油/乳化剂AEO-7/水为体系,全面研究了定-转子反应器的间歇乳化性能。在定-转子反应器的基础上,将其与超声反应器耦合,得到新型的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以强化设备的乳化性能。最后,将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应用于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得到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得到微米级的二甲基硅油乳液,乳液平均粒径为3-22 μm。转速越大、油相含量越小、油相黏度越小,均可促进平衡时间和平衡粒径的减小。基于液液破碎模型,建立了平衡粒径与各实验参数的无因次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的范围内,能较好地描述实验值。(2)使用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制备得到微米级的二甲基硅油乳液,乳液平均粒径为为乳液粒径为可得超声功率越大、超声探头个数越多、超声探头位置越接近液体主体位置,平衡时间和平衡粒径均越小。对比定-转子反应器,超声的引入提高了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的乳化性能,平衡时间和平衡粒径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对于低黏度体系尤为明显,平衡时间可下降约50%,平衡粒径最高可下降80%。(3)将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应用于氨基硅油乳液的制备,对配方和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符合市场指标要求(Z-average=100-200nm,PDI≤0.2)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31)
曲鹏,闫暄崎,李成,宋云华,刘晓林[4](2016)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LiFe_(1-x)M_xPO_4(M=Mn,Ni)粉体及其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高温电性能,本研究以FeSO_4、LiOH、H_3PO_4、MnSO_4和NiSO_4为原料,分别将其配成水溶液并按一定的配比,在具有高效传质和微观混合性能的定-转子反应器中合成了掺杂Mn或Ni的LiFe_(1-x)Mn_xPO_4和LiFe_(1-x)Ni_xPO_4前驱体,经煅烧并经碳包覆处理后得到电池正极材料LiFe_(1-x)Mn_xPO_4(x=0.0,0.1,0.2,0.3)和LiFe_(1-x)Ni_xPO_4(x=0.00,0.03,0.05,0.07)粉体。利用XRD和SEM对制备的粉体进行物相和形貌表征,利用电池测试系统测量了在不同温度下以所制备的粉体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磷酸铁锂粉体中分别引入少量Mn和Ni后,晶体结构没有变化,晶胞参数略有改变,粉体颗粒呈类球形,颗粒尺寸分布均匀且随Mn和Ni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室温和0.1C倍率下,以LiFe_(0.8)Mn_(0.2)PO_4/C和LiFe_(0.95)Ni_(0.05)PO_4/C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3.2和155.7mAh/g,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为146.1和150.2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5.4和96.5%;在50°C和0.1C倍率下,由LiFe_(0.8)Mn_(0.2)PO_4/C和LiFe_(0.95)Ni_(0.05)PO_4/C粉体作为正极材料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4和160.4mAh/g,经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46.7和149.1mAh/g,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3.8和94.2%,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粉体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高温电性能。本研究使用的可以强化反应过程的传质和微观混合的定-转子反应器对制备的粉体性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制备的粉体颗粒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又可使掺杂的Mn或Ni在粉体颗粒中均匀分布。均匀的颗粒尺寸和均匀分布于颗粒的Mn2+或Ni~(2+)可以提高Li~+的扩散速率,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高温电性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6-10-11)
赵泽盟,王思文,初广文,陈建峰,邵磊[5](2016)在《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停留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定-转子反应器内的流体动力特性,采用电导率与响应时间技术测量了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的停留时间,考察了液体体积流量、转子转速以及定-转子层数对停留时间的影响,最后采用量纲分析法推导出了定-转子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经验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基本在10%以内,表明了此关联式预测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停留时间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6年18期)
王思文[6](2016)在《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和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反应过程中的微观混合与传质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设备被研发出来,而定-转子反应器(Rotor-stator Reactor,RSR)就是其中的一种。定-转子反应器利用超重力技术原理,通过转子环与定子环的相对运动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将液体剪切为微小的液滴、液丝和液膜,达到强化反应的目的。目前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面,RSR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本论文主要开展RSR的基础研究为主要内容,内容包括:RSR内液体流动形态的观测与研究,压降的观测与研究,探索各种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水在RSR中的流动行为开展可视化研究,通过高速摄像机对不同条件下的液滴进行记录,得到其直径和速度。从定/转子甩出后,空腔区中的液滴的直径范围在286-1310微米之间,液滴的速度在1.56-10.06m/s之间。2.对RSR的干床压降和逆流湿床压降进行实验,发现随着转子转速和气量的增加,RSR的干床压降和逆流湿床压降不断增加。随着液量的增加,湿床压降先降低后升高。实验条件相同时,干床压降要高于逆流湿床压降。3.对RSR的干床压降进行FLUENT模拟,得到与实验部分相同的结论。同时,模拟结果显示,随着定/转子层数的增加,RSR的干床压降也会增加。4.利用VOF模型对RSR内的液相流动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可视化部分的结果吻合度较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9)
李淑婵[7](2016)在《定—转子反应器中制备Ce_(0.5)Zr_(0.5)O_2催化剂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CO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损害着人类健康。目前广泛应用负载型金催化剂作为消除CO的有效化学方法,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载体的结构与性能息息相关。铈锆氧化物是一种广受关注的催化剂载体,具有良好的储放氧性能。而将铈锆氧化物纳米化可以有效提高贵金属的分散性和活性;超重力技术因其独特的强化机制能提高传质效率和微观混合效率,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大比表面积且分散均匀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本研究在定-转子反应器中利用超重力技术结合气液两相法和双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Ce0.5Zr0.502纳米载体。考察了在超重力条件下,初始物料浓度、体系温度、转子转速等工艺参数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纳米载体的适宜工艺条件。利用XRD、XPS、高分辨透射电镜、BET、N2-吸附脱附等表征方法对该载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载体均为四方型晶相的Ce0.5Zr0.5O2。采用气液两相法制备Ce0.5Zr0.5O2纳米载体的适宜条件为体系温度50℃、初始溶液浓度0.05mol·L-1、RSR转速800 r·min-1和反应终点pH值为9,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04.7 m2·g-1,平均粒径为7.4 nm,粒径尺寸分布为4~10 nm。采用双反相微乳液法制备Ce0.5Zr0.5O2纳米载体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30℃、初始溶液浓度0.5 mol-L-1、RSR转速600 r·min-1和液体体积流量为15 L·h-1,载体的比表面积为122.5 m2·g-1,平均粒径为5.4 nm,粒径分布为4-7nm。与传统搅拌反应器相比,在定转子反应器中制备的载体结晶度和比表面积较高,材料性能较好。利用阴离子浸渍法对载体进行Au的负载,考察了Au/Ce0.5Zr0.5O2对CO催化氧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气液两相法和双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的Au/Ce0.5Zr0.5O2催化剂分别在120℃和110℃下可使CO转化率达到95%。(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20)
武琳珂[8](2015)在《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球形尖晶石锰酸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两步固相法合成球形尖晶石型锰酸锂,比文献中报道的叁步法更为简便,可变因素较少,使得合成样品的性能更易控制。探索了合成球形碳酸锰的最优条件,并使用定-转子反应器合成了球形碳酸锰。在此基础上,以合成的球形碳酸锰为锰源与碳酸锂进行高温固相反应,获得了球形尖晶石锰酸锂,并通过XRD、SEM、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首先探索了合成球形碳酸锰的条件,在常温下采用硫酸锰与碳酸氢钠为原料,两溶液采取快速混合方式,每100ml硫酸锰溶液中添加10ml乙醇,以NaHCO3与MnSO4摩尔比为20:1获得了球形碳酸锰样品。获得较优条件后,改变合成工艺,以NaHCO3与MnSO4摩尔比为10:1时,使用定-转子反应器合成了球形碳酸锰,并考察了定-转子反应器转速、循环量、反应时间对合成产品的影响。当定-转子反应器转速为1400r/min、两股加料速率分别为600ml/min、定-转子反应器进行循环的时间为1h,合成的碳酸锰样品,分散性好、粒径均一。本文以合成的球形碳酸锰进一步与碳酸锂在750℃下反应合成了尖晶石型锰酸锂,考察了不同直径的碳酸锰球、不同的Li2CO3与MnCO3摩尔比对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球形碳酸锰中间体的直径为4μm时,合成的球形锰酸锂样品直径约为3μm,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9mAh/g,在0.1C下循环100次其容量可保持在9OmAh/g。以摩尔比Li2CO3:MnCO3=1:3合成了富锂型锰基氧化物,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32mAh/g,优于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数值,在0.1C下循环100次其容量可保持在105mAh/g。(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30)
刘妍[9](2015)在《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氢氧化铝阻燃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是以工业级的氢氧化铝为原料采用铝酸钠溶液种分法制备高品质的阻燃级超细氢氧化铝。即先将除去部分杂质的氢氧化铝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煮沸溶解制备成饱和度较高的铝酸钠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铝晶种和水,在保温搅拌条件下分解产生超细氢氧化铝。该工艺过程简单,无杂质离子引入,碱液可循环使用,且对环境无污染,生产成本较低。论文分别采用普通搅拌和定-转子反应器制备了氢氧化铝粉体,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所制备的氢氧化铝粉体形貌及大小的影响。通过XRD、SEM、热失重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晶体的生长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搅拌环境下制备阻燃级超细氢氧化铝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总反应时间40h、稀释比V1:V2为1:2、晶种添加量5 g·L-1,普通搅拌器转速300 r·min-1。分解时间超过40h,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基本不变。温度在50℃左右时,氢氧化铝的晶型较好且产率较高。(2)使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氢氧化铝,可强化固-液相间微观混合,能有效减小晶体粒径,使晶体粒径更均匀,分散性更好。通过实验,获得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即反应温度50℃、总反应时间40h、稀释比V1:V2为1:2,晶种添加5 g·L-1,定-转子反应器转速2800 r·min-1,溶液循环量200 mL·min-1,循环时间3h。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使用了定-转子反应器采用种分法制备氢氧化铝。与仅使用普通搅拌反应器对比,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的氢氧化铝阻燃剂粒径明显减小、团聚状况减少、分散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7)
李应文[10](2015)在《定—转子反应器内传质过程及纳微颗粒制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转子反应器(Rotor-stator Reactor, RSR)是一种以旋转填充床(Rotating Packed Bed, RPB)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新型超重力设备,它主要由在径向上交错排布的同心转子环和定子环构成。液体在RSR中高速旋转的转子及静止的定子作用下,被剪切破碎,形成微小的液膜、液丝或者液滴,使得气-液两相湍动程度及气-液两相界面更新速率大大增加,令传质及微观混合过程得以高度强化。因此,RSR在传质控制的化工过程中展现出很强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针对RSR这一新型反应器,进行了流体流动研究及气-液传质过程研究等基础研究,并针对微乳液/乳液体系黏度高、浓度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利用RSR强化传质与混合过程,制得粒径可控、分布窄、负载后催化活性高的催化剂载体。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对于RSR内液体流动形态进行了可视化研究,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如定/转子环层数、转子转速和液体体积流量对于液滴平均直径、液滴速度矢量平均角度和液滴平均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RSR内水液滴平均直径在311-1045gm之间,平均速率在1.73-8.86 m·s-’之间;微乳液液滴平均直径在271-775 μm之间,平均速率在2.08-7.34 m·s-1之间。通过量纲分析法建立了预测液滴平均直径及液滴平均速率的经验关联式,经过验证,液滴平均直径及液滴平均速率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能较好的吻合,误差不超过15%。2、利用CO2-NaOH体系对RSR内气-液有效相际传质比表面积(α。)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如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和气体体积流量对于a。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α。在126.6-211.6 m2·m-3之间。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预测α。的经验关联式,经过验证,α。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能较好的吻合,误差不超过5%。3、利用NH3-水体系对RSR内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yα)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如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和气体体积流量对于Kyα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RSR内Kyα在47.3-97.5 mol·m-3·s-1之间。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预测Kyα的经验关联式,经过验证,Kyα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能较好吻合,误差不超过10%。在相同实验条件下,NH3-水体系在RSR中的Kyα比在RPB中的Kyα高13%,说明RSR对于气膜控制传质过程的强化效果要优于RPB。4、利用NH3-油包水型(Water-in-oil, W/O)微乳液体系对RSR内Kα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乳液不同含水量对于微乳液密度、黏度和NH3-微乳液体系亨利系数的影响,以及不同实验条件如微乳液含水量、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和气体体积流量对于Kyα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RSR内Kyα在19.5-73.0 mol·m-3·s-1之间。在相同实验条件下,NH3-微乳液体系在RSR中的Kyα比在填料塔中的Kya高65%,说明RSR对于传质过程的强化效果要优于传统塔器。5、利用NH3-W/O微乳液体系在RSR中进行了制备纳米Ce0.5Zr0.5O2载体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如制备温度、转子转速、气液体积流量比对于纳米Ce0.5Zr0.5O2载体比表面积及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所用实验条件下,最优制备工艺为制备温度为303 K,转子转速为800 rpm,气液体积流量比为2.7。在该条件下,制得了平均粒径为5 nm,粒径分布为4-8 nm,比表面积为216 m2·g-1的纳米Ce0.5Zr0.5O2载体。利用所得载体负载贵金属得到的Au/Ce0.5Zr0.5O2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在室温(298 K)下即可将CO完全催化转化。6、利用乳液体系在RSR中进行了制备烯烃聚合用MgCl2球形载体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如转子转速、乳化时间、第叁组分的加入和出料管长度对球形载体平均直径及径距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转子转速为800 rpm,乳化时间为40 mmin,不添加第叁组分,出料管长度为1.0 m的条件下制备了平均直径在28-138μm范围内可调控,最优径距为1.0,球形度高的MgCl2载体。利用所得载体负载活性组分得到的催化剂在液相本体聚合中活性较高,可以满足制备球形聚丙烯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5)
定转子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转子反应器(Rotor-Stator Reactor,RSR)作为一种新型的超重力设备,是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ed Bed,RPB)基础之上研制的。定-转子反应器的内部结构主要由固定在转子盘上的转子和安装在端盖上的定子所构成。转子盘上旋转的转子起到了剪切与破碎液体的作用,使得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液体被切割成微米至纳米级的液滴和液膜,强化了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端盖上静止的定子起到了扰流的作用,使得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液体重新分布,克服了旋转填料床中液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定-转子反应器展示出了良好地传质和微观混合性能。本论文针对传统水脱氧工艺中溶氧在水中传递速率慢,设备尺寸大、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定-转子反应器作为水脱氧设备,以提高溶氧在水中地传递速率。研究了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和传质机理,并对比了定-转子反应器中不同水脱氧体系的传质和水脱氧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个部分:(1)采用了基于电导率的激励-响应法研究了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流体动力学特征。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和转子环层数等操作条件对定-转子反应器中液体流动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定-转子反应器中液体平均流速、液体停留时间、持液量和液滴个数的经验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经验关联式能够很好地预测定-转子反应器中液体的平均流速、液体停留时间、持液量和液滴个数,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均在±10%以内。(2)以定-转子反应器中水脱氧体系为研究基础。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气体体积流量和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定-转子反应器中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液相体积传质系数随着转子转速的加快、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液体体积流量的增加和真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本实验的操作条件下,真空-N2-水脱氧体系的传质性能最好,其次为N2-水脱氧体系,真空-水脱氧体系传质性能较差。(3)以N2-水脱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定-转子反应器中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机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论文建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模型的预测值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实验值之间的误差范围不超过±15%,显示了所建立的机理模型的良好预测性能,为更好的理解定-转子反应器中传质过程奠定了基础。(4)利用使用主元回归模型建立了定-转子反应器内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统计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基于主元回归的传质系数模型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强的真空-N2-水脱氧过程中,预测效果明显好于基于线性回归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模型。基于主元回归的模型在预测N2-水脱氧和真空-N2-水脱氧过程中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基本都处于±15%以内。此外,主元回归模型相对于机理模型有更宽的适用范围。(5)利用真空-N2-水脱氧体系、N2-水脱氧体系、CO2-水脱氧体系和真空-水脱氧体系来考察定-转子反应器水脱氧的性能。考察了转子转速、液体体积流量、气体体积流量和真空度等操作参数对定-转子反应器中脱氧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氧率随着转子转速的加快、气体体积流量的增加和真空度的增大而上升;随着液体体积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实验范围内的操作条件下,真空-N2-水脱氧体系的脱氧效果最好,脱氧率为97.32%。N2-水脱氧体系、CO2-水脱氧体系和真空-水脱氧体系的脱氧率分别为97.01%,89.56%和89.95%。因此,定-转子反应器中真空-N2-水脱氧体系能够较好地脱除水中的溶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转子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曲鹏,闫暄崎,李成,宋云华,刘晓林.定-转子反应器制备LiFe_(1-x)M_xPO_4(M=Mn,Ni)粉体及其电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
[2].赵泽盟.定—转子反应器中水脱氧的工艺和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3].陈诗哲.超声耦合定—转子反应器乳化性能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4].曲鹏,闫暄崎,李成,宋云华,刘晓林.定-转子反应器制备LiFe_(1-x)M_xPO_4(M=Mn,Ni)粉体及其电性能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6
[5].赵泽盟,王思文,初广文,陈建峰,邵磊.定-转子反应器内液体停留时间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16
[6].王思文.定—转子反应器中的流体流动和可视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7].李淑婵.定—转子反应器中制备Ce_(0.5)Zr_(0.5)O_2催化剂载体[D].北京化工大学.2016
[8].武琳珂.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球形尖晶石锰酸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9].刘妍.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氢氧化铝阻燃剂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10].李应文.定—转子反应器内传质过程及纳微颗粒制备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标签:LiFe1-xMnxPO4; LiFe1-xNixPO4; 定-转子反应器; 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