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他的思想中,既主张“以程朱为本”,又主张“博取众长”。他大力提倡经世致用,在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在如何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义理为体、洋务为用”的主张。虽然他的最终目的是站在儒家思想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对促进中国历史的近世化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从人生修养的角度,对曾国藩的人生修养思想进行梳理,分析曾国藩从人生修养思想认识到人生实践的修养路径,尝试对曾国藩人生修养思想进行全面的审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曾氏思想系统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近代社会的转型初期道德价值观的启承转换有所了解。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曾国藩人生修养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曾国藩身处内忧外患的时代,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作出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又以“西方近代文化”为用的选择。其思想渊源受湖湘文化传统思想影响,形成了理学经世思想特征。“复性说”是曾国藩修养论的人性论基础,他认为人性本善,因气禀所拘、物欲所弊,须自觉磨练,恢复先天的善性,他强调的是后天之习的“复性”功夫。第二部分探讨了曾国藩人生修养理论,主要体现在修养价值指向和修养准则两个方面。修养价值指向是伦理的观念或理念部分,是其思想的灵魂,直接决定着人生修养体系的建构和伦理的实践活动。修养价值指向是以“内仁外礼”和“成圣成贤”为修养核心;修养准则是关于立身处事的关系和行为等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论述,是其思想的主体,曾氏修养准则包括“勤、俭、刚、明、忠、恕、谦、浑”的“八德”内在规范和“八本、三致祥”的人生修养外展规则。其既包括了对自我的道德自律,又有施之于人的道德他律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对曾国藩人生修养实践论探讨。人生修养实践是修养主体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实现人生目的的过程,是人生修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人生修养实践的认识论和功夫论两方面对曾国藩人生修养实践论进行了分析;曾国藩沿着考信于书籍、闻问师友、切己体察、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诚正修齐”的路径进行人生修养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人生修养途径。第四部分着重展开对曾国藩人生修养进行总体评。本章拟就曾氏人生修养特点、局限、启示诸方面进行分析。曾国藩人生修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理学经世、兼容并蓄、志识恒约、立人达人、不忮不求五个方面。曾国藩人生修养理论存在着历史阶级局限和理论认识局限性,以及他的人格上的多重分裂性。主要体现在他以继承、发展程朱理学为己任,以“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为核心,成为封建文化的卫道士。他的所想、所言与所行,往往表现出难以自圆的矛盾,表现出一定的虚伪性。不过,他在学术上“博采众长”的学风,实践中“经世致用”讲求实效的作风,对于我们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曾国藩人生修养从思想方法到人生实践,都有其卓然之处。从价值论、规范论、实践论三方面构成了曾国藩人生修养体系,尽管其思想中必然带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他的修养原则及修养方法也存在着僵化迂腐的成分,但其德性认识仍具有一定的价值。确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