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在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取得成就的同时,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仍受到层层羁绊,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公共行政精神和公民意识的缺乏,传统官僚制体制、官本位思想和公众政治冷漠心理的阻碍。可以说,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是一个关乎政府体制改革、职能转变能否顺利进行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一场制度性的革命。因此,转变政府现行体制的管制职能,重新定位政府角色,理顺政府与社会和公民的关系,实现传统的制度体制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民主行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中的相关思想,对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思考,并在分析借鉴国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能够指导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先进经验。其次,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以中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现状为切入点,阐释了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存问题和体制转变的重要意义,导出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转变的驱动因素。再次,以重塑政府民主价值取向、公民制理念为重点,以确立公民权和公民主体地位为核心,突出社会与公众在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自主地位,从价值取向、政府权限、代议民主、能力测评四个角度,提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措施,并在借鉴浙江大学公共服务课题组关于政府服务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测量标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西省贫困县电教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活动[J]. 山西电教 2018(04)
- [2].基于项目化管理理论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 教育观察 2019(28)
- [3].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9(A2)
- [4].谈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能力提升建设[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5].数字化背景下传统航天期刊发展途径及编辑的能力提升[J]. 编辑学报 2017(S1)
- [6].“十三五”期间陕西民办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8(12)
- [7].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能力提升研究[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0(01)
- [8].让探究能力提升与科学概念形成同步[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04)
- [9].学生美术临摹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 成才之路 2017(09)
- [10].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8)
- [11].基于微培训的高校文秘人员能力提升实践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2)
- [12].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6)
- [13].论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学生整体能力提升的影响[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07)
- [14].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对策[J]. 东西南北 2018(16)
- [15].积极搭建能力提升平台 全面服务学生成长成才[J]. 知识文库 2016(21)
- [16].让计划与幼儿形影不离[J]. 教育 2017(02)
- [17].数学课堂不要丢失了“有效”——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发的思考及探索[J]. 新课程导学 2017(03)
- [18].在研讨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观北京师范大学学科能力提升项目教学改进有感[J]. 福建教育 2017(Z4)
- [19].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18)
- [20].我院举办的招生考试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顺利结束[J]. 考试与招生 2017(04)
- [21].浅谈语文教学中细抓的环节[J]. 中华少年 2017(11)
- [22].激活初中英语课堂 促进学生能力提升[J]. 考试周刊 2017(32)
- [2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7(74)
- [24].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语用能力提升[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20)
- [25].郑州市城管监察队伍学习能力提升方法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29)
- [26].常州市武进区举办新参检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及年检答疑交流会[J]. 中国社会组织 2019(16)
- [27].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 商业故事 2018(19)
- [28].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的误区与对策[J]. 教书育人 2018(13)
- [29].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析[J]. 读天下 2016(15)
- [30].略论我国公务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一种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视角[J]. 民办教育研究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