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鉴定论文-李德红,祝传海,岳晓霞,王璇,吕云雄

理化鉴定论文-李德红,祝传海,岳晓霞,王璇,吕云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化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理化指标,优势腐败菌

理化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红,祝传海,岳晓霞,王璇,吕云雄[1](2019)在《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冷藏条件下贮藏品质的变化,将未加抑菌剂的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在冷藏(0~4℃)条件下贮存12 d,分别测定其pH值、水分活度、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感官评分及微生物菌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的感官品质显着降低、pH值显着下降,而TBARs值呈显着上升趋势,水分活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将分离纯化后的腐败菌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鉴定,发现冷藏条件下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有副黄假单胞菌、特基拉芽孢杆菌、肉芽肿克雷伯氏菌和香坊肠杆菌。(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刘娜,高玉斌,赵建梅,马冬,颜世敢[2](2019)在《鉴定病死畜禽产品四种理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肉品卫生质量检验的理化方法,但是对其有效性的确认,并不完全一致。为进一步筛选并明确能够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死畜禽产品的理化方法,利用实际采集的200份病死畜禽和126份健康畜禽样本,对硫酸铜沉淀法、微生物毒素法、pH试纸法、过氧化物酶法4种理化方法进行了有效性筛选,并研究了各方法对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病原感染的病死畜禽样品鉴定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硫酸铜沉淀法对病死猪肉有效鉴定率为68.7%(79/115),对病死鸡肉的有效鉴定率为81.2%(69/85),对畜禽样品总体鉴定准确度达81.4%;且在室温当天、冷藏3 d以及冷冻7 d和30 d条件下适用性较好,对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样品都适用。微生物毒素法对病死畜禽产品鉴定的敏感性较高(75.0%),但特异性低(34.8%)。pH试纸法对于病死猪肉的鉴定有效性尚可(76.3%),适用性也较好,但对病死鸡肉的鉴定有效性较差。过氧化物酶法对病死猪肉的检出率为58.3%,对不同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病原感染样品的适用性也较好,但对病死鸡肉的鉴定效果不佳。结果表明,硫酸铜沉淀法可用于病死畜禽产品鉴定,微生物毒素法对病死畜禽产品的鉴定效果较差,pH试纸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可有效鉴定病死猪肉。(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5期)

Tahmina,Shar[3](2019)在《水稻籽粒理化和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性状位点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米品质在水稻育种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仅次于产量性状。近二十年来,科研者尽力解析水稻品质的分子机理。在此工作中,我们构建了中嘉早17和D50的DH群体,并利用此来定位品质性状。为了测定水稻籽粒的生理化学、营养的属性,采用超级稻中嘉早17和粳稻品种D50杂交的DH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这个实验是分别在2016年浙江杭州、2017年浙江杭州、2017年海南陵水叁季种植。使用170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括12组总共1215.2cM,标记之间的距离范围从0.5cM至26.9cM,平均距离是7.1cM。使用Win QTLCart 2.5软件综合间隔作图来检测QTLs,LOD值2.5作为假定QTLs的初始,使用QTL Network-2.1软件基于混合模型综合间隔作图分析加性效应和环境互作。结论如下:1.我们对水稻米粉粘滞性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有54个QTL控制位点,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表型的贡献率从5.99%47.11%。其中4个QTLs在叁季间均有检出,另4个QTLs在二季间均有检出。在两地叁季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碱消值和糊化时间等六个性状大多定位在染色体6的RM6775-RM3805片段。6个性状的8 QTLs与环境互作有显着效应。其中峰值粘度,碱消值和糊化温度叁个性状存在上位效应。2.在两地叁季中,共检出6个有关直链淀粉含量的QTL位点,39个有关糊化特性QTL位点,分别位于除第8和12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从6.32%-25.70%。糊化特性(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结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糊化焓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主要的alk基因分别在环境1,2和3均有检出。其中峰值糊化温度和糊化焓QTL定位在第叁染色体的RM15490-RM3601区间,且在叁个环境均有检出。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结糊化温度定位在第7染色体的RM234-RM118区间,且在叁个环境均有检出,这是首次报道。8个QTLs q To-7,q Tp-3,q Tp-4,q Tp-6,q Tc-6,qT c-7,qΔH-3,和qAC-2分别定位在第2,3,4,6和7染色体上。大多数的QTLs的加性效应来自D50。终结糊化温度,糊化焓和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加性和环境互作效应。3.共检出有关蛋白质含量和重金属的55个QTLs位点,分别是2016年杭州点的24个QTLs,2017年杭州点的16个QTLs,和2017年海南点的15个QTLs,分布于12条染色体(除第4和6染色体),其中元素铜的QTL的表型贡献率最大,达到38.99%,元素镉的QTL的表型贡献率最小,仅为4.01%。33个QTL的增加效应来自D50,另外来自中嘉早17(YK17)。另,我们发现在多环境中稳定的QTL,如,qCd-1位于第1染色体的RM1329-RM10316,qCu-1位于第1染色体的RM3148-RM10316,qZn-1位于第1染色体的RM7075-RM7405,qPC-1位于第1染色体RM3148-RM10316和qPC-3位于第3染色体的RM15844-RM1373。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一些元素和蛋白质含量之间有显着正相关。但镉,铁和蛋白质含量没有显着相关。铁和锌显着正相关。8个QTL s(qCd-10,qCu-1a,qCu-1b,qZn-11,qMn-7,qMn-8,qPC-1 and qPC-3)存在加性效应。在叁个环境,5个性状镉,铜,锌,锰和蛋白质含量的QTL存在加性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这些多点稳定的QTLs定位和分析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和开展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图位克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朱梓豪[4](2019)在《栀子褐斑病病原菌鉴定、理化特性及生物学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江西省的道地药材,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是临床上治疗热病心烦、黄疽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肿疡、扭挫伤痛等证的常用药材;在工业中,随着人工合成色素不良影响的连续报道,栀子色素作为天然色素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栀子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均有种植,褐斑病是栀子种植中常见的叶部病害,在我国发生严重,导致栀子果实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对栀子的生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对栀子褐斑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栀子褐斑病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褐斑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褐斑病菌侵染栀子叶片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栀子在病害胁迫下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接着对栀子褐斑病菌的生防细菌展开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栀子褐斑病致病菌,研究植物病害状态下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筛选对栀子褐斑病病原具有防治作用的细菌,以期为褐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试验基础。以典型栀子褐斑病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病原菌常用的组织分离法对褐斑病菌进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验证,确定栀子褐斑病的致病菌株,观察致病菌株显微形态特征、真菌rDNA-ITS序列结果对比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收集到的典型栀子褐斑病叶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致病菌株在平板培养皿中培养观察,初期有白色的气生绒毛状菌丝,菌落白色,随后逐渐加深呈浅褐色、深褐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白色、有分支、有隔,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Genbank中对比分析,确定该病害病原为黑孢霉菌(Nigrospora oryzae)。将分离得到的褐斑病菌侵染健康栀子叶片,测定病原侵菌染后的0-72 h小时不同时间段内CAT、POD、SOD、PPO、PAL活性,研究栀子褐斑病侵染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其中CAT在0-6 h活性持续升高,在6 h达到活性高峰之后缓慢减低;POD在0-12 h活性持续升高,在3 h和12 h活性高峰,随后活性呈现缓慢下降趋势;SOD在0-3 h活性先降低,而后的3 h-12 h活性持续增高,在12 h达到活性高峰,随后缓慢降低;PPO在0-12 h活性不断升高,在12 h活性达到高峰之后便缓慢降低;PAL在0-12 h内活性不断升高,在12 h活性达到高峰,随后12-24 h活性迅速降低,随后小幅下降。结果表明不同酶在抵抗病原侵入时或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发生作用,产生抗性。选用栀子根际土壤,采用土壤系列稀释法分离筛选细菌,对得到的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初步筛选对栀子褐斑病菌抑制作用的细菌,选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制备发酵液,与PDA混匀后接种褐斑病菌,再次测定抑制率,最后取发酵液进行叶片防治率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N-1具有较高的防治率,其防治效率高达62.50%。对其进行分子学鉴定,16S rDNA序列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对比,确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晓然,叶德晓,付鸣佳,钟雪晴,肖世平[5](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SX3411产羊毛硫细菌素subtilomycin的初步鉴定与理化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SX3411(Bacillus subtilis SX3411)具有产羊毛硫细菌素subtilomycin的能力和subtilomycin的理化特性。利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到菌株SX3411发酵液对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枯草芽孢杆菌(非本筛选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嗜水性单胞杆菌(Aeromonas hydrophila)具有抑菌作用。通过基因簇克隆和测序,表明其中抑菌物质主要为羊毛硫细菌素subtilomycin。理化特性分析表明菌株SX3411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具耐热和耐酸碱特性。SDS-PAGE检测表明subtilomycin分子质量在4 k Da左右。模拟胃液对subtilomycin抑菌活性影响不大,但不耐蛋白酶K和模拟肠液的处理。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羊毛硫细菌素subtilomycin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2期)

张强,黄鑫,符安卫,王洪新[6](2019)在《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的提取、鉴定及其理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加中华鳖产品附加值,开发新型胶原蛋白资源,该研究以中华鳖裙边为原料,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分别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ASC)和胃蛋白酶可溶性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并对2种胶原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圆二色光谱(circular dichroism specturm,CD)对胶原蛋白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肽指纹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和氨基酸分析仪对ASC和PSC进行蛋白质和氨基酸比较分析,利用差示量热扫描(differential calorimetry scanning,DSC)对胶原蛋白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ASC和PSC的得率分别为26. 79%和37. 50%; PSC与ASC相比存在更完整的叁级螺旋结构; ASC和PSC均为I型胶原蛋白,且具有较高的亚氨基酸和精氨酸含量; ASC和PSC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38. 39和38. 11℃,高于常见的猪皮和鱼皮胶原蛋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和开发中华鳖的裙边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2期)

王茂辉,钟春燕,罗文龙,聂金泉,郭涛[7](2018)在《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的表型鉴定及理化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是自然条件下获得的突变体,以F_8突变体Spl34单株分离的无斑点植株(CK)为对照,田间表型调查发现突变体Spl34与无斑点植株(CK)相比未出现早衰现象,农艺性状也无显着性差异。品质分析显示突变体Spl34与无斑点植株(CK)的整精米率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其他指标无显着性差异。紫外光照射和NBT、DAB的染色试验表明突变体Spl34的斑点可能是紫外光诱导某种未知色素积累导致。开花期突变体Spl34的SPAD值、可溶性蛋白均低于无斑点植株(CK),并且下降速度较快。田间光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开花期突变体Spl34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低于无斑点植株(CK),表明突变体Spl34斑点的出现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8年12期)

毛丙永,殷瑞敏,赵楠,崔树茂,赵建新[8](2018)在《四川老卤泡菜基本理化指标及特征菌群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8份四川老卤泡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发现老卤泡菜的pH值平均为3. 59,总酸含量平均为12. 47 mg/g,总糖含量平均为31. 17 mg/g,NaCl含量平均为4. 46 g/100 g,总氮含量平均为0. 17 g/100 g,渗透压在434~2 238 mOsm/kg。GC-MS分析发现,老卤泡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烷烃和酯类,包括甲基环戊烷、柠檬烯、乙酸乙酯等;主要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乳酸、丙二醇、甘油、琥珀酸、草酸、甘露醇、γ-氨基丁酸和果糖等,其中甘露醇和γ-氨基丁酸是主要的活性物质。从8份老卤泡菜样品分离到36株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32株、布氏乳杆菌2株和耐乙醇片球菌2株,这3种菌是老卤泡菜的特征菌群,对泡菜发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11期)

蔡灵芝[9](2018)在《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近10年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常用方法进行了举例、总结和展望。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具有重复性好、鉴定准确、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在中药的鉴定以及中药质量的控制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8年22期)

庄国宏,宋涛,陆金荣,王效禹,张琪[10](2018)在《抗大肠杆菌抑菌物质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对病原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飞跃,对人类健康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细菌耐药性、过敏反应、环境及生物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芽孢杆菌产生的多种抗菌代谢产物被认为是具有潜在的、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并促进动植物生长的有益菌~([1])。本文采用大肠杆菌指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6)

理化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肉品卫生质量检验的理化方法,但是对其有效性的确认,并不完全一致。为进一步筛选并明确能够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死畜禽产品的理化方法,利用实际采集的200份病死畜禽和126份健康畜禽样本,对硫酸铜沉淀法、微生物毒素法、pH试纸法、过氧化物酶法4种理化方法进行了有效性筛选,并研究了各方法对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病原感染的病死畜禽样品鉴定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硫酸铜沉淀法对病死猪肉有效鉴定率为68.7%(79/115),对病死鸡肉的有效鉴定率为81.2%(69/85),对畜禽样品总体鉴定准确度达81.4%;且在室温当天、冷藏3 d以及冷冻7 d和30 d条件下适用性较好,对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样品都适用。微生物毒素法对病死畜禽产品鉴定的敏感性较高(75.0%),但特异性低(34.8%)。pH试纸法对于病死猪肉的鉴定有效性尚可(76.3%),适用性也较好,但对病死鸡肉的鉴定有效性较差。过氧化物酶法对病死猪肉的检出率为58.3%,对不同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病原感染样品的适用性也较好,但对病死鸡肉的鉴定效果不佳。结果表明,硫酸铜沉淀法可用于病死畜禽产品鉴定,微生物毒素法对病死畜禽产品的鉴定效果较差,pH试纸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可有效鉴定病死猪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化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红,祝传海,岳晓霞,王璇,吕云雄.气调包装酱卤鸭食管冷藏期间理化指标变化及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J].肉类研究.2019

[2].刘娜,高玉斌,赵建梅,马冬,颜世敢.鉴定病死畜禽产品四种理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9

[3].Tahmina,Shar.水稻籽粒理化和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性状位点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4].朱梓豪.栀子褐斑病病原菌鉴定、理化特性及生物学防治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

[5].李晓然,叶德晓,付鸣佳,钟雪晴,肖世平.枯草芽孢杆菌SX3411产羊毛硫细菌素subtilomycin的初步鉴定与理化特性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6].张强,黄鑫,符安卫,王洪新.中华鳖裙边胶原蛋白的提取、鉴定及其理化性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7].王茂辉,钟春燕,罗文龙,聂金泉,郭涛.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4的表型鉴定及理化指标分析[J].中国种业.2018

[8].毛丙永,殷瑞敏,赵楠,崔树茂,赵建新.四川老卤泡菜基本理化指标及特征菌群分离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9].蔡灵芝.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8

[10].庄国宏,宋涛,陆金荣,王效禹,张琪.抗大肠杆菌抑菌物质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理化特性的初步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标签:;  ;  ;  ;  

理化鉴定论文-李德红,祝传海,岳晓霞,王璇,吕云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