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来华传教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教传教士,新文学,基督教文学,传教士小说
来华传教士论文文献综述
狄霞晨[1](2019)在《作为“新文学”试水者的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教,积极倡导一种"新文学"形式。他们通过举行征文竞赛、创作和翻译传教士小说等方式来创造"新文学"。传教士所提倡的"新文学"与五四新文学具有相似之处,为五四新文学提供了一定的文学及思想资源。他们所传播的基督教教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文学作家的创作与现代文学形态的形成。本文主要借助新教传教士所办的近代英文报刊,分析他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展示他们在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中的历史位置。(本文来源于《国际汉学》期刊2019年03期)
温建辉[2](2019)在《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酿造葡萄酒史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的主观意图是"和平地征服"中国,但无形中将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引入我国,留下了众多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档案,为我国近代葡萄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与促进作用,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董方峰,傅利华[3](2019)在《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的词汇翻译及其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西学中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汉语词汇的译创工作。明末的耶稣会士打下了词汇翻译的基础,清末的来华传教士则把这一工作推向新的高度。通过回顾传教士汉语词汇翻译的历史进程,研究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一方面顺应中国文化及语言特征,另一方面努力从意义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最终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体系,并推动汉语的现代化转型。(本文来源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涵[4](2019)在《晚清来华传教士汉语教材中的特殊句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晚清来华传教士编写的官话口语教材《官话课程》《英华合璧》《官话萃珍》为研究对象,对书中所出现的处置句、被动句和比较句进行描写和分析,并与明清白话小说《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金》《醒》《聊》)中的上述叁种句式进行比较,以求更好地了解特殊句式自明末清初至晚清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官话课程》《英华合璧》《官话萃珍》中叁种特殊句式的编写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传教士教材在特殊句式处理上的优缺点,并为对外汉语特殊句式的教学提供参考。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方法、资料来源等。第一章晚清来华传教士汉语教材中的处置句研究。对《官话课程》《英华合璧》《官话萃珍》叁本教材中处置句的类型、特点及编排情况进行考察,并将叁本教材中的处置句与明清白话小说《金》《醒》《聊》进行比较。最后,对叁本教材中处置句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为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第二章晚清来华传教士汉语教材中的被动句研究。对《官话课程》《英华合璧》《官话萃珍》叁本教材中被动句的类型、特点及编排情况进行考察,并将叁本教材中的被动句与明清白话小说《金》《醒》《聊》进行比较。最后,对叁本教材中被动句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为被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第叁章晚清来华传教士汉语教材中的比较句研究。对《官话课程》《英华合璧》《官话萃珍》叁本教材中比较句的类型、特点及编排情况进行考察,并将叁本教材中的比较句与明清白话小说《金》《醒》《聊》进行比较。最后,对叁本教材中比较句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并为比较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结语部分对上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叁部西人教材对特殊句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孟悦[5](2019)在《浅议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不同传教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17世纪中叶之前来华传教士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传教对象分为文官和百姓两类,并施以不同的传教策略。文章从语言、政治社会、本土宗教的角度论证传教对象分类的合理性,并通过不同的传教活动探讨差异化传教策略带来的传教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林佳[6](2019)在《基于来华传教士所着文献的汉语词汇研究概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来华传教士所着文献资料开展的汉语词汇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外来词与新词研究;西源学科名称研究;专书词汇研究;西汉对译词典研究。研究成果丰硕,同时也存在薄弱环节,如基于词汇学理论的分析不足、缺乏阶段性的范式总结。此外,研究者的双语素养、西汉文化素养也需要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万方[7](2019)在《近代美国来华女传教士的别样人生——《优雅的福音》书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历史学家简·亨特的代表性研究专着《优雅的福音:20世纪初的在华美国女传教士》于1984年在美国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30多年之后其中文版才出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来源。一直以来,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女传教士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而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最终造就了女性传教士在中国的独特地位。本书从女性视角出发,梳理了美国女传教士群体兴起的历史背景、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国的女性文化、女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及其影响,同时,又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20世纪初期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片段以及中国女性的处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礼敬,高查清[8](2019)在《给“上帝”换一副洋面孔——19世纪来华传教士所编汉英字典中的“上帝”释义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帝"和"上帝"的称号,指天上主宰万物的最高神祇。19世纪初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后,从事的两项主要活动是翻译《圣经》和编纂字典。他们在翻译《圣经》的过程中因为要寻找与"God"对应的汉语词而爆发"译名之争",分别出现以"上帝"和"神"对译"God"的两种方式。尽管有些传教士认为汉语中的"上帝"与"God"能够对应,但在传教士编纂的汉英字典中,无论是马礼逊、麦都思还是卫叁畏,均未将"上帝"对译为"God"。只是到了翟理士,才在他编纂的汉英字典中直接将"God"作为汉语"上帝"的对应词。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上帝"的译法逐渐占据上风,并被大量中国人接受,汉语的"上帝"一词遂有了基督教"God"的新义,并进入《辞源》等汉语工具书。在流传的过程中,汉语"上帝"的原来意义逐渐消失,人们普遍接受了它的基督教新义。(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段怀清[9](2019)在《“深文理”: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文言”及“文言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晚清语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圣经》中译上,另一方面则集中体现在"西学东渐"上。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和普及,包括中国北方内陆的对外开放,传教士们的中文观及翻译实践,不仅出现了深刻持续的内部分化,而且在"文言——文言文"与"白话——白话文"这两个体系之间,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两者之间的分歧与博弈,以1919年"和合本"官话《圣经》的完成出版而宣告后者实际上的胜利。传教士内部的这一本土语文之争,某种意义上也反映出来华传教士团体内部在古典语文及古典文化与现代语文及现代文化之间的困扰与纠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晨,邵则遂[10](2019)在《16至19世纪西方人汉语研究与汉语观:以来华传教士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6世纪起,欧洲传教士们一直扮演了汉语研究先行者的角色,并有着不少成果。至19世纪,随着世俗西方人和学者的加入,西方人对汉语的研究日益深入、科学。在语音上,他们建立汉字的拉丁字母注音系统。在汉字上,他们从神学的解读走向更为科学的字根与根字研究。在语法上,他们以拉丁语法为基础构建汉语语法框架,同时注重汉语特点,丰富了汉语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来华传教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的主观意图是"和平地征服"中国,但无形中将西方的葡萄酒文化引入我国,留下了众多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档案,为我国近代葡萄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与促进作用,也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来华传教士论文参考文献
[1].狄霞晨.作为“新文学”试水者的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J].国际汉学.2019
[2].温建辉.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酿造葡萄酒史略[J].晋中学院学报.2019
[3].董方峰,傅利华.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的词汇翻译及其影响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刘涵.晚清来华传教士汉语教材中的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孟悦.浅议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不同传教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9
[6].林佳.基于来华传教士所着文献的汉语词汇研究概说[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7].万方.近代美国来华女传教士的别样人生——《优雅的福音》书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8].吴礼敬,高查清.给“上帝”换一副洋面孔——19世纪来华传教士所编汉英字典中的“上帝”释义及其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段怀清.“深文理”: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与“文言”及“文言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陈晨,邵则遂.16至19世纪西方人汉语研究与汉语观:以来华传教士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