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存于富含卤素离子的特殊环境中的一些海洋真菌能够利用海水中的卤素离子合成自身代谢产物,是卤代次生代谢产物的一类重要生产者。这些天然来源的卤代物化学结构新颖、种类繁多,大多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在药理学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发掘海洋真菌自身的代谢潜能,我们采用卤盐胁迫的策略,即利用卤素原子理化性质上的相似性,通过添加不同的溴、碘、氟盐并优化其培养条件,从而激活真菌的代谢途径,诱导产生新的活性卤代化合物。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四株海洋真菌在不同卤盐添加培养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的比较及目标菌株的选择;目标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新单体化合物的活性初步评价。对四株生产氯化物的海洋真菌进行卤盐胁迫研究,发现土青霉Penicillium terrestre LM2-02在将培养基中的氯化钠替换成溴化钠后,经HPLC-MS检测,其次生代谢产物在质谱中出现1:1的同位素峰,推测可能诱导生成了溴代化合物;南极真菌Penicillium sp. PR19N-1在加入低浓度氟化钠的培养基中有微弱的生长迹象,为了便于诱导产生氟化物,选择菌体生长状态较好且代谢较丰富的条件对其培养,虽经氟谱检测未发现有氟代物生成,但该条件下的代谢产物可能有一定的抗性作用。因此,选择这两株真菌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了大规模发酵,综合应用乙酸乙酯有机溶剂萃取,TLC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正相硅胶柱色谱,HPLC-UV高效液相色谱等化学方法提取分离两株真菌在新培养条件下的发酵产物,从土青霉Penicillium terrestre LM2-02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8个单体化合物(1-18);从真菌Penicillium sp. PR19N-1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9-24),共24个单体化合物。继而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MS,UV,CD,NMR,IR)阐明了其中23个化合物(1-17,19-24)的化学结构(Figure 1),其中发现4个新的溴化物(1-4)。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包括个3个环己烯酮类化合物(1-3), 8个苯的衍生物(4-10,24),3个Sorbicillin类衍生物(11,12,17),1个聚苯酚类化合物(13)以及8个含氮化合物(14-16,19-23)。利用SRB和CCK-8法,初步评价了溴盐胁迫产生的4个新溴代单体化合物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和3在10μM浓度下对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有弱的体外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7.2%和31.3%;对化合物1-4的抑菌活性做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B.subtilis和S.aureus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0.1mg/mL。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溴、碘、氟盐并优化发酵条件,对四株产生氯代化合物的海洋真菌进行其它卤代产物研究,发现了一株可产溴代物的菌株LM2-02,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新溴代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13个;此外还对南极海洋真菌PR19N-1进行添加氟化钠培养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分离鉴定了6个代谢产物的结构,共计分离鉴定了23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为发掘海洋微生物的代谢潜力,获得更多结构新颖的活性卤代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洋真菌Neosartorya fischeri 1008F_1的次级代谢产物抑菌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 海洋科学 2014(11)
- [2].山东海岸木生海洋真菌的研究Ⅷ[J]. 菌物学报 2010(03)
- [3].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0(05)
- [4].一株抗菌海洋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优化[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5].抗白色念珠菌海洋真菌的筛选及抑菌活性初探[J]. 中国酿造 2015(02)
- [6].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3(01)
- [7].海洋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6)
- [8].一株渤海丝状海洋真菌的分子生物学复核鉴定[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9].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1)
- [10].海洋真菌抗老年痴呆相关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追踪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11)
- [11].海洋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7(05)
- [12].海洋真菌产酶能力的研究[J]. 中国酿造 2018(01)
- [13].海洋真菌Westerdykella dispersa FS350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8(02)
- [14].海洋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G2产麦角甾醇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16)
- [15].海洋真菌分子生态学研究概况、问题与展望[J]. 菌物学报 2019(07)
- [16].1株海洋真菌ZH2.1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3)
- [17].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9(01)
- [18].海洋真菌赤褐炭团菌FS521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英文)[J]. 有机化学 2020(05)
- [19].山东海岸木生海洋真菌的研究Ⅳ..Buergenerula,中国新记录属(英文)[J]. 菌物学报 2008(04)
- [20].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66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 中草药 2019(13)
- [21].海藻来源海洋真菌的活性天然产物研究进展[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05)
- [22].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化学成分(Ⅱ)[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0(08)
- [23].极地海洋真菌赛氏曲霉活性成分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04)
- [24].一株产壳聚糖酶海洋真菌MF-08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2)
- [25].海洋真菌链孢粘帚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22)
- [26].海洋真菌Arthrinium sp. UJNMF0008代谢产物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07)
- [27].海洋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YK-7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7(05)
- [28].渤海湾丝状海洋真菌抑菌活性菌株的调查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29].海洋真菌中发现抗菌除草活性化合物[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1)
- [30].海洋真菌分类鉴定方法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