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克鲁格曼、藤田、维纳布尔斯、蒲格等人的贡献下,新经济地理学逐渐形成。该理论之所以被称为“新经济地理学”,即在于其较之之前的区位理论,找到了一种实现以空间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一般均衡方法,从而部分回答了“为什么会产生集聚?”这一问题。本文将服务业的产业分类分成消费性服务产业、消费性服务事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事业四类,较之其他三者,消费性服务产业的两个特征决定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模型在消费性服务产业上能够得以应用。本文在阐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在消费性服务产业上的适用性之后,开始建立起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然后对模型结果进行了改进,针对现实中消费性服务产业的分布并非完全单核心或均匀分布的特点,建立多核心或不完全均匀分布的模型结果以更多在实证中加以应用。在建立了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对福建省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福建省的消费性服务业区域间差异较大,呈现以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地为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主核心的空间布局。而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模型分析,空间自由度是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决定因素,空间自由度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交通运输条件、通讯技术条件和经济自由度,分析认为目前福建省的空间自由度水平仍处于中低等水平,空间自由度较低阻碍了空间经济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在消费性服务产业上具有适用性。(2)消费性服务产业的空间集聚主要由空间自由度所决定。(3)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呈现以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地为核心的空间局面,而这又是由于空间自由度的差异所导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本选题的来源
  • 1.1.2 本选题的目的
  • 1.1.3 本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章节分布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技术路线
  • 1.2.3 章节分布
  • 1.3 创新点和主要结论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理论综述
  • 2.1.1、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 2.1.2 关于服务业空间结构的研究
  • 2.1.3 关于服务业空间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 模型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1 关于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概念界定、分类和特征
  • 2.2.2 关于新经济地理模型在消费性服务产业上的适用性分析
  • 2.2.3 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基本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核心边缘模型
  • 3.1 模型建立
  • 3.2 模型结果改进
  • 第四章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研究
  • 4.1 分析对象、分析工具和数据来源
  • 4.1.1 分析对象
  • 4.1.2 分析工具
  • 4.1.3 数据来源
  • 4.2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的全行业总体现状
  • 4.3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分行业现状分析
  • 4.3.1 批发零售业
  • 4.3.2 住宿餐饮业
  • 4.3.3 房地产业
  • 4.3.4 其他消费性服务产业
  • 4.4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分区域现状分析
  • 4.4.1 福州市
  • 4.4.2 厦门市
  • 4.4.3 泉州市
  • 4.4.4 其他地市
  • 第五章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布局的模型分析
  • 5.1 模型分析
  • 5.1.1 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间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模型分析
  • 5.1.2 漳州市、南平市等其他六地级市间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模型分析
  • 5.1.3 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的模型分析
  • 5.2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各行业的模型分析
  • 5.2.1 批发零售业
  • 5.2.2 住宿餐饮业
  • 5.2.3 房地产业
  • 5.2.4 其他消费性服务产业
  • 5.3 福建省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空间自由度
  • 5.3.1 本文对空间自由度的概念界定
  • 5.3.2 空间自由度决定消费性服务产业的空间分布
  • 5.3.3 空间自由度的决定因素
  • 第六章 福建省空间自由度分析
  • 6.1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
  • 6.1.1 总体发展
  • 6.1.2 各区域发展状况
  • 6.2 通信技术条件的发展状况
  • 6.2.1、邮政通信业总体发展状况
  • 6.2.2、邮政通信业各区域发展状况
  • 6.3 经济自由度的发展状况
  • 6.3.1 总体发展
  • 6.3.2 各区域发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7.1 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存在问题
  • 7.4 前进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商贸流通业与消费性金融的互动关系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12)
    • [2].老年视角下社区日常消费性服务设施的感知与使用研究[J]. 规划师 2020(03)
    • [3].教育的消费性价值研究——改变消费方式,增进幸福感[J]. 文教资料 2012(25)
    • [4].晴空红日远 青竹翠然滴——十年背景下看消费性阅读与出版的崛起[J]. 编辑之友 2012(01)
    • [5].持续推进消费性费用压缩控制管理[J]. 商场现代化 2014(32)
    • [6].教育的消费性价值——研究“伊斯特林悖论”的新思路[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试论消费性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成立[J]. 法制与社会 2016(17)
    • [8].适用于大量消费性市场的nano FPGA技术[J]. 电子与电脑 2009(05)
    • [9].对教育的消费性价值与人的幸福之理论反思[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0].农户消费性融资需求的多质性与结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1].消费性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J]. 全国商情 2016(17)
    • [1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3].利率变动对消费性购房者影响的实证分析[J]. 肇庆学院学报 2011(04)
    • [14].从生产性身体到消费性身体:基于美国福州青年劳工移民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5)
    • [15].消费性卧底采访的特征及其反思——以《城市信报》和《江淮晨报》为例[J]. 东南传播 2012(12)
    • [16].消费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J]. 中国西部 2020(02)
    • [17].传统文化习俗下的农村消费性金融需求分析[J]. 中国经济问题 2011(01)
    • [18].论文学的消费性和消费性文学[J]. 社会科学评论 2008(01)
    • [19].贫困的新趋势:消费性贫困——以鄂东打工村庄的消费竞争状况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0].农户生活消费性贷款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经济 2014(10)
    • [21].现代都市生活消费性物流探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8(05)
    • [22].消费性生态服务需求分析[J]. 改革与开放 2014(17)
    • [23].论消费性境遇中的大众文化[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03)
    • [24].基于SOA的高可消费性商业分析平台研究[J]. 电子世界 2015(20)
    • [25].被消费的舆论——试论当代舆论的消费性趋势[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
    • [26].多角度探讨大学生网络消费性贷款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商论 2017(15)
    • [27].对教育捐赠的几点思考[J]. 鸡西大学学报 2012(10)
    • [28].论当代中国的消费性身体写作[J]. 城市学刊 2017(04)
    • [29].数字财富[J].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2016(09)
    • [30].文学消费性视阈下明代诗歌式微原因探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02)

    标签:;  ;  ;  ;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