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游祖源

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游祖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动脉高压,TGF-β1,miRNA-19a,小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文献综述

游祖源[1](2017)在《小鼠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TGF-β1及相关miRNAs表达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小鼠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探索肺组织TGF-β1及相关mi RNAs的表达与肺血管重构及肺动脉高压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TGF-β1及相关mi RNAs的表达是否与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快慢有相关性,从而提供早期诊断CHD-PAH(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指标。方法:建立肺动脉高压小鼠模型,以模型小鼠肺组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验证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肺组织TGF-β1及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如下:将2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2组:A1,A2,其中A1为实验组,A2为假手术组。两组均采用戊巴比妥钠以40mg/kg腹腔麻醉。实验组左侧第3肋间开胸,切除左肺,假手术组左侧第3肋间开胸,不切除左肺。手术8周后处死,实验组、假手术组分别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称量右心室(RV)和左心室(LV)+室间隔(SP)的质量,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HI)(右心室和左心室+室间隔的比值)。实验组,假手术组的右肺分别进行HE染色后做病理切片,分析判断模型是否符合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在肺动脉的表达情况,qRT-PCR分别检测TGF-β1及相关miRNAs的表达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的RVSP为49.7±6.82mmhg,RVHI为0.347±0.04,假手术组的RVSP为20.3±4.53mmhg,RVHI为0.199±0.03(均为P<0.01),实验组较假手术组RVSP及RVHI均明显升高。实验组肺组织切片镜下可见血管内皮层明显增生,微血管瘤形成,细小肺血管闭塞、机化,肺血管平滑肌层和内外弹力纤维层均明显增厚,中膜增厚,血管腔减小,肺动脉横切面积为3级,免疫组化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均为P<0.05)。(2)在实验组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量为假手术组肺组织的1-3倍,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miRNA-19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15-30倍,miRNA-18a表达增高1-4倍,miRNA-23a表达1-2.5倍,miRNA-25a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1-3倍,(P均<0.05)。其中实验组中miRNA-19a表达较其它miRNAs显着升高(P<0.05)。结论:左肺切除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导致小鼠的肺动脉高压形成,这种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可用于CHD-PAH的实验室研究。TGF-β1及miRNA-19a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小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肺血管的重塑及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唐蒙蒙[2](2015)在《丙酮酸乙酯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肺动脉高压(PAH)以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肺小动脉增生重构为特点,进而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引起右心衰竭和死亡。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由异常的解剖结构导致体-肺分流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引起,在临床上常并发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临床治疗难度加大,致死率非常高。近年来针对PAH发病机制各个环节的靶向性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如NO吸入治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内皮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R)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而针对于异常血流动力学引起的高动力性肺高压的治疗尚无明显有效药物。肺动脉血管收缩、肺动脉血管微血栓的形成和肺血管重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炎症基质改变)被认为是导致PAH发病机制的3个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其中炎性细胞因子如IL-1、IL-6和TNF-α、NF-κB等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安全、稳定的丙酮酸衍生物,已被证实具有有效的抗自由基损伤、抗炎、抗脓毒血症、免疫调节及器官保护等效应。丙酮酸乙酯能够通过改变细胞内氧化环境从而抑制NF-κB活性,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等)、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抗炎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丙酮酸乙酯从根源上阻断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对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套管法建立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分流所致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取肺高压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组10只,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分流组,随机取10只只分离血管不做套管手术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作空白阴性对照。治疗组腹腔注射EP(50mg/kg/d)30天,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0天。待用药30天后测定肺动脉压力,放血处死动物取出心肺,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HE染色计算直径厚度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百分比WA%,ELISA法测定血清TNF-a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RVHI明显降低,WT%及WA%示肺动脉管壁变薄、狭窄管腔好转,ELISA结果示治疗组血清中IL-6和TNF-a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治疗组NF-κB p65表达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可以降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NF-κB p65表达,减少细胞因子(TNF-a、IL-6等)的合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肺动脉血管重构从而达到对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01)

刘传振[3](2014)在《hHIF-1α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肺动脉高压是以肺血管阻塞性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严重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外周肺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肺小血管闭塞和肺细小动脉丛样病变。而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体-肺分流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引起,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病情进展,临床处理困难,致死率极高。目前扩血管药物对肺动脉高压治疗的长期疗效无法令人满意,而干细胞移植的血管新生治疗方式已经在各个疾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内皮祖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外周血与骨髓中,并且能够增殖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它能够结合到缺血或者损伤的内皮部位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另外内皮祖细胞移植对于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的远期疗效已经得到了证实。低氧诱导因子(HIF-1)是广泛存在于体内能够参与血管新生的转录因子,在机体缺氧时能够增加血管床的数量从而改善缺血缺氧,其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HIF-α亚基。内皮祖细胞和低氧诱导因子对于改善组织缺血缺氧有协同作用,因此我们推测,在体外,通过慢病毒介导将HIF-1α转染入内皮祖细胞,高表达HIF-1α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入体内能够协同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减轻肺动脉高压并且逆转肺动脉血管重构,从而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未来的基因和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探讨并构建一种可靠、稳定、经济的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并确定能够成功建立可逆或者不可逆的肺高压模型的时间,为肺高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2.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并纯化鉴定,为内皮祖细胞移植提供条件。3.构建并鉴定人HIF-la (hHIF-1α)慢病毒表达载体,慢病毒介导hHIF-1α体外转染内皮祖细胞,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OI)及转染效率并观察转染后内皮祖细胞在低氧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和hHIF-1α的表达。4.将高表达hHIF-1α的内皮祖细胞经静脉途径移植到高动力肺动脉高压模型兔体内,观察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和肺组织病理变化,探讨单纯内皮祖细胞移植和高表达hHIF-1α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肺动脉高压的不同影响,证实其对肺高压治疗作用的血管新生机制。方法:1.取1月龄新西兰白兔进行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套管法和直接缝合吻合法两种分流手术,比较两种分流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手术后1、2、3、6和12个月,通过右心导管术分别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肺动脉压,为了排除套管和缝合吻合的分流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我们在分流血管夹闭前后分别测定肺动脉压力。称量右心室和左心室+室间隔重量,计算右心室和左心室+室间隔重量的比值[RV/(LV+S)]来评估右心室肥厚程度。动物处死后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变化并通过Heath-Edwards分级方法进行评价,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段各组肺血管病理形态及Heath-Edwards分级情况,从而确定分流手术后导致的可逆或者不可逆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时间。2.取新西兰白兔双下肢股骨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后,取中间云雾状单个核细胞进行细胞培养,EGM-2内皮祖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传代纯化。体外培养细胞,观察细胞不同时间的形态,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CD34. CD133和VEGFR-2表面抗原表型,Dil-Ac-LDL和FITC-UEA-1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的双吞噬功能。同时用CM-DiL标记细胞,观察细胞标记率以及标记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3.根据NCBI数据库中hHIF-1α序列设计引物,以hHIF-1α cDNA作为模板做PCR扩增,NheI和BamHI双酶切重组克隆hHIF-1α质粒和空白载体。参照Invitrogen公司ViraPower慢病毒包装系统的方法进行hHIF-1α慢病毒的包装,并测定慢病毒滴度。取培养2周的EPCs传代于6孔板中,细胞生长满意后进行病毒转染。按照MOI值=0、5、10、20、50、100、200分别加入慢病毒液,同时加入Polybrene (8μg/ml),置于37℃低氧培养箱中(1%02,5%_CO2和94%N2)培养。培养48-96小时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数,计算转染效率,确定最佳MOI值。转染成功后,Western blot检测hHIF-1α在EPCs中的表达情况。4.新西兰白兔按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吻合的方式建立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术后4、8和12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吻合口的通畅度及心功能情况,12周后均通过右心导管术检测肺动脉压力。所有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和假手术组的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分离;空白对照组: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后不做任何处理;EPCs组:通过左侧颈内静脉行单纯EPCs移植;hHIF-1-EPCs组:通过左侧颈内静脉行转染后高表达hHIF-1α的EPCs移植;EPCs对照组:通过左侧颈内静脉行转染空载体的EPCs移植;培养基组:仅通过左侧颈内静脉向模型兔注射EGM-2培养基。2周后通过右心导管术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处死动物后行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变化,计算肺小动脉的管壁厚度指数及相对管壁面积指数。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移植的EPCs在肺组织中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hHIF-1α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Ⅷ因子以观察各组肺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明确EPCs和转染hHIF-1α的EPCs移植对肺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1.套管组建立模型从麻醉到结束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40±0.12h,吻合组为1.48±0.21h。套管组的死亡率为27.5%(11/40),吻合组死亡率为12.5%(5/40)。手术后2个月至12个月,与假手术组相比,套管组和吻合组在分流血管夹闭前均有明显增高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RV/(LV+S)(P<0.05)。虽然分流血管夹闭后,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但是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肺动脉压力仍明显增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套管组和吻合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RV/(LV+S)无明显差异。通过Heath-Edwards分级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套管组和吻合组肺组织在术后3个月出现可逆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6个月后出现不可逆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2.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24小时开始贴壁,培养7天后细胞可形成典型集落,2周以后即出现克隆性生长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34、CD133和VEGFR-2的阳性表达均占80%-95%,双荧光染色可见90%的贴壁细胞都能够特异性的摄取Dil-Ac-LDL和FITC-UEA-1。CM-DiL标记细胞2天后,倒置荧光显微镜可见95%的细胞胞浆和胞膜均被染成红色,少量次数传代后红色荧光无明显衰减,并且标记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3. hHIF-1α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并包装后,转染293TN细胞可见明显绿色荧光,测慢病毒滴度:hHIF-1α慢病毒为1.5×107TU/ml,对照空载体慢病毒为5×108TU/ml。不同MOI转染EPCs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MOI=100时,转染效率最高,约为90%以上,并且细胞生长良好,无明显死亡,多次传代后能够稳定表达。慢病毒转染EPCs96小时后行Western blot,转染hHIF-1α的EPCs组可见hHIF-1α蛋白表达,未转染和空载体对照组无hHIF-1α表达,证明hHIF-1α已经成功转染至EPCs中。4. hHIF-1α转染的EPCs移植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空白对照组和培养基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RV/(LV+S)明显增高(P<0.05)(假手术组分别为:13.3±1.636mmHg,8.97±1.356mmHg和0.247±0.021;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2.066mmHg,23.1±1.331mmHg和0.436±0.034;培养基组分别为:35.9±2.132mmHg,23.4±1.389mmHg和0.433±0.026)。空白对照组和培养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PCs组和hHIF-1-EPCs组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RV/(LV+S)明显降低(P<0.05)(EPCs组分别为:24.5±4.301mmHg,17.3±2.908mmHg和0.353±0.056; hHIF-1-EPCs组分别为:15.4±1.897mmHg,10.3±1.515mmHg和0.278±0.029),但是hHIF-1-EPCs组比EPCs组降低更明显(P<0.05)。EPCs组和EPCs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冰冻切片显示肺组织中EPCs组的EPCs可呈现红色荧光,hHIF-1-EPCs组的EPCs可呈现绿色荧光。结果显示2周后移植的EPCs主要定位于毛细血管周围和肺泡周围,并且有的已经形成了小血管样明显环状结构。肺组织Western blot检测,hHIF-1-EPCs组出现hHIF-1α特殊表达的条带,其余组均未见明显条带出现。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培养基组的管壁厚度指数和相对管壁面积指数明显增大(P<0.05),但空白对照组和培养基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EPCs组和hHIF-1-EPCs组的管壁厚度指数和相对管壁面积指数明显降低(P<0.05),但是hHIF-1-EPCs组比EPCs组降低更明显(P<0.05). EPCs组和EPCs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Ⅷ因子,移植后EPCs组、hHIF-1-EPCs组和EPCs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EPCs组:4.50±1.354/mm2; hHIF-1-EPCs组:8.20±1.814/mm2;EPCs对照组:4.30±1.337/mm2;空白对照组:2.30±1.494/mm2),并且hHIF-1-EPCs组血管密度增大更明显(P<0.05)。结论:1.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吻合能够成功建立可靠、稳定、经济的兔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术后3个月左右可以形成可逆性肺动脉高压,术后6个月以后可以形成不可逆肺动脉高压。2.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体外分离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并且通过EGM-2培养基能够定向诱导、传代获取大量的纯化和稳定增殖的EPCs.3.当MOI=100时,慢病毒载体能以高转染效率将hHIF-1α和GFP基因成功转染于兔EPCs中,并且细胞生长良好,能够长期稳定表达。4.hHIF-1α联合EPCs移植能够有效的减轻肺动脉高压、逆转肺血管的重构,其主要机制是促进肺组织血管新生、增加肺血管床密度,从而减轻了肺循环阻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4-06)

张春曦,黄达德,陈敏东[4](2012)在《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辛伐他汀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联合辛伐他汀灌服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右全肺切除的方法制作大鼠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组1每天经颈静脉注射MSCs 4×107个,灌服辛伐他汀2 mg/(kg·d);组2每天经颈静脉注射MSCs 4×107个;组3每天灌服辛伐他汀2 mg/(kg·d);组4不施加任何干预,2周后实验大鼠称重。另取5只体重与之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量5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平均右室压(mPRV)后取其心脏称右室(RV)和左室+室间隔(LV+S)的质量,计算RV/(LV+S)比值。结果干预治疗2周后,4个实验组mPRV、mPAP、RV/(LV+S)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的mPRV、mPAP、RV/(LV+S)值明显低于组2、组3、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组2、组3、组4的mPRV、mPAP、RV/(LV+S)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移植联合辛伐他汀灌服可以延缓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2年06期)

刘瑞芳[5](2012)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遏制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以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原料,将病毒载体进一步扩增,并对Ad-HGF进行鉴定、纯化和滴度测定及安全性检测。方法:使用Ad-HGF和Ad-GFP,在人胚肾293细胞中进行扩增,对Ad-HGF的DNA进行PCR检测;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病毒颗粒数及纯度,噬斑分析法、快速CPE分析测定病毒感染滴度(pfu/ml),采用敏感细胞病变法检测有复制能力的腺病毒。结果:筛选扩增完成含有目的基因的Ad-HGF, PCR法证明Ad-HGF中稳定地整合有HGF的基因,RT-PCR方法检测出病毒反应阳性293细胞中的Ad-HGF特异性mRNA,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可被有效地转录。在293细胞中筛选、扩增出Ad-HGF,得到的Ad-HGF滴度为1.1xlO9pfu/ml。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后的滴度达到2.0×1012pfu/ml。制备的Ad-HGF感染A549细胞未检测到有复制能力的腺病毒存在,说明此法制备的重组腺病毒Ad-HGF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结论:携带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可在293细胞中扩增出安全、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为研究动力性肺高压血管新生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目的:测定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转染效率,观察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HGF转染HUVECs后HGF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分泌,同时研究Ad-HGF促进HUVECs增殖、分化以及对HUVECs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转染倍数(MOI)的Ad-GFP体外转染HUVECs,检测转染效率,确定最佳转染倍数。Ad-HGF以MOI=50转染HUVECs后,RT-PCR检测细胞中HGF mRNA的转录水平;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转染Ad-HGF后目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0水平;用MTT法检测转染Ad-HGF对HUVECS的促增殖作用;将转染后的HUVECs种植于细胞外基质胶Matrigel上,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MOI=50为最佳转染效率。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证明:Ad-HGF可成功将HGF基因转入HUVECs中,并有目的蛋白表达与分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提示HGF基因增加HUVECs分泌NO; MTT检测显示Ad-HGF转染对HUVECs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Ad-HGF转染能在体外条件下诱导HUVECs分化,刺激血管发生。结论:MOI=50时,Ad-HGF转染HUVECs可获最佳量效比。Ad-HGF体外能有效转染HUVECs, HGF基因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有效地表达,同时影响HUVECs的分泌功能,并有较强的促HUVECs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诱导体外血管发生。目的:探讨通过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制作兔的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幼兔60只,随机分为手术分流组(n=30),正常对照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分流组动物麻醉后,分离左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将颈内静脉近心端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肌肉注射每日两次和阿司匹林口服每日叁次抗凝。每组动物在手术后4周,8周各取4只处死,剩余动物12周时处死,动物处死前行超声检查分流血管通畅情况及右心室游离壁Righ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RVAW)与左心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LVPW)的比值(RVAW/LVPW),右心导管法和开胸检测肺动脉压力,监测肺动脉收缩压Pu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肺动脉舒张压Pumonary Artery Diastolic Pressure (PADP)及肺动脉平均压1mean Pu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最后切取心脏测定右心室(RV)与左心室(LV)+室间隔Septum (LV+S)重量,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变化,并计算管壁厚度指数Thickness Index (TI)、面积指数Area Index (AI)和肌化小动脉比例。结果:1.分流组动物存活26只,存活率86.7%,经右心导管检查及原手术部位的探查发现分流尚通畅的动物有20只,通畅率76.9%(20/26)。超声检查发现18只动物的分流通畅,超声检查的准确率90%(18/20)。2.分流组术后12周有20只形成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前壁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在分流12周后的动物(45.02±8.36)高于正常对照组(26.08±2.54)、假手术组(26.99±2.63)、分流4周(25.46±2.41)及8周(30.24±2.27)的动物;肺动脉压力检测显示:分流组动物肺动脉收缩压(PASP)40.42±3.48mmHg、舒张压(PADP)31.34±2.72mmHg、平均压(mPAP)35.33±2.67mmHg,与假手术组(PASP19.32±2.45mmHg, PADP10.35±2.19mmHg、mPAP14.78±2.23mmHg)及正常对照组(PASP18.59±4.51mmHg、PADP11.32±2.41mmHg、mPAP13.62±1.96mmHg)比较明显升高(P<0.05),并高于分流4周(PASP17.94±3.27mmHg、PADP11.31±2.38mmHg、mPAP13.54±3.42mmHg)及8周动物(PASP27.63±3.90mmHg、PADP12.31±3.51mmHg、mPAP17.59±5.04mmHg)(P<0.05)。3.分流组12周后,大体病理检查显示右心室肥厚的指标RV/(LV+S)(0.49±0.02)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25±0.02)、正常对照组(0.27±0.01)、分流4周(0.31±0.04)及分流8周动物(0.35±0.04)。4.分流术后12周,肺组织病理检查示分流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数和面积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流4周及分流8周动物相比明显增加(TI)(42.35±5.11%vs16.71±2.99%,42.35±5.11%vs18.12±2.68%,42.35±5.11%vs17.01±3.08%,42.35±5.11%vs20.09±3.57%).(AI)(73.72±6.19%vs29.05±3.79%,73.72±6.19%vs31.92±3.01,73.72±6.19%vs30.61±2.44%,73.72±6.19%vs35.24±4.01%)(P<0.05),肌化小动脉比例分流组(56.59±7.21%)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22.09±3.77%)、假手术组(24.26±3.13%)、分流4周(25.12±2.99%)及分流8周动物(30.54±3.71%)相比(P<0.05)。结论:1.左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12周可形成分流型肺高压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操作简单。2.精细的吻合和术后充分抗凝治疗可保证分流血管持续开放,超声检测分流血管通畅率可信。目的:在兔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上经颈内静脉转染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探讨HGF基因抑制兔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兔左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手术建立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同本实验第叁部分),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仅做左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分离)、肺高压PAH组(行左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端侧吻合建立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模型但不转染基因)、HGF基因转染组(行左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端侧吻合建立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分流6周后转染Ad-HGF基因)和Empty组(行左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端侧吻合建立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分流6周后仅注射空白腺病毒载体Ad)。术后4周、8周(转染后2周),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其余动物术后12周(转染6周)处死,处死前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右心导管肺动脉测压及开胸测压,处死后切取肺组织行病理检查,用RT-PCR法检测外源性目的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n blot检测HGF和eNOS蛋白表达;ELASA检测HGF和ET-1的变化趋势。并行Ⅷ因子染色,肺小血管计数,观察基因转染后对肺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手术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分流组、empty组和假手术组各有1只动物术后不明原因死亡。血管超声检查发现4只动物分流血管堵塞,死亡和分流血管堵塞的动物均自实验中剔除。Ad-HGF基因转染后2周(分流术后第8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提示基因转染后增加了肺组织HGF和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和分泌,并且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HGF变化相一致。ELISA检测发现ET-1的分泌随着HGF在组织匀浆及血浆里的表达量增加而降低。基因转染后6周(分流术后12周),超声心动图显示PAH组和empty组右室前壁与左室后壁厚度比值与基因转染组比较明显增大,假手术组与基因转染组比较则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右心导管检测及开胸后的直接测量均显示基因转染组的肺动脉平均压力(14.62±3.23mmHg)明显低于PAH组(36.35±4.63mmHg)和Empty组(34.02±4.93mmHg),而四组体循环压力比较差异无显着性。基因转染组的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和RV/(LV+S)比值低于PAH组和Empty组(2.69±0.24vs4.89±0.18,2.69±0.24vs4.48±0.32).(0.28±0.09vs0.48±0.06,0.28±0.09vs0.49±0.11)(P<0.05)。Ⅷ因子血管染色分析显示基因转染后肺小血管明显增多,单位面积内的血管数量大于PAH组及Empty组。结论:HGF基因转染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调节内皮细胞分泌缩血管和舒血管物质的动态平衡,阻止肺血管收缩及肺血管重构,遏制PAH的病理改变;通过增加HGF在肺组织表达,促进肺血管Ⅷ因子增多诱导毛细血管新生,增加肺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流灌注,减低了肺循环阻力;阻止兔肺高压模型肺动脉压力的升高,逆转了恶化的血液动力学。(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11-16)

王伟,王治平,方丹青[6](2012)在《Angiopoietin/Tie2系统在大鼠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angiopoietin家族成员在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左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分流手术建立大鼠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模型。术后第1、2、4、8和12周检测肺组织内Ang-1、Ang-2、Ang-3、Tie2和激活型caspase-3的变化。结果高动力引起肺动脉高压,出现肺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在肺动脉高压形成的过程中,肺组织内Ang-1和Tie2的表达显着增高,而Ang-3的表达明显降低。肺微小动脉内皮细胞Tie2的磷酸化水平逐渐升高但激活型caspase-3却降低。Ang-2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Ang-1/Tie2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来促进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的形成。Ang-3的表达量下降可能也促进了这一过程。在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中Ang-2可能不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18期)

卢荣鑫[7](2012)在《microRNA在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不能及时的接受心内矫治手术,持续的分流引起肺血流量的增加和肺循环阻力的增加会导致患者形成严重的不可逆的肺血管病理性改变,最终形成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的病理改变可用Heath和Edwards分级法来描述和分级。弥漫性肺血管阻塞性改变最终导致艾森曼格综合症,而出现紫绀、呼吸困难、甚至全身衰竭的症状。艾森曼格综合症成为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的禁忌症。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的医学问题。持续的体肺分流引起肺循环超负荷和肺血管压力增加,而肺循环超负荷和肺血管压力增加,可导致血管内皮的持续损伤,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趋化并粘附在内皮损伤处。同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导致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肥大和增殖。平滑肌细胞迁移到外周肺血管导致血管腔的狭窄。血管内膜增殖、血管纤维化、免疫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均可以加剧肺血管重构。而近年来的研究一致认为内皮细胞损伤是肺血管重构的始动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内皮细胞的损伤也可以导致大量血管收缩因子(如内皮素、血栓素)和舒张因子(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前列腺素I)的分泌,最终的效应为血管收缩。肺动脉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而肺动脉顺应性的丧失最终导致肺动脉僵硬,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自从首次在蠕虫和果蝇中被发现,大量的研究表明microRNA是哺乳动物心血管疾病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miRNA通过调节多种mRNA在生物学进程中发挥其功能。miRNA在心血管中的广泛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新的视野。尽管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性已被大量研究,miRNA的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带来新的曙光,n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突出作用间接反映心血管系统对微小的基因调节的高度敏感性,且微小的改变可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miRNA最原始的作用为通过基因调节来维持组织内环境稳态,而这种稳态一旦被破坏,miRNA的表达会发生相应改变,对疾病的调节作用凸显。miRNA和不同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等)间具有高度特异性,通过RNAi技术调控miRNA的表达可以揭示miRNA在疾病中的致病或者保护性作用。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流动力学和病理学特点:选取体重100-12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接受分流手术大鼠40只:SⅠ、SⅡ、SⅢ、SⅣ,接受假手术大鼠40只:CⅠ组、CⅡ组、CⅢ组、CⅣ组,Ⅰ、Ⅱ、Ⅲ、Ⅳ分别代表术后4、8、12、16周),每组各10只大鼠。运用颈外静脉和颈总动脉连接的方法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分别于术后4、8、12、16周检测相应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取大鼠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测。2.应用miRNA微阵列技术,分析重度肺动脉高压形成后miRNA表达谱的变化。通过PT-PCR技术对其中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miR-127、miR-130b和miR-98)进行检测。运用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的和肺动脉高压相关的靶基因。3.对20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轻度、重度肺动脉高压各10例)和10例肺动脉压力正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进行检测:RT-PCR检测miR-126表达、ELISA检测VEGF的表达,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所有大鼠均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分流组大鼠肺动脉收缩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增高(P<0.05),病理检测提示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肺血管狭窄甚至闭塞。2. 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的miRNA有7个(miR-29c、miR-192、miR-382等),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30b、miR-122、miR-146b等),RT-PCR检测miR-127、miR-130b和miR-98的表达和芯片结果一致。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出其中明显异常表达的miRNA下游调控的靶基因。3.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miR-126、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肺动脉压力正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miR-126、VEGF的表达量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增加,且VEGF的表达量和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结论1.持续的低流量体肺分流,可诱导肺血管重构并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增高,故右室后负荷增加,进一步引起右室肥厚。运用套管法连接大鼠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可有效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均得到证实。2.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croRNA,运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芯片一致,说明芯片的可靠性。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3. miR-126、VEGF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增加,:niR-126、VEGF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2-05-01)

朱蓉,张艳玲,冉珂,于蓉,陈章玲[8](2012)在《TGF-β1和CTGF在大鼠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ing factor,CT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左肺全切组(A)、假手术组(B)和对照组(C),每组15只。手术后6周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光镜下检测肺肌型小动脉占肺小血管百分比(SMA%)。免疫组化观察TGF-β1和CT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左肺全切后复制了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引起mPAP、RVH和SMA%明显增高(P<0.05)。②左肺全切组TGF-β1和CTGF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显着性增加(P<0.05)。而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之间各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是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能共同促进了肺血管重构。(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2年01期)

刘凯[9](2011)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机,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有关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理和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明确肺动脉高压是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肺血管阻塞性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肺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最终导致肺小动脉的闭塞,肺血管床减少,使增高的肺动脉压力更高,肺功能严重恶化。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在经过手术矫治心内畸形后,部分病例可以缓解,但是肺血管的阻塞性病变一旦发生,却是手术不能恢复的。单纯扩血管治疗肺动脉高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肺动脉压力,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对于肺血管的破坏性病变其疗效有限。近年来,治疗性血管新生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干细胞的应用更是组织工程的重点研究对象。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脂肪可以向中胚层多种细胞诱导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因其取材简单,创伤小,少量脂肪组织即可获取大量细胞,体外培养方便,扩增容易而倍受研究者的关注。而且体外研究指出ADSCs(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可以分泌大量的促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等。HGF是一种高效的血管生成因子,对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起到修复作用,以往的多项研究将ADSCs用于缺血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更有研究将该种细胞用于肺损伤模型,如肺气肿的动物模型,依靠ADSCs的多向分化功能和/或其分泌的HGF的作用增加肺组织的血管及腺泡的生成和修复,从而改善了肺组织的血流灌注和换气功能。因此我们设想:在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利用自体ADSCs增加肺组织的血管生成,增加肺组织的灌注,对进行性恶化的肺血管进行修复,改善肺功能。从而为这种破坏性疾病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大鼠的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自体ADSCs并进行有效标记,经静脉途径移植细胞到肺组织,观察大鼠肺动脉压力变化及肺血管的病理变化,分析ADSCs移植后与肺动脉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肺组织HGF的表达情况,为ADSCs移植后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寻求可能的解释。方法:1.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行大鼠颈动脉-颈静脉套管法分流手术,分别在手术后4周,8周,12周,通过心脏血管超声进行无创检查,检测分流血管是否通畅,测量大鼠的肺动脉瓣环内径和主动脉瓣环内径,肺动脉血流频谱测量计算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心脏超声探测右心室前壁和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厚度指数,并行心尖四腔超声观察右心室的变化,有创检查包括经右心导管及开胸测量大鼠的肺动脉压力。动物处死后肺组织行病理形态学分析,计算各组动物肺小血管的肌化血管的百分比,血管壁厚度指数和相对血管面积指数,从病理学角度观察肺血管的病变,确定是否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2.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剪碎后用胶原酶消化,反复过滤离心获取ADSCs,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不同代细胞的免疫表型,并用不同条件的培养基诱导细胞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及内皮细胞分化,通过油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及Ⅷ因子免疫荧光鉴定其多向分化功能。不同代数的细胞传代时进行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活力,MTT法测定体外培养的不同代数细胞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常氧和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大鼠ADSCs分泌的HGF含量,CM-DiL标记细胞并传代观察其标记效率,同时对标记后的细胞进行MTT活力检测以揭示该染料对细胞活力的影响。3.将大鼠颈动静脉分流手术后12周处死的动物模型资料作为基线水平,另有造模12周的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移植组,DMEM组作为阳性对照组,仅作血管分离的假手术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细胞移植组经非手术侧颈静脉给予含5×107个自体ADSCs的培养基,DMEM组仅给予不含细胞的培养基注射,空白对照组为造模12周后的动物不给予任何处理。细胞移植2周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右心导管肺动脉测压。处死动物后行肺组织病理检查,冰冻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观察移植到体内的ADSCs在肺组织的分布,并鉴定其在体内是否继续分泌H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DSCs移植后的HGF含量,Ⅷ因子染色进行肺小血管计数,观察细胞移植后对肺血管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及RT-PCR测定各组动物肺组织HGF含量及细胞移植后eNOS的表达变化。结果:1.分流手术中因麻醉过量或出血死亡10只,死亡率为13.4%(10/60),手术后因套管脱落及其他原因死亡4只,手术后死亡率为8%(4/50),超声及解剖发现分流手术后存活的46只大鼠有10只动物血管桥阻塞,2只血管桥套管不明原因丢失,从分流组排除,分流通畅率73.9%(34/46)。大鼠颈动静脉分流12周后,超声显示肺动脉瓣环内径(3.52±0.27mm)明显大于主动脉瓣环内径(2.99±0.32mm,P<0.05)。肺动脉血流频谱显示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75.31±22.12 ms)较正常对照组(135.14±26.42ms)及分流4周(119.38±12.81 ms),8周时(106.56±31.45 ms)缩短,右心室游离壁与左心室后壁的厚度比值计算分析显示分流12周后(63.02±14.36%)比正常对照组(41.08±4.54%)及4周(40.46±13.41%),8周时(42.24±5.87%)明显增大,P<0.05,心尖四腔图提示分流12周后右心室扩大,收缩期室间隔左向偏移;以上结果间接反映了手术后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右心导管及开胸测压显示分流组动物的肺动脉收缩压(37.69±7.81 mmHg)较正常对照组(16.59±4.51mmHg)升高,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分流12周后,肺组织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小动脉的管壁厚度指数(34.25±9.11%),及管壁面积指数(69.72±13.19%)均比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71±4.99%,29.05±9.79%)明显增高,P<0.05。2.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经过胶原酶消化后,72小时细胞贴壁,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原代细胞分离种植后7-10天融合至80%左右可以传代,传代后细胞生长旺盛,约3-5天即可再次传代。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免疫表型,原代细胞CD29, CD105, SCa-1阳性率较高,CD31阳性率稍高,CD45基本阴性,传代2次后细胞CD31基本阴性,其余表型变化不大。油红染色鉴定成脂诱导7天后的细胞可见细胞浆内脂滴染成红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诱导14天的ADSCs,细胞变长,聚集,细胞浆可见棕红色的钙化沉积颗粒,Ⅷ因子染色显示细胞浆内呈阳性表达。MTT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显示不同代的细胞生长旺盛,贴壁24-60小时达到倍增时间,72小时后到达平台期。细胞传代时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传代15次以内的活力均在90%以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上清HGF的含量显示:低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其上清液中HGF含量明显高于常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而且细胞代数越低,细胞上清液中HGF的含量越高。CM-DiL标记细胞后进行荧光观察显示细胞标记率高达99%以上,而且进行多次传代后荧光无明显淬灭。标记后的P2代细胞MTT活性检测发现与正常未标记的细胞生长曲线相似,没有明显差异。3.大鼠自体ADSCs移植后2周,超声检查发现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造模后未行任何治疗的空白对照组延长(129.58±35.14毫秒VS 80.49±21.29毫秒,P<0.05),心尖四腔图显示右心室室腔减小,收缩期室间隔的左向偏移消失,右心室前壁与左心室后壁的厚度比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小(42.63±8.71% VS 59.39±7.12%,P<0.05)。右心导管及开胸测量肺动脉压力显示细胞移植组的肺动脉压力(19.83±2.32mmHg)较空白对照组的肺动脉压力(35.82±5.09 mmHg)降低,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移植后的肺组织冰冻切片显示移植的细胞大部分聚集在肺血管周围,但是移植的细胞没有形成明显的环状血管样结构。免疫荧光化学分析显示移植到体内的ADSCs仍然表达H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细胞移植组的肺组织HGF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DMEM组,RT-PCR及Western Blot也提示细胞移植后增加了肺组织H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NOS的表达显示在细胞移植后eNOS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HGF的变化相一致。Ⅷ因子进行的血管染色分析显示细胞移植后肺小血管明显增多,单位面积内的血管数量大于空白对照组及DMEM组。结论:1.大鼠颈动脉-颈静脉套管法分流手术12周后,血管通路保持通畅可以形成叁尖瓣前型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手术后12周肺血管的变化符合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特征。2.从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可以成功分离获取ADSCs。该细胞在形状,表型特征及多向分化的性能方面符合干细胞的标准。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下生长旺盛,多次传代后细胞活力不减。低氧条件下培养的ADSCs较常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分泌更多的HGF。CM-DiL标记ADSCs效率高,多次传代后荧光不减,可以作为细胞移植示踪的良好标记物。3.ADSCs移植减轻了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肺动脉压力,逆转了恶化的血液动力学,减轻了肺小血管的病理改变,改善了肺换气功能。移植的细胞可能通过增加肺组织HGF的分泌,促进肺小血管新生,同时增加了eNOS的含量,减轻了肺组织的血管病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4-19)

崔华,范利,封志纯[10](2008)在《血管紧张素Ⅱ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及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合并肺动脉高压将20例CHD患儿分为2组,CHD组(n=8)和CHD合并PAH组(n=12),对照组(n=5)为单纯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用TUNEL标记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室心肌细胞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CHD组和CHD合并PAH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左室心肌组织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呈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D及CHD合并PAH组血浆AngⅡ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CHD合并PAH组高于CHD组,且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血浆AngⅡ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肺动脉压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无相关关系。结论在CHD患儿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的过程中,AngⅡ可能比肺动脉压力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应用ACEI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加以降低肺动脉压对提高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循环》期刊2008年02期)

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肺动脉高压(PAH)以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肺小动脉增生重构为特点,进而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引起右心衰竭和死亡。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由异常的解剖结构导致体-肺分流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引起,在临床上常并发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随着病情发展,临床治疗难度加大,致死率非常高。近年来针对PAH发病机制各个环节的靶向性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如NO吸入治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内皮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R)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而针对于异常血流动力学引起的高动力性肺高压的治疗尚无明显有效药物。肺动脉血管收缩、肺动脉血管微血栓的形成和肺血管重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炎症基质改变)被认为是导致PAH发病机制的3个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其中炎性细胞因子如IL-1、IL-6和TNF-α、NF-κB等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丙酮酸乙酯作为一种安全、稳定的丙酮酸衍生物,已被证实具有有效的抗自由基损伤、抗炎、抗脓毒血症、免疫调节及器官保护等效应。丙酮酸乙酯能够通过改变细胞内氧化环境从而抑制NF-κB活性,减少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等)、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抗炎目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丙酮酸乙酯从根源上阻断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对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套管法建立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分流所致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取肺高压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组10只,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分流组,随机取10只只分离血管不做套管手术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作空白阴性对照。治疗组腹腔注射EP(50mg/kg/d)30天,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0天。待用药30天后测定肺动脉压力,放血处死动物取出心肺,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HE染色计算直径厚度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百分比WA%,ELISA法测定血清TNF-a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肺动脉收缩压(SPAP)及RVHI明显降低,WT%及WA%示肺动脉管壁变薄、狭窄管腔好转,ELISA结果示治疗组血清中IL-6和TNF-a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治疗组NF-κB p65表达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可以降低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NF-κB p65表达,减少细胞因子(TNF-a、IL-6等)的合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肺动脉血管重构从而达到对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参考文献

[1].游祖源.小鼠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TGF-β1及相关miRNAs表达变化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7

[2].唐蒙蒙.丙酮酸乙酯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5

[3].刘传振.hHIF-1α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张春曦,黄达德,陈敏东.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辛伐他汀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2

[5].刘瑞芳.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遏制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

[6].王伟,王治平,方丹青.Angiopoietin/Tie2系统在大鼠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

[7].卢荣鑫.microRNA在高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的初步分析[D].第叁军医大学.2012

[8].朱蓉,张艳玲,冉珂,于蓉,陈章玲.TGF-β1和CTGF在大鼠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9].刘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0].崔华,范利,封志纯.血管紧张素Ⅱ对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8

标签:;  ;  ;  ;  

动力型肺动脉高压论文-游祖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