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2颗粒增强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研制

TiB2颗粒增强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研制

论文摘要

硼化物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高温性能广泛地应用于电极材料、电接触材料及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等。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和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法两种工艺制备TiB2/Cu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工艺下原位反应时的工艺参数及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获得以下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考察了以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的湿法球磨过程中Cu-Ti-B4C混合粉料的合金化情况,探讨了不同配料比在烧结时对原位反应产物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成相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Cu-Ti-B4C混合粉料经高能球磨后得到Cu、TiH1.924和TiCu3混合相,随TiB2理论生成量增加粉料粒径减小。烧结后得到含B量不同的硼化物:TiB100,TiB2或TiB25。(2).本文试验条件下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B2/Cu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TiB2理论生成量为5%(wt%)配料,在800MPa压力下对球磨后的合金粉末进行模压,在1273K经4.5h保温烧结,经原位反应可获得TiB100弥散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试样的电导率为:20.2%IACS,硬度为161Hv。(3).采用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法时尝试了两种不同方式:原料直接熔炼法和两段式熔炼法。原料直接熔炼法是将Cu粉、B4C粉和工业纯钛混料后在电弧炉中直接熔炼,获得了单一TiB2相弥散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以TiB2理论生成量为2%(wt%)配料,经电弧熔炼法得到的试样电导率为43.9%IACS,硬度为134Hv。(4).两段式熔炼法是先制备Cu-Ti预合金块,将此预合金块放置在Cu-B4C混合粉末上进行熔炼,可得到TiB相增强Cu基复合材料,但由于反应界面层的存在,导致材料硬度分布不均,试样电导率较低。(5).探讨了微波烧结工艺制备TiB2/Cu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同传统烧结方式相比,微波烧结可大大降低保温时间。所得材料硬度高于常规烧结,但材料性能同传统烧结工艺一样,随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并不利于材料性能的提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1 铜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 1.2.1.1 显微复合铜合金
  • 1.2.1.2 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1.2.1.3 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 1.2.2 增强相的选择
  • 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3 TiB2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1 人工复合材料法
  • 1.3.2 原位复合法
  • 1.3.2.1 固-固法
  • 1.3.2.2 液-固法
  • 1.3.2.3 液-液法
  •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方法
  • 2.1 实验用原材料
  • 2.2 实验用设备
  • 2.3 材料制备工艺
  • 2.3.1 粉末冶金法
  • 2.3.2 真空非自耗电弧炉熔炼法
  • 2.3.3 微波烧结法
  • 2.4 材料性能测试
  • 2.4.1 电导率
  • 2.4.2 硬度
  • 2.4.3 密度
  • 2.4.4 显微组织及物相分析
  • 2/Cu复合材料'>第3章 粉末冶金法制备TiB2/Cu复合材料
  • 3.1 引言
  • 3.2 实验方法
  • 3.3 球磨后的粉料物相组成
  • 3.4 不同配料比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5 压制压力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5.1 压制压力对生坯致密度的影响
  • 3.5.2 压制压力对烧结后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6 烧结条件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3.6.1 保温时间的影响
  • 3.6.2 烧结温度的影响
  • 2增强相生成机制探讨'>3.7 TiB2增强相生成机制探讨
  • 3.8 小结
  • 2/Cu复合材料'>第4章 真空非自耗电弧熔炼法制备TiB2/Cu复合材料
  • 4.1 引言
  • 4.2 实验方法
  • 4.2.1 石墨坩埚的制作
  • 4.2.2 原料直接熔炼
  • 4.2.3 两段熔炼
  • 4.2.4 显微结构与性能表征
  • 4.3 不同熔炼法制备试样组织和性能
  • 4.3.1 原料直接熔炼法
  • 4.3.2 两段熔炼法
  • 4.4 不同熔炼法制备试样物相组成
  • 4.5 增强相生成机制
  • 2生成反应'>4.5.1 TiB2生成反应
  • 4.5.2 不同熔炼法增强相生成机制探讨
  • 4.6 小结
  • 2/Cu复合材料'>第5章 微波烧结工艺制备 TiB2/Cu复合材料
  • 5.1 引言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力学与导电性能
  • 5.3.2 显微组织与物相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专利技术综述[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2)
    • [2].混杂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研究进展[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8(05)
    • [3].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20(06)
    • [4].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9(08)
    • [5].铜基复合材料组织形态分形特征的统计分析与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07)
    • [6].不同纳米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性能[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5)
    • [7].搅拌摩擦加工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铬锆铜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探索[J]. 现代焊接 2012(08)
    • [8].并联导热结构的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J]. 中国表面工程 2014(06)
    • [9].多元陶瓷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J]. 粉末冶金工业 2015(04)
    • [10].铜基复合材料的构型多功能化[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20(03)
    • [11].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2)
    • [12].空间结构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征[J]. 摩擦学学报 2019(05)
    • [13].高能球磨法制备CNTs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粉末[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7)
    • [14].原位形变铜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08(09)
    • [15].氧化铝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J]. 机械工程材料 2011(08)
    • [16].纤维状态对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 电镀与精饰 2015(01)
    • [17].铸造碳化铬增强锰白铜基复合材料磨料磨损机理[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8].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及研究新进展[J]. 中国冶金 2019(02)
    • [19].增强体结构对铜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 矿冶工程 2018(05)
    • [20].功能梯度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干摩擦磨损性能(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9(11)
    • [21].工艺参数对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08(10)
    • [22].电流对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载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10)
    • [23].搅拌摩擦加工法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工艺探索[J]. 现代焊接 2011(10)
    • [24].梯度铜碳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20(07)
    • [25].AlNp/Cu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 2013(07)
    • [26].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构造木基防弹板的机理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8)
    • [27].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性能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15(S1)
    • [28].还原氧化石墨烯添加量对车用铜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保护 2019(08)
    • [29].裂纹长度对SiC颗粒填充铜基复合材料界面应力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27)
    • [30].铜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分析[J]. 矿冶 2019(02)

    标签:;  ;  ;  ;  ;  

    TiB2颗粒增强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