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奎1陈开慧2
(1贵港市中心血站广西贵港537100;2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142-03
【摘要】目的分析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8-2008年。纳入比较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2个随机对照研究和5个临床对照研究,共1151例,所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toOR值为1.41,95%CI(1.06,1.87),常温组与深低温保存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P=0.02)。结论根据目前证据,可认为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高于深低温保存组。
【关键词】血小板保存输注效果Meta分析对比研究
Meta-analysisondifferenceofclinicalinfusioneffectofnormaltemperaturestorageandcryopreservedplatelet
Linguokui1,Chenkaihui2(1.BloodStationofGuigang,Guigang,Guangxi,5300212.GuigangCityIntegratedOrthopaedicsHospit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differencesofnormaltemperaturestorageandcryopreservedplateletonclinicalinfusioneffect.MethodsTheelectronicdatabasesincludingCBMdisc、CNKIandVIP(1998to2008)weresearched.Tworandomizedcontrolstudyandfiveclinicalstudyinvolving1151participantswereincluded,butthequalityofthesedocumentswasnotgood.Meta-analysiswasmeasuredbyRevMan5.0.ResultsThePetoORvaluewas1.41,95%CIwere(1.06,1.87).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normaltemperaturestorageandcryopreservedplatelet(Z=2.39,P=0.02).ConclusionAccordingtotheevidence,theeffectofnormaltemperaturestorageplatelettransfusionisbetterthanthecryopreservedplatelettransfusion.
【Keywords】plateletstoragetransfusionmeta-analysiscomparativestudy
对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血小板输注是现代医学治疗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然而血小板不像其他可以移植的组织能够承受低温,人们发现当温度低15℃时,血小板的碟状形状会发生很大变化,这一现象导致血小板只能够在室温(22±2℃)条件下保存[1]。由于室温保存时间短,易受细菌污染,对临床危、急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带来了不便和危险,限制了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国内外学者研究采用低温冰冻保存(-80℃)技术来存放血小板制剂,已取得了成功,有效地解决了临床输注血小板的各种需求。但不同方式保存的血小板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效果还是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系统评价旨在比较我国大陆地区常温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输注的差异性,为临床合理地应用血小板输注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公开发表的有关常温与深低温保存或者新鲜与冰冻制备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比较的相关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确有血小板输注适应证者;2)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输注组(也称新鲜血小板输注组或常规保存机采血小板输注组)和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输注组(也称冰冻血小板输注组);3)常温保存方式:(22±2)℃,水平振摇60次/min,保存期5d。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规格、使用方法一致;4)临床输注疗效的判断标准:主要根据血小板校正增高值CCI[2]和观察输注血小板24h内出血症状是否减轻,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为24hCCI>7.5×109/L,临床止血;无效组为24hCCI≤7.5×109/L,临床无明显症状改变。
1.2检索策略文献查找以“常温”、“新鲜”、“深低温”、“冰冻”、“保存”、“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三个主要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录1998-2008年公开发表的文献。
1.3统计学方法根据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对纳入试验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研究间存在临床异质性,则分别进行描述,进行异质性检验,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若各试验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计算Peto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CI)。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和质量评估经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最终纳入7个研究[3-9]。7个研究中有2个为随机对照研究(RCT),其余为临床对照研究(CCT),对照组组间均衡性较好,有诊断标准,7篇文献都列出P值,均无退出与失访。7个研究2个评为B级,5个评为C级。纳入病例总数为1151例,常温保存或新鲜血小板输注组386人,深低温保存或冰冻血小板输注组765人。
2.2meta分析结果(图1)对7篇文献进行齐性检验,两组间检验没有异质性(X2=5.41,P=0.4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PetoOR值。经计算合并PetoOR值为1.41,95%CI(1.06,1.87),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P=0.02)。常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高于深低温保存组。
图1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比较
2.3敏感性分析(图2):剔除权重大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PetoOR=1.94,95%CI(1.18,3.21),Z=2.60,P=0.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高于深低温保存。结果没有发生逆转。
图2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敏感性分析
3讨论
治疗和预防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除了进行血小板输注外,尚无其它有效方法。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出血性血液病和为创伤出血患者止血的最有效措施。目前,临床应用血小板存在供应不足和浪费问题,主要是血小板保存技术在方法学上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血小板新鲜,活性好,但对细菌生长极有利,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且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0]。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能降低血小板的细菌污染,可以保存1年,在保存期内,血小板活性无显著差异,仍有较好的活性[11]。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解决了急诊状态下的供需矛盾。因此,有大量研究对于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报道,但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本文就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两种不同方式保存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临床评价中采用了血小板校正增高值CCI作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2]。
要求1hCCI≥10×109/L和24hCCI>7.5×109/L时有效。采用固定采效应模型计算合并PetoOR值为1.41,95%CI(1.06,1.87),合并后PetoOR显著性检验P<0.05。通过CCI指数评价血小板的输注率,常温保存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高于深低温保存组。
深低温保存组的输注效率之所以较低,归结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降温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第二,血小板解冻过程的损失。血小板经过冰冻保存的降温、复温过程后,在形态、膜表面分子、体外功能、体内功能等方面都有改变,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部分血小板不能维持碟形而变为球形血小板。被激活的冰冻血小板其膜表面分子发生了改变或丢失,使冰冻血小板体内存活率下降。国外有研究认为,在冻存与解冻过程中,一般有10%~15%的血小板损失[12],在做了大量比较工作后,得出新鲜血小板输注后在24h测得的CCI值高于输冰冻血小板组。
虽然冰冻血小板提升外周血小板计数能力差(CCI较低),但并不意味无治疗效果,临床上观察到止血改善的一些指标显示是有变化的。经输注的患者出血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和控制,所输注的血小板在其体内仍发挥一定的止血作用。尤其对于病情变化快,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时,无论是否血液病患者,均可用冰冻血小板作为应急止血的制剂。因为此类患者大部分是急需止血的,应尽快止血,让患者度过生命危险期,方便临床。况且,有报道常温与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输注死亡率并无差别[7],除对于妊娠早期妇女应当慎用外。因此,当机采常温保存的新鲜血小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时,也可用机采深低温保存血小板替代。
由于所入选文献的临床研究质量存在一些偏倚和混杂因素,能用来进行Meta分析的文献资料的还数目不够多,数目不够多,这给结论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Meta分析归纳总结的PetoOR值要比独立研究得出的结果可能更具说服力。本研究仍反应了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希望能对今后临床合理使用血小板提供依据。此外,深低温保存技术带来了远期效益,基于目前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使用上的一些缺陷,期待不断改进血小板的制备和储存技术,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
参考文献
[1]MaurerSpurejE,PfeilerG,MaurerN,etal.RoomtemperatureactivateshumanBloodplatelets.LabInvest,2001:81(4):581-592.
[2]HoggeDE,DutcherTP,AisnerT,etal.Lymphocytotoxicantibodyisapredictorofresponsetorandomdonorplatelettransfusion[J].AmJHematol,1983,14:363-369.
[3]夏和凤,王传芳,唐红英,等.不同保存方式的机采血小板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比较.临床荟萃,2007,22(3):188-189.
[4]熊燕,胡俊,魏立繁.冰冻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0):915-916.
[5]谢莲,赵骥,丛素红.冰冻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17(1):74-75.
[6]纪红星,邹文,周建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6):241-242.
[7]陈江声,杨燕娇,翁锦文,等.新鲜血小板输注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比较.河北医学,2004,10(2):111-112.
[8]林友田,凌冬红.常温法与深低温法保存的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06,16(1):17-18.
[9]赵树铭,成晓玲,李书武,等.冰冻和常规保存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重庆医学,2003,32(3):289-290.
[10]LeeCK,HoPL,LeeKY,etal.Estimationofbacterialriskinextendingtheshelflifeofplateletsconcentratesto7days.Transfusion,2003,43(8):1047.
[11]赖东生,陈岑.二甲基亚砜(DMSO)对血小板体外聚集功能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04,17(6):446-447.
[12]LozanoML,RiveraJ,CorralJetal.Plateletcryopreservationusingareduceddimethylsulfoxideconcentrationandsecond-messengereffectorsascryopreservingsolution.Cryobiology,1999,3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