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

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

论文摘要

背景: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最常见的葡萄膜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恶性程度高,转移早且广泛,对患者的视力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研究脉络膜黑色素瘤时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与其他肿瘤相比这种肿瘤的发生率很低,这样要想获得相当数量的标本就非常困难。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科学家研究脉络膜黑色素瘤时所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目的:本研究采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以期达到以下两个实验目的:首先是利用该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发生及对实验动物生存时间的影响;其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因子在CM中的表达和定位,同时定量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探讨TF与MVD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细胞建立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选取健康成年兔35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组(不注射环孢素A)、B组(注射环孢素A 15mg/kg/day)、C组(注射环孢素A 20mg/kg/day)、D组(注射环孢素A 20mg/kg/day,2周后15mg/kg/day,4周后10mg/kg/day,6周后5mg/kg/day,维持),A组5只动物,B组、C组、D组分别10只动物。所有实验动物左眼为手术眼。术后行B型超声、MRI扫描、眼底照相,待其自然死亡后取下眼球、肺组织、肝组织作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1.生存时间:A组只有一只动物于4周时死亡,其余均于8周时处死。平均生存时间为B组为5.7±0.64周,C组为4.33±0.41周,D组为5.71±0.81周。B组与C组之间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0.05);C组与D组之间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2<0.05);B组与D组之间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P=0.878>0.05)。Kaplan-Meier法累积生存率可以看出B组和D组有较好的生存率。2.B型超声:应用眼部B型超声仪测量肿瘤最大基底直径和高度,将兔眼内的肿瘤假设成一个旋转半椭圆体,采用旋转椭圓体公式(4/3pa2H)的1/2计算。计算公式为:2/3pa2H(其中H为肿瘤最大高度,a为肿瘤基底直径的一半,π=3.14)。第一周时尚未能够测量出肿瘤高度,仅见巩膜壁局部增厚,自第二周开始记录肿瘤基底直径及高度。取同期的每组所有实验动物眼内肿瘤的平均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前4周C组和D组实验动物眼内肿瘤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两组无明显差异。4周后C组实验动物眼内肿瘤平均体积继续增大,增大速度加快。4周后D组实验动物眼内肿瘤平均体积增长速度减慢,5周后体积开始缩小,其中一只实验动物眼内肿瘤于8周时已无法用B型超声仪测量其大小,体积记为0。B组实验动物眼内肿瘤平均体积逐渐增大,生长速度较C组缓慢,但最终平均体积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3.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眼内肿瘤发生率分别为B组60%(6只)、C组80%(8只)、D组40%(4只)。三组之间眼内肿瘤阳性率无显著差异。A组未发现肿瘤生长。各组眼内病变均局限于脉络膜,无一例出现虹膜及睫状体转移。肺部转移病灶发现于B组2只(33.3%)、C组1只(12.5%)、D组1只(25%)。三组之间肺部转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三组均未发现肝脏转移灶。4.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与MVD的关系:眼内肿瘤中TF染色阳性率为88.9%。B组、C组三组实验动物的眼内肿瘤的TF染色强度随肿瘤体积的增大逐渐增加,中度阳性占多数。D组因肿瘤体积5周后逐渐下降,TF染色强度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染色强度以可疑阳性为主。发生肺转移的实验动物眼内肿瘤的TF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肺转移的实验动物眼内肿瘤的强度。肺转移灶瘤细胞的TF阳性率为100%。肺转移瘤的TF染色强度均明显高于眼内原发肿瘤的TF表达强度。眼内肿瘤TF表达强度与MVD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转移灶中的MVD数目较眼内肿瘤中的MVD数目明显增高。结论:本课题通过采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细胞,应用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兔进行免疫抑制,通过手术操作建立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成功建立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此模型基本接近人类疾病的特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2、肿瘤的发生率及生长速度与环孢素A的剂量呈正相关,生存率与环孢素A的剂量呈负相关,转移的发生与环孢素A的剂量无关。3、眼科B型超声仪检测眼内肿瘤简单易行,应用于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能测算出肿瘤的体积,观察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对肿瘤的生长速度的影响。4、组织因子T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提示TF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发生、血管形成、转移及预后有关,是反映脉络膜黑色素瘤进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是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实验方法
  • 结果
  • 1 OCM-1细胞生长情况
  • 2 裸鼠背部肿瘤生长情况
  • 3 生存情况
  • 4 体重变化及副反应的发生
  • 5 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底照
  • 6 B型超声检测
  • 7 MRI扫描
  • 8 HE染色
  • 9 HMB-4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0 组织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MVD的关系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学习期间撰写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诊断价值[J]. 磁共振成像 2014(03)
    • [2].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三维重建[J]. 眼科新进展 2011(01)
    •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09)
    • [4].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微波治疗的实验研究[J]. 中外医疗 2008(31)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脉络膜血管瘤与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20)
    • [6].9例眼内出血性疾病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原因分析[J]. 四川医学 2011(01)
    • [7].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三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J]. 眼科 2010(05)
    • [8].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原因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7)
    • [9].脉络膜黑色素瘤眼外蔓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特点:附三例报告[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08)
    • [10].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01)
    • [11].太田痣合并脉络膜黑色素瘤[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06)
    • [12].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06)
    • [13].脉络膜黑色素瘤并视网膜脱离一例[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15)
    • [14].自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J]. 临床误诊误治 2013(07)
    • [15].超声诊断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18)
    • [16].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J]. 临床眼科杂志 2012(05)
    • [17].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2(04)
    • [18].伽玛刀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近期疗效的MRI观察[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08)
    • [19].脉络膜黑色素瘤miRNA表达谱的初步研究[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06)
    • [20].试题与答案[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04)
    • [21].重度Coats病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J].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4)
    • [22].不同剂量环孢素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中的作用[J]. 眼科新进展 2009(03)
    • [23].高频彩超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辐射卫生 2012(03)
    • [24].左眼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例[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02)
    • [25].脉络膜黑色素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一例[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01)
    • [26].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9)
    • [27].共情护理对脉络膜黑色素瘤伴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9)
    • [28].27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 海南医学 2012(07)
    • [29].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9)
    • [30].26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误诊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4(04)

    标签:;  ;  ;  ;  ;  ;  ;  

    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