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 ——以科举、高考为例

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 ——以科举、高考为例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考试当作一种测量工具或手段,多从微观技术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和改进,而其社会属性却被忽视。但技术研究并不能解决考试的所有问题特别是其与社会的矛盾,需要我们从宏观制度层面上给予关注。本文便对考试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基础性和试探性理论研究。通过解析考试的教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功能,论证了考试与生俱来的社会属性其及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以古代科举为个案,通过对科举造成的社会阶层流动之量化研究,对科举社会的形成以及废科举产生的历史影响之分析,论证了科举与中国古代社会之密切关系;以现代高考为个案,通过对高考发展历程之回顾,对高考改革困境之分析,以及对高考成为社会矛盾聚焦之解析,论证了高考与中国现代社会之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公平、考试、社会三者的关系,考察历史长河中考试变革的公平动机,以及从域外视角分析考试社会的特点,探讨了考试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及考试社会的价值取向。不仅如此,本文还从正面回答了考试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要不要考”的生存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创新在于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既从宏观上分析了考试的社会功能与属性,以及考试、公平、社会三者的相互关系,又以科举和高考为个案,从微观上解析了它们在各自社会的作用、地位与影响。其中,以《清代朱卷集成》朱卷作者的家世出身为研究对象对科举造成社会流动的量化研究,是全文最大的学术贡献与创新,对考试功能和科举社会的分析、对厦门大学学生家庭阶层的调查,以及关于考试公平的分析也是论文中较有价值和创新性的部分。通过研究,本文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与结论:科举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地位不断递进,以至成为社会重心,形成科举社会;科举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但其促力有其限度;统一高考对中国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在社会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因此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矛盾之聚焦;统一高考仍有坚持的必要,但应以“中庸之道”为价值取向进行改革;追求公平是社会选择考试以及考试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考试改革的动机与主旋律,当考试被社会当作诉求公平的主要乃至唯一手段时,便形成了考试社会;只有当考试在发挥社会选拔功能和甄别个体差异功能之间找到平衡点,两种功能各行其道、相得益彰时,考试和社会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什么
  • 二、为什么研究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考试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 (二)考试学的相关研究
  • (三)科举学的相关研究
  • (四)高考的相关研究
  • 四、如何研究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考试历程述论
  •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考试
  • 第二节 察举制的演进
  • 第三节 科举制的盛衰
  • 第四节 考试流变
  • 第二章 考试的社会功能
  • 第一节 教育功能
  • 第二节 文化功能
  • 第三节 政治功能
  • 第四节 经济功能
  • 第三章 科举:古代中国之社会重心
  • 第一节 科举对制度文明的贡献
  • 第二节 科举社会之形成
  • 第三节 科举终结——不易评断的历史事件
  • 第四章 科举与社会流动——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
  • 第一节 已有研究综论
  • 第二节 《清代朱卷集成》之研究
  • 第三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高考:现代中国社会矛盾之聚焦
  • 第一节 高考制度的建立——现代教育考试之创举
  • 第二节 高考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第三节 高考改革的理想与现实
  • 第四节 高考改革的“两难”——以录取制度为例
  • 第五节 高考与社会流动——以厦门大学为个案
  • 第六章 “举国大考”的命运走向
  • 第一节 高考的统独存废之争
  • 第二节 矛盾聚焦的背后:高考是否“替人受过”
  • 第三节 “中庸之道”: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
  • 第七章 基于公平的考试社会
  • 第一节 何谓公平
  • 第二节 公平·考试·平等
  • 第三节 考试变革的公平动机
  • 第四节 考试社会:当考试成为一种“基因”
  • 结语:考试的自我回归——兼对本研究之检讨
  • [参考文献]
  • 后记:学问与人生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高考社会化的构想——从诊断考试入手改革高考[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对高考文化建设紧迫性的思考[J]. 教育革新 2013(04)
    • [3].新高考改革分省命题之测量学挑战与对策[J]. 中国考试 2020(01)
    • [4].北京市中高考改革舆情研究——基于教育满意度舆情调查及网络舆情数据的分析[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0(01)
    • [5].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招生培养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19(07)
    • [6].新高考改革利益相关者的媒介话语权分配研究——基于主流媒体对F省报道的分析[J]. 重庆高教研究 2020(01)
    • [7].再论科举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侧重谈对高考改革的历史借鉴[J]. 江苏高教 2020(01)
    • [8].新高考改革打出“组合拳”[J]. 中国民族教育 2020(02)
    • [9].新高考改革下普高代收费政策的思考及建议——以瑞安市普高代收费现状为例[J]. 教育财会研究 2019(06)
    • [10].新高考改革下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 [11].新工科建设视域下的新高考改革之思[J]. 高等农业教育 2019(06)
    • [12].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34)
    • [13].唯物史观下新高考改革:动因、挑战、策略[J]. 统计与管理 2020(01)
    • [14].近五年我国新高考改革研究述评——基于中国知网的统计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03)
    • [15].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大学(研究版) 2019(11)
    • [16].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学变革的现状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J]. 内江科技 2020(04)
    • [17].浅谈“3+1+2”新高考改革的策略选择[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7)
    • [18].高考改革“保障机制”保障了什么[J]. 理论与当代 2020(04)
    • [19].高考改革环境下新教培机构的发展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16)
    • [20].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9)
    • [21].高考综合改革评估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考试 2020(05)
    • [22].新高考改革中的教师情绪:基于情绪地理学的叙事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4)
    • [2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新高考改革的突破[J]. 知识经济 2020(04)
    • [24].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探析[J]. 教育导刊 2020(05)
    • [25].从单一考试到综合评价:韩国高考改革历程及启示[J]. 中国考试 2020(06)
    • [26].新高考改革实施中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7].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初衷与实践挑战:由高校人才培养视角反观[J]. 复旦教育论坛 2020(02)
    • [28].陕西省新高考改革的社会认同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2)
    • [29].新高考改革的功能性创新与制度性缺陷[J]. 教育与考试 2020(02)
    • [30].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20(10)

    标签:;  ;  ;  

    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 ——以科举、高考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