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低通航水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最低通航水位,综合历时保证率,水网
最低通航水位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武[1](2019)在《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整治工程最低通航水位分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芜申运河安徽段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河网地区,上游来水与长江水互相顶托,航道通航水位的推求难度很大。通过建立一维非恒定流河网数学模型,代入相关规划工程断面,推求各节点最低通航水位,较排频分析的结果水面线有所下降。本文旨在复原当时的研究过程,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4期)
郝岭[2](2019)在《中低水头渠化枢纽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水头渠化枢纽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枢纽敞泄时的坝前水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船闸上引航道底高程和上门槛底高程较低,不仅墙体断面增大、造价增加,而且容易产生淤积;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速、流态较差,难以满足船舶安全进出闸的要求。依托部分工程实例,根据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通过水文计算,对通航水流条件、通航保证率、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枢纽死水位作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枢纽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回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渠化河段的上下梯级在死水位运行时的衔接能满足要求,采用枢纽死水位作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彭厚德,周千凯[3](2019)在《径流式枢纽改扩建船闸确定最低通航水位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往往为不调节水库。为控制库区淹没线,洪水期常采用预泄腾空库容的方式运行,受洪水流量及持续时间不同的影响,不同时期枢纽运行的低水位变化较大,给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带来了复杂性。以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新建的二线船闸工程为例,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和瞬时水位持续时间、次数进行分析,结合河段的通航实际情况,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可为类似径流式枢纽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姜兴良,吴志龙,邹开明[4](2019)在《枢纽扩建船闸工程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直接影响船闸使用性能、投资和工期。针对已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实测水位,进行枢纽实际最低运行水位和保证率水位的分析,对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一线船闸运行情况及渠化梯级间水位衔接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宜采用38. 3 m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孙斌,李民[5](2018)在《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船闸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大源渡枢纽实测水文资料,系统地对土谷塘航电枢纽船闸下游最低通航水位进行分析,得出大源渡死水位可以抬高至48.4 m;大源渡死水位抬高后对调节库容、水库岸坡、通航、土谷塘电站水能发电及库区码头建设的影响;通过优化分析,土谷塘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抬高至48.57 m,可以节省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费及衡阳市码头建设及维护费。(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张明,冯小香,彭伟,普晓刚,王义安[6](2018)在《西江界首至肇庆河段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沙变异条件下航道设计水位研究是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在对西江界首至肇庆河段重点滩段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特点,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计算航道设计流量,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潮汐、枢纽下泄非恒定流、航道整治工程等因素对设计水位的影响,然后确定航道设计水位。研究成果对于水沙变异条件下枢纽下游径潮流过渡河段的设计水位计算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赵江艳,谢平,桑燕芳,徐强强,吴子怡[7](2018)在《枯水期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的综合历时曲线设计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序列的二阶矩变异现象日益凸显,样本的"一致性"内涵发生了变化,只考虑均值一阶矩变异的非一致性水文序列分析方法不再适用于所有的非一致性问题,基于样本一致性的传统最低通航水位综合历时曲线设计方法给枯水期低水位下的船舶通航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使得最低通航水位更加不能满足航运设计需求.本文运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分别检验水文序列的均值和方差二阶矩变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的分解合成原理,提出枯水期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综合历时曲线设计法.并以澜沧江流域的允景洪站为计算实例,比较分析现状与过去远期、过去近期不同时期的设计水位值,以及考虑二阶矩变异、仅考虑均值变异、未考虑变异3种不同情况下的设计水位值.结果表明:方差变异成分改变了允景洪站设计水位值的变化趋势,并且与仅考虑均值变异的设计水位值的差值低至-1.11 m,与未考虑变异的设计水位值的差值低至-1.01 m,从而揭示了方差变异对设计水位的影响以及二阶矩变异分析在航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谢平,徐强强,吴子怡,赵羽西,孙思瑞[8](2016)在《变化环境下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剧烈的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天然水文序列的一致性,使得基于一致性的传统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不再满足航运设计需求,研究适用于变化环境的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相关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综合叙述了在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条件下的非潮汐河段和感潮河段的设计方法。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面向未来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8-25)
徐强强,谢平,李培月,吴子怡,赵江艳[9](2016)在《广东省主要河流最低通航水位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剧烈的气候变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使得基于一致性的传统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不再满足航运设计需求。本文选取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四个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其年平均水位序列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四大河流的控制出口站年平均水位序列均发生了中变异或强变异。针对变化环境下的水位资料,用综合历时曲线法对变异前后和整体的日水位序列进行分段计算,比较各站整体与变异后段序列设计水位值,结果显示潮安站偏大超过30%,其他站偏小超过30%;对保证率频率法中的年通航特征水位序列进行变异诊断,发现其也发生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异,从而揭示了这两种传统计算方法在"非一致性"水位序列下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陈建军[10](2015)在《引江济淮工程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引江济淮工程航道规模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紧密相关,文章在深入分析引江济淮工程沿线蓄水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施后沿线枢纽调度,综合分析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对于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5年05期)
最低通航水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低水头渠化枢纽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采用枢纽敞泄时的坝前水位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船闸上引航道底高程和上门槛底高程较低,不仅墙体断面增大、造价增加,而且容易产生淤积;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速、流态较差,难以满足船舶安全进出闸的要求。依托部分工程实例,根据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通过水文计算,对通航水流条件、通航保证率、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枢纽死水位作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合理性。同时,结合枢纽不同运行方式时的回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渠化河段的上下梯级在死水位运行时的衔接能满足要求,采用枢纽死水位作为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低通航水位论文参考文献
[1].孙立武.芜申运河青弋江航道整治工程最低通航水位分析计算[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2].郝岭.中低水头渠化枢纽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J].水运工程.2019
[3].彭厚德,周千凯.径流式枢纽改扩建船闸确定最低通航水位的方法[J].水运工程.2019
[4].姜兴良,吴志龙,邹开明.枢纽扩建船闸工程上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J].水运工程.2019
[5].孙斌,李民.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船闸下游最低通航水位优化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8
[6].张明,冯小香,彭伟,普晓刚,王义安.西江界首至肇庆河段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J].水运工程.2018
[7].赵江艳,谢平,桑燕芳,徐强强,吴子怡.枯水期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的综合历时曲线设计法[J].应用生态学报.2018
[8].谢平,徐强强,吴子怡,赵羽西,孙思瑞.变化环境下非一致性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方法研究展望[C].面向未来的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16
[9].徐强强,谢平,李培月,吴子怡,赵江艳.广东省主要河流最低通航水位变异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6
[10].陈建军.引江济淮工程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J].工程与建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