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三种豆科牧草主要传粉昆虫及结实特性研究

河西地区三种豆科牧草主要传粉昆虫及结实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三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多变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和百脉根(Lotus cornioulatous L.)均为典型的雌雄同花异花授粉植物,结实依赖传粉昆虫,其与传粉昆虫的互作及结实特性研究,对于揭示蝶形花植物繁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西走廊地区栽培紫花苜蓿、多变小冠花和百脉根为研究材料,调查了三种豆科牧草的访花昆虫组成、动态及其主要传粉昆虫,对其自然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的结荚率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三种牧草的胚珠育性和种子形成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豆科牧草的访花昆虫种类共计22种,分别属于4个目,11个科,不同豆科牧草年际间访花昆虫种类和数量均表现出波动性。根据三种牧草的昆虫访花频率确定净切叶蜂(Megachile abluta)、细切叶蜂(Megachile spissula)、紫木蜂(Xylocopa valga)、鳞地蜂(Andrena parvula)和黑颚条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为紫花苜蓿的传粉昆虫;中华蜜蜂(Apis sinensis)、中华准蜂(Melitta sinensis)、熊蜂(Bombus agrorum)、净切叶蜂(M. abluta)、细切叶蜂(M. spissula)、紫木蜂(X. valga)和黑颚条蜂(A.melanognatha)为多变小冠花的传粉昆虫;花黄斑蜂(Anthidium florentinum)、中华蜜蜂(A. sinensis)、净切叶蜂(M. abluta)、鳞地蜂(A. parvula)与黑颚条蜂(A.melanognatha)为百脉根的传粉昆虫。三种豆科牧草的传粉昆虫日访花动态存在两个高峰,分别为10:00-12:00和16:00-18:00,携带花粉种类高达9种,花粉数量介于2.8×104(黑鄂条蜂)至2.37×105(紫木蜂)。以上9种传粉昆虫携带的花粉量、弹花频率和小花停留时间均与其体型紧密相关,体型大、吻长的昆虫表现出显著高的小花拜访频率和短的小花停留时间(P<0.01),而不同体型的传粉昆虫间携带花粉量的差异性不显著。9种主要传粉昆虫的净切叶峰(M. abluta)同时为三种豆科牧草传粉,其余传粉昆虫部分共享,因而为紫花苜蓿、百脉根和小冠花属广谱型传粉系统。2、紫花苜蓿、小冠花和百脉根不同花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的自然结荚率差异极显著(P<0.01),三者盛花期的结荚率均高于初花期与末花期,分别为58.68%、77.05%和58.15%。结荚率随访花昆虫数量的增加呈现线性递增,传粉昆虫数量每增加100只,结荚率提高8.85%,但是,传粉昆虫的数量与结实率无相关关系,表明传粉昆虫数量的多少仅决定结荚率的高低。补充授粉条件下,结荚率显著低于自然授粉条件下的结荚率(P<0.01),而补充授粉的结实率与自然授粉相比无差异,表明传粉昆虫并非该地区影响三种豆科牧草结实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紫花苜蓿自交亲和指数最低为0.50,小冠花次之为1.04,百脉根的自交亲和指数最高为1.52,而三者的相对繁殖系数为RRS小冠抱>RRS百脉根>RRS苜蓿分别为0.14、0.09和0.06,自交亲和性越低,繁殖力越低,则越容易受花粉数量和质量的限制。3、紫花苜蓿、小冠花和百脉根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和胚胎发育显微观察结果发现,苜蓿在授粉2h后花粉萌发,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花粉管生长并于8h后到达子房,授粉24h后胚囊的受精率可达75%,并且48h后仍有花粉管向子房生长;小冠花和百脉根在授粉4h后花粉管到达胚珠位置,此时胚囊的受精率可达89%,授粉8h后胚囊的受精率高达96%-100%,表明花粉管的数量可以满足两种牧草胚珠授粉的需求。进一步的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苜蓿、小冠花和百脉根子房内胚珠中胼胝质的沉积具有随机性,三者的胚珠败育率极高,分别为87.67%、78.00%和81.33%,且荚内胚珠败育位置也具有随机性。综上所述,河西地区的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可以满足三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小冠花和百脉根的授粉需求,并且授粉花粉量不是限制其结实的因素,受精后胚珠败育可能是三种豆科牧草结实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豆科牧草繁殖生物学研究
  • 1.1 蝶形花特征及其演化
  • 1.2 昆虫互作基础
  • 1.3 花粉释放机制
  • 2. 豆科牧草传粉系统
  • 3. 豆科牧草繁育及结实特性
  • 4.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二章 三种豆科牧草的访花昆虫及其主要传粉昆虫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点和材料
  • 2.2 昆虫收集和野外调查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种豆科牧草主要传粉昆虫
  • 3.2 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
  • 3.3 主要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
  • 3.4 不同花期主要传粉昆虫动态
  • 3.5 三种牧草主要传粉昆虫访花频率
  • 3.6 三种牧草主要传粉昆虫小花停留时间
  • 4. 讨论
  • 第三章 传粉昆虫对三种豆科牧草结荚和结实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点和材料
  • 2.2 结荚率和结实率及访花昆虫的测定
  • 2.3 自交亲和指数和繁殖系数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种豆科牧草自然结荚率与结实率的比较分析
  • 3.2 三种豆科牧草传粉昆虫与结实特性
  • 3.3 三种牧草补充授粉结实特性
  • 3.4 三种牧草自交亲和指数和相对繁殖系数
  • 4. 讨论
  • 第四章 三种豆科牧草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和种子形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点和供试材料
  • 2.2 三种牧草繁育特性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种牧草的授粉后显微观察
  • 3.2 三种牧草胚珠败育特征
  • 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1. 三种豆科牧草主要传粉昆虫组成了广谱型传粉系统
  • 2. 传粉昆虫显著提高三种豆科牧草结荚率
  • 3. 受精后胚珠败育导致三种豆科牧草结实率低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项目资助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河西地区三种豆科牧草主要传粉昆虫及结实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