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中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分析人感染汉坦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和变异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河北省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人或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标本;2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阳性标本,从中提取汉坦病毒RNA;3通过RT-nested PCR扩增病毒核酸,进行基因分型;4选择代表性疫区血清标本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回收后进行序列测定,根据G1和G2片段基因序列分别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并构建系统发生树,对河北省人感染汉坦病毒的基因亚型分布、核苷酸变异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 2006年河北省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060例,发病率为1.55/10万,疫区在全省广泛存在,11个地市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东北部的唐山、秦皇岛,占全省发病总数的63.77%;其次为河北省中部和南部的保定、石家庄、邢台、沧州、衡水;张家口、承德、邯郸、廊坊发病较低。体现了HFRS高度散发又相对集中的区域特征。2 2006年共收集病人或疑似病人血清标本152份,经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阳性94份,阳性率为61.84%。3选取69份阳性血清标本进行RT-PCR扩增,得到17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4.64%,其中≤7天的标本35份,PCR有12份阳性,阳性率为34.29%;8-14天的标本26份,PCR阳性5份,阳性率为19.23%;≥14天有8份,PCR阳性0份。4对河北省汉坦病毒阳性病人血清标本同时用SEO型和HTN型分型引物进行RT-nested PCR扩增,显示17份阳性标本所携带汉坦病毒均为SEO型,未发现HTN型。5选取有代表性的11份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其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变异既有转换也有颠换。汉坦病毒G1(217-573nt)区基因变异不大,同源性高达94.4%~100%,且均与R22株的同源性接近,高达94.7%~98.0%,与76-118株的同源性较低,仅为70.6%~72.0%。G2(2002-2301nt)区同源性高达92.0%~100%,与R22株和76-118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1.3%~97.7%和70.3%~72.7%。可见河北省人感染汉坦病毒基因变异不大,同型之间M片段的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6根据G1(217-573nt)和G2(2002-2301nt)片段用DNASTAR软件包构建系统进化树。G1片段进化树显示HeB2、HeB15、HeB26、HeB36、HeB45、HeB46、HeB57、HeB60、HeB82、HeB95株亲缘关系较近,均属于S3亚型;HeB7和S1亚型的L99、R22及HB55的亲缘关系较近。G2片段系统进化树显示除HeB7与S1亚型的L99、R22及HB55等亲缘关系较近外,其余均与SD10、ZT10等的关系较近,同属于S3亚型。系统进化树分析未发现HTN型汉坦病毒的存在,此与核苷酸同源性比较的结果一致。7基因分型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河北省是典型的SEO型疫区。其基因亚型根据G1、G2片段分为S1、S3二个亚型,分型结果一致,均以S3亚型为主。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相对较高,系统进化关系较近。这说明河北省人感染汉坦病毒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结论:1用RT-PCR技术直接扩增病人早期血中汉坦病毒是可行的,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但需进一步完善,提高检出率。2从血清标本直接提取汉坦病毒RNA存在一定难度,但急性期血清相对易于提取,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提取率下降。3河北省人感染汉坦病毒以SEO型为主,共包括S1、S3两个亚型,以S3亚型为主。G1和G2片段分型结果一致,未发现新亚型。4河北省人感染汉坦病毒基因变异不大,同型之间M片段序列相对较保守。5在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相对较高,系统进化关系较近,汉坦病毒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性。